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沈舟:惡戰兩年 烏克蘭能否爭回主動權

作者:
川普若回歸白宮,要等到2025年;在那之前,美國和北約通過援助烏克蘭削弱俄羅斯的策略不會改變。 烏克蘭需要持續得到外援,才能繼續與俄軍對峙;同時還要提升武器生產的自主能力,目前可行的是製造大量低成本無人機,還有部分炮彈和輕武器彈藥。這樣,烏克蘭才有條件維持有效的防禦作戰,造成俄軍更多傷亡。 實戰表明,俄軍雖有兵力優勢,但戰術能力不足、指揮不力,重裝備不能及時補充,難以迅速將兵力優勢轉為勝勢。俄軍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重大代價。殘酷的消耗戰可能會持續整個2024年。

2024年1月20日,烏克蘭軍隊操作瑞典援助的榴彈炮向頓涅斯克地區的俄軍陣地開火。烏克蘭急需西方援助炮彈。(Roman Pilipey/AFP via Getty Images)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雙方在壕溝戰中都損失巨大。俄軍正全面進攻,烏克蘭被迫轉入防禦,失去了戰場的主動權。烏克蘭急需西方的武器援助,2024年是否還有能力爭奪主動權呢?這場消耗戰還會持續多久呢?

俄軍全面進攻迫使烏克蘭轉入防禦

2023年10月,烏克蘭軍隊在扎波羅熱地區的反攻逐漸停滯,俄軍開始在烏克蘭東部阿夫迪卡夫展開猛烈進攻;攻勢持續了整個冬天,直到2024年2月18日,烏克蘭前線部隊為了避免被包圍,主動後撤建立新防線。

長達四個月的進攻中,俄軍估計損失了約4.7萬人,其中約1.6萬人死亡,在阿夫迪卡夫方向推進了約10公里。這一戰果被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描述為驚人的成功,雖然這是一個明顯被誇大的慘勝,但俄軍重新獲得了戰場主動權。俄軍在烏克蘭東部戰線從北到南,至少在三個方向上展開全面進攻,同時在扎波羅熱地區也開始反攻,試圖奪回2023年被烏克蘭反攻打開的大缺口。

2023年,烏克蘭曾在扎波羅熱地區展開相當規模的反攻,也在東部巴赫穆特地區展開有限反攻,俄軍防線一度危急。烏克蘭贏得了一定的主動權,俄軍不得不將部分主力從烏克蘭東部調往南部,以阻止烏克蘭的反攻。

外界曾寄望烏克蘭軍隊一舉突破俄軍最後的防線,令整個防線崩潰。然而,烏克蘭軍隊必須緩慢清除雷區,最後選擇保留了有限的反攻力量,沒有冒險。這應該是明智的,俄軍隨後在阿夫迪卡夫方向的裝甲突擊中損失慘重,證明烏克蘭不貿然突進是正確選擇。

烏克蘭反攻的停滯,給了俄軍喘息之機,得以重新大規模集結部隊,轉守為攻。這是雙方兵力的較大差距所決定的。如今,烏克蘭只能轉入全面防禦作戰。

2024年2月23日,烏克蘭境內戰略態勢圖。俄軍在東部至少三個方向展開攻勢(紅色箭頭),並在扎波羅熱地區試圖奪回烏克蘭軍隊2023年反攻中曾打開的一個大缺口。(英國國防部)

烏克蘭缺的不只是彈藥

烏克蘭軍方不斷表示,因為前線缺乏彈藥,戰事變得困難,急需西方的進一步援助。俄軍也抓住這一機會,不遺餘力地對烏克蘭陣地展開強攻,即便缺乏坦克和裝甲車支援,俄軍仍出動大量步兵突擊。

3月的俄羅斯總統選舉,應該是目前俄軍進攻的最大催化劑。俄軍進攻部隊經常減員50%至70%後,才被從前線撤下,可見進攻之殘酷。相比之下,烏克蘭軍隊無法承受這樣的傷亡。

烏克蘭軍方表示,1月1日至2月20日期間,俄軍在東部攻勢中損失了212輛坦克;過去4個月裡,俄軍總計損失了364輛坦克、248門火炮系統、748輛裝甲戰車和5架飛機;但俄軍攻勢不減,烏克蘭卻沒有這麼多裝備可以消耗。

俄羅斯軍事博客承認,烏克蘭軍隊遭受的損失要少得多。不過,俄軍仍然具備兵力上的總體優勢。

2023年初,俄軍在烏克蘭的兵力約36萬人,後來增加到41萬人;2024年初,俄軍在烏克蘭已經部署了47萬人。俄軍徵召的兵員,超過了前線傷亡人數,莫斯科開始一場豪賭。儘管新兵訓練可能只有2個月,但俄軍仍能保持全線進攻的節奏。克里姆林宮甚至估算,即便以目前的人員消耗率,仍可維持到2025年。

美國和英國情報部門都估計,自戰爭開始以來,俄軍損失了約31.5萬人,到2024年底可能總計損失約50萬人,但仍可維持戰爭。俄羅斯2022年徵召30萬人,2023年又徵召30萬人,總計新增兵員約60萬人,填補了31.5萬人傷亡的缺口,前線兵力反而還增加了。

烏克蘭軍方沒有公開己方傷亡數字,即便損失只是俄軍的1/3或1/2,可能也有約10-15萬人。戰爭初期,烏克蘭一線部隊約20萬人,2年惡戰後,可能損失了大半。北約幫助烏克蘭訓練了約4-5萬人,烏克蘭自行訓練的部隊應該更多,這些兵員應補充了10-15萬人的損失,但烏克蘭目前的總兵力還是有限。與俄軍目前47萬兵力相比,烏克蘭仍處於劣勢。

烏克蘭戰前人口約4400萬,戰後逃離約600萬至800萬人,目前人口約3600萬至3800萬。俄羅斯人口約1.44億,莫斯科徵兵後,約100萬人離開了俄羅斯,但可動員的兵力仍是烏克蘭的至少3倍以上。

烏克蘭缺的不只是彈藥,還有兵員;烏克蘭軍隊目前能與俄軍全線對峙,已屬不易,北約提供的武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烏克蘭兵力上的劣勢。北約協助訓練的烏克蘭士兵,在戰場上表現出了比俄軍更強的戰鬥力。

2024年2月14日,烏克蘭士兵在南部前線為機槍裝彈。(Genya Savilov/AFP via Getty Images)

北約和烏克蘭的彈藥庫存都不多了

美國國會是否放行最新的烏克蘭軍援法案,似乎成了一個焦點。然而,目前烏克蘭軍隊彈藥短缺,與這一法案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因為北約的彈藥庫存和烏克蘭一樣,都不多了,新訂單還不能形成大批供應能力,難以解決當前的急需。

2023年烏克蘭反攻,使用了一年來積攢下的西方援助武器的大部分,這些原來主要就是北約的庫存。過去4個月裡,這些庫存進一步被消耗,但補充的速度趕不上消耗的速度。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最大的援助,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炮彈。美國的炮彈產量,2023年10月達到每月2.8萬發,計劃到2024年10月增加到每月約6萬發,希望在2025年4月再提高到每月7.5萬發,並在2025年10月提高到每月10萬發。

目前,俄軍火炮每天發射炮彈約1.5萬發,烏克蘭軍隊的火炮每天發射5000至8000發。即便按照每天5000的最低數字,每月至少需要15萬發,美國到2024年10月也只能月產6萬發,連一半都不到。美軍要回填自己的庫存,還要援助以色列

從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歐盟向烏克蘭提供了33萬發炮彈,平均每月3萬發;預計到2024年3月將總計交付52.4萬發,計劃2024年底前額外交付63萬枚炮彈。也就是說,歐盟2024年的訂單應該是每月平均7萬發;其中一部分估計仍下單到美國工廠,占用的還是美國的產量;剩下的才是歐盟的產量,還有一部分可能下單給韓國。歐洲國防工業的產量已增加了40%,但連同美國、韓國的產量,到2024年底,或許才能滿足烏克蘭每月15萬發炮彈的最低要求。

美國國會即便迅速批准數百億的援助法案,短期內也無法轉變成大量彈藥。這不僅是資金問題,更是產能問題。美國前總統川普道出了實情,大部分北約成員國軍費長期沒有達到GDP的2%,武器庫存和軍工企業多年欠帳,如今矛盾凸顯。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比起火炮有限的精確度和打擊範圍,美國和北約盟友更重視空中打擊能力,因此炮彈庫存和產量都不多;庫存用完後,一時間要產量翻番,難度可想而知。俄烏戰場上,火炮造成了大部分的傷亡,雙方都最需要炮彈。

2023年9月至11月,俄羅斯獲得了朝鮮的100萬發炮彈,才有條件發起全面攻勢,後續可能還有100萬發。烏克蘭彈藥短缺的狀況可能會持續整個2024年,不得不全面轉入守勢。

2024年2月3日,烏克蘭士兵在頓涅斯克地區的野戰演習中模擬將傷員撤離前線。(Genya Savilov/AFP via Getty Images)

艱難的2024年防禦戰

美國已經建議烏克蘭採取「積極防禦」戰略,2024年守住現有陣地,為2025年的反攻準備物資和部隊。2024年,烏克蘭需要全年進行防禦作戰,應該也會進行有限的反擊,儘可能牽制俄軍;還可以繼續用無人艇襲擊俄軍黑海艦隊;但真正重新爭奪戰場主動權大概只能等2025年。這樣一來,俄羅斯就擁有了主動權,俄軍要在3月份的總統選舉前、或春季的泥濘之前,儘可能在多個方向上取得一些戰果,至少要消耗烏克蘭有限的資源。

近日,烏克蘭軍隊在前線擊落了數架俄軍的Su-34/Su-35戰機,另外還在亞速海上空擊落了又1架俄軍的A-50預警機,但雙方提供的數字有出入。烏克蘭把有限的愛國者飛彈部署到了前沿,俄軍戰機投放滑翔炸彈面臨風險。滑翔炸彈最大投放距離是70公里,愛國者2型飛彈射程160公里,對俄羅斯戰機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然而,俄軍多次規模性飛彈攻擊一直在消耗愛國者飛彈,除了炮彈,烏克蘭也急需更多的防空系統援助。

俄軍同樣在大量消耗彈藥和裝備。俄羅斯軍工企業也在擴張,但無法完全滿足消耗量,仍需要朝鮮的炮彈和伊朗的無人機、飛彈。朝鮮和伊朗的工業能力畢竟有限,如果中共不直接提供武器彈藥,只要烏克蘭挺過2024年,俄軍彈藥可能也會捉襟見肘,但這一過程對烏克蘭是艱難的。

2024年,F-16戰鬥機會陸續抵達烏克蘭,雖然尚不足以改變戰場形勢,但能緩解前線的部分壓力。隨著北約國家不斷獲得F-35戰鬥機,替換下來的F-16等戰機,應該可以交給烏克蘭。這大概會成為2024年俄烏戰場的一個新看點。

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MGM-140陸軍戰術飛彈,通過海馬斯火箭發射,可以打擊俄軍後方更遠的重要目標。美軍在印太戰場同樣倚重此類戰術飛彈,但早期型號最大射程165公里,可提供給烏克蘭;美軍保留射程300公里以上的批次,並增購射程超過500公里的最新型號。

2024年1月3日,挪威的F-16戰鬥機送往丹麥培訓烏克蘭飛行員前,做最後的測試準備。(Jan Langhaug/NTB/AFP via Getty Images)

戰爭還要再打兩年?

莫斯科認為機會來了,現在不可能撤兵;基輔得到了西方的援助承諾,也不想割讓領土求和,雙方都準備再戰至少一年、或者兩年。

當然變數猶在,莫斯科和基輔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現政權更迭。俄羅斯為這場戰爭已經花費約2110億美元;若再維持2年,預計到2026年,俄羅斯經濟損失可能將達到1.3萬億美元。克里姆林宮一旦換人,可能選擇撤兵。烏克蘭總統若換人,感到獲勝無望之際,也不排除接受現狀。

川普若回歸白宮,要等到2025年;在那之前,美國和北約通過援助烏克蘭削弱俄羅斯的策略不會改變。

烏克蘭需要持續得到外援,才能繼續與俄軍對峙;同時還要提升武器生產的自主能力,目前可行的是製造大量低成本無人機,還有部分炮彈和輕武器彈藥。這樣,烏克蘭才有條件維持有效的防禦作戰,造成俄軍更多傷亡。

實戰表明,俄軍雖有兵力優勢,但戰術能力不足、指揮不力,重裝備不能及時補充,難以迅速將兵力優勢轉為勝勢。俄軍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重大代價。殘酷的消耗戰可能會持續整個2024年。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25/202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