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進入中國的外資正在崩潰

知名新聞網站Quartz周二(2月21日)撰文稱,2023年,外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跌至30年來的最低點。這一跡象表明,在北京方面限制性和不穩定的政策環境,以及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全球企業對與中國開展業務持謹慎態度。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日(2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外商直接投資(FDI)總額為330億美元,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90%以上,是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3年第四季,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比流出的多出175億美元。在此之前的三個月,直接投資負債首次出現季度赤字,為118億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在去年12月一篇關於如何應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文章中指出:「在短期和中期,應該採取多種措施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將需要更多地依賴(國內市場)作為主要推動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Bert Hofman說道:「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外國投資者面臨的挑戰……無疑起了作用。」

Hofman補充說,其它因素包括,由於美國和歐洲利率上升,投資留存收益(外國公司在中國留存的收益)下降;此外,隨著中國企業轉向國內上市,海外IPO數量也有所下降。

困難的國內條件

Quartz文章指出,中國日益困難和不可預測的商業環境是外國公司在華投資和業務崩潰的部分原因。

中國政府一直在打擊為外國公司的投資決策提供關鍵見解和數據的商業諮詢公司。

與此同時,最新的反間諜法意味著,即使是普通的商業活動也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從而大大增加在華經營的國際公司面臨的威脅。

香港——許多外國公司的地區總部所在地——也在採取類似的行動,擴大其對「國家機密」的定義,旨在將分享經濟和技術發展信息定為刑事犯罪,這些信息如果非法披露,「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地緣政治阻力

Quartz文章並稱,中國與西方之間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正讓外國企業在投資中國時三思而後行。

美國和歐洲針對北京的出口管制、制裁和對外投資限制網絡不斷擴大,這都增加在中國做生意的成本和風險。

與此同時,西方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意味著企業正在縮小在中國的足跡,並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地區,包括東南亞和拉丁美洲。

美國和歐盟也在努力重建自己的國內供應鏈和工業基礎,進一步吸引原本可能流向中國的投資。

瑞銀(UB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去年11月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在華)外資要恢復到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是非常困難的,也不樂觀。如果能回到過去十年的一半水平,那就非常好了。」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國際收支顯示,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只有330億美元,較2022年暴跌82%。

彭博社指出,外商直接投資持續疲軟突顯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其他地區利率上升,外國公司正在將資金撤出中國。日經亞洲認為,外資之所以大舉撤離,除了中國經濟低迷,導致企業縮小規模或退出中國市場,北京推出反間諜法以及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禁令,也使得越來越多外資離開中國。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FX168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21/202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