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對中國人的「承諾」兌現了嗎?

15年來一直處於下行趨勢之中的中國經濟增長率降至罕見低位,消費者也從未如此惴惴不安。

包括投資者、消費者和房主在內的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在進行調整,以適應中國經濟從之前幾十年的高增長轉入緩慢增長的趨勢,也就是所謂的「新常態」。

58歲的成都房主Zhong Weiyi擔心,他的房屋價值和養老金不斷縮水,還能不能支撐起他曾經憧憬的黃金歲月。

與此同時,大多數估算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0%的年輕人目前找不到工作。這些年輕人漸漸減少非必要開支,並更多地通過二手或閒置物品平台購物。

北京中關村素有「中國矽谷」之稱,Guo Qingfeng是這裡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IT員工。他說,現在太容易被炒魷魚了。

勞動力過剩也意味著僱主能夠壓榨員工,讓他們長時間加班。

Guo說,公司里的朋友和同事因不願接受「996」工作制而紛紛離職;所謂「996」是指每周工作六天,從上午9點直到晚上9點。這讓他對擔心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

「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地考慮是否應該買並非絕對必要的東西,」他說。「我們還建了一個名為『二手』的微信群,分享二手平台和二手店的商品連結。」

外國投資者也在撤離中國,中國公布的2023年年度外國直接投資淨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雖然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未能反彈並持續低迷,令專家和外行人都感到震驚,但其實中國經濟早就開始了漫長的放緩過程。

事實上,10年前新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首次使用「新常態」一詞,他指的就是中國經濟增速料將放緩,但習近平認為中國將重新構建一種更健康的模式。

他詳細談到了即將發生的變化,以及中國需要如何做好準備。這些評論被官方媒體廣泛傳播,表明這顯然是領導層希望儘可能觸達廣泛受眾的信息。

習近平說,雖然經濟可能會降溫,但中國的就業質量和工業發展會更好。

他說,必須增強信心,根據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特點,適應新常態,保持冷靜頭腦。

習近平的預判既有對的地方,也有完全錯誤的地方。

中國的經濟增長確實是要放緩。中國經濟從2009年開始逐漸放緩,這發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但不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得益於0.5萬億美元的刺激政策,中國經濟從當時的動盪中有力反彈,但隨後開始了長達10年的逐步下滑。

經濟的減速發生得很慢,幾乎難以察覺。經濟增長率從2010年的10%悄然下降,到2019年降至5.95%,當時新冠疫情還沒有開始集中暴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本月表示,中國明年的增長率可能降至3%。

然而,習近平提出的重塑經濟、降低對出口和基建項目的依賴、控制房地產市場危局並將重心轉向國內消費的願景,顯然遭遇了挫折。

中國經濟仍是以製造業為重心,巨額刺激資金被投入到這個世界上基礎設施最過剩的國家,房地產危機一如既往地嚴峻。

隨著中國新房成交量大幅下滑,負債纍纍的房地產開發商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完成項目,中國房地產危機預計將進一步惡化。《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社長鄭子揚前往瀋陽一處廢棄的別墅群,一探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給政府帶來的挑戰。封面圖片來源:Antoine Morel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不過專家們表示,在中國經濟問題中,內需疲軟最為明顯,格外低落的消費者信心影響了內需,而習近平卻認為十億消費者的錢包會重振中國經濟。

這種消費不足不僅傷害了企業,拖累了中國經濟,還意味著中國必須繼續依靠激增的債務和不可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來維持經濟活動。

「無論是想透過股市上漲還是穩定房價來提振信心,試圖通過提振信心來扭轉經濟頹勢的想法基本上是一廂情願,這些做法不足以恢復健康的經濟增長,」駐北京的經濟學家麥可·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他主張採取向家庭直接發放現金等措施。

在習近平時代,工資水平穩步增長,但消費從未在國內經濟中發揮過顯著作用。薄弱的社會保障網絡變得更加脆弱。在如今的中國,把一個孩子養到18歲的成本據說是人均GDP的6.3倍,相比之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撫養成本分別是人均GDP的2倍和4倍。

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下跌,大多數普通公民的財富也隨之縮水。房地產行業占中國GDP的近30%,而國內70%的家庭財富集中在房地產上。

50歲的Li Jian在北京經營一家3D列印公司,當被問及中國經濟目前是否處於緩慢增長的「新常態」時,Li Jian說,沒錯。

Li Jian說:我這個歲數足以見證經濟逐步放緩的過程,但一切都還在繼續。他說,現在,已經到了某種臨界點,一切都停滯不前,人們可以覺察到這一點。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26/202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