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凸顯中共問題嚴重 日本50年來首次超越中國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儘管日本去年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未能超越德國,跌至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但其名義增長率卻在近50年來首次超越了中國,凸顯出中國正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日本內閤府最近發布的2023年GDP初步數據顯示,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7%,相比之下,中國的增長率為4.6%。

摘要:據日經新聞報導,儘管日本GDP名義增長率在近50年來首次超越了中國,凸顯出中國正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儘管日本去年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未能超越德國,跌至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但其名義增長率卻在近50年來首次超越了中國,凸顯出中國正面臨嚴重的通縮壓力。日本內閤府最近發布的2023年GDP初步數據顯示,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7%,相比之下,中國的增長率為4.6%。#中國經濟#

這一意外的轉變發生在日本面臨通貨膨脹轉向之際,而中國則在經歷通貨緊縮的壓力。

實際上,中國的GDP增長率為5.2%,與上年相比有所提高,這部分得益於2022年經濟增長3%之後的反彈。當時,受到動態清零政策影響,中國經濟大幅下滑。

但從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名義增長率來看,中國的GDP增長從前一年的4.8%下降到2023年的4.6%。

與此同時,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名義增長率均超過了6%,這使得中國與其他主要已開發國家相比的經濟放緩更加顯著。

野村證券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指出,中國名義GDP增長的減緩「意味著2023年GDP平減指數將下降至-0.5%,這是自1998-199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他最近的分析中提到,負的GDP平減指數顯示總體物價水平下降,這與持續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低通脹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負成長是一致的。

GDP平減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關鍵指標,它反映了從基期到當前時期內價格水平的變化。與CPI或PPI不同,它考慮了所有國內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而非僅限於消費者購買的。

在房地產市場長期疲軟和就業市場(尤其是青年就業)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的國內需求依然疲弱。儘管如此,基礎設施和工業投資仍在繼續,這增加了供應能力,給經濟帶來了持續的通貨緊縮壓力。

到今年1月為止,消費者物價已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而生產者物價指數自2022年10月以來一直呈現負成長。

穆迪資深分析師Lillian Li指出,儘管中國政府近幾周實施了旨在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但其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她認為,「對2024年名義GDP增長的影響,將取決於這些措施以及未來激勵政策是否能夠改善市場信心,並以可持續的方式刺激需求。」

金融研究和資金管理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的分析師Thomas Gatley認為,中國的通貨緊縮壓力可能會持續甚至加劇,並可能對全球價格產生下行壓力。他指出,「隨著歷史性房地產繁榮的結束,中國政府正在將重點放在擴大製造業上,以推動未來的增長。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繼續是全球抑制通脹的一個重要力量。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和日益受到政府直接影響的金融體系正致力於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製造業中。」

過去二十年,尤其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製造業的實力一直是全球通脹降低的關鍵因素。雖然關於發達經濟體的通脹是否正在回歸大流行前水平的爭議仍然存在,但Gatley認為,中國因素很可能會繼續推動價格下降。

他表示,「中國對全球物價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傾向於通貨緊縮。」

從2000年到2022年,中國經濟實現了約12%的年均名義增長。名義增長率的減緩意味著市場擴張速度的放緩,這可能會影響在中國經營的公司的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FX168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8/201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