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學者:兩會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意味著什麼?

正在舉行的中國兩會之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中國"兩會"自3月4日起召開,外界關注北京當局在2024年訂立了什麼樣的經濟目標?當局是否有辦法扭轉當前的經濟頹勢?另一方面,中共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台灣時,於"統一"前刪去了"和平"二字,這樣的改變又有什麼樣的意涵?

本周一,中國」兩會」召開,北京當局在會議期間所作的政策發布引發外界密切關注。本周三,美國紐約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便針對兩會舉辦了研討會,與會學者針對會議期間的政治動態進行了剖析。

學者們在會上針對今年中國兩會將2024年的經濟成長目標訂為5%進行了討論。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國南(Guonan Ma)就此指出,儘管過年期間活絡的市場景況顯示中國的經濟前景並非無可挽救,但政府祭出的相關刺激政策依舊不足。5%的目標顯示中共當局野心過大,恐怕難以達成:「首先,難達成經濟目標的原因是因為今年的基期表現比去年更高。其次,今年的市場環境更不好,因為解除疫情封控後的消費與需求狂熱已經消失。」

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經濟部主任的郝福滿(Bert Hofman)則表示,即使5%的成長目標看似難以達成,訂立高標準的用意也是在刺激消費者信心。不過,中國當前的通貨緊縮趨勢讓他感到擔心,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又缺乏有力的經濟刺激手段:「中國的財政系統壞掉了。中國政府在過去會撥款給地方,然後地方會將這些錢花在建設及房地產投資以刺激經濟,但這樣的作法在現在行不通。」

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宣讀的2024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取消了有關"和平統一"的表述,卻增加了"反對外來干涉"等內容。(路透社圖片)

學者:暫不需過度解讀為何未提"和平統一"

與此同時,中共總理李強在兩會期間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在談及台灣問題以及兩岸統一願景時,刪減了「和平」二字,引發外界熱議。

對此,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潔西卡·陳·魏斯(Jessica Chen Weiss)分析認為,據兩會目前釋放出的信號顯示,中共當局在台灣議題以及外交政策的規劃與過往相比大致不變,因此,外界不需要對「和平」二字的細微差異過度解讀。而北京當局在未來一年對台灣的態度究竟為何,則將取決於台灣的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的政策,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魏斯說:「這不是北京當局第一次省略『和平』二字,而且在談到『統一』之後,緊接著說到的是『和平發展』,相關的政策在未來會更清晰,所以我們先不要對此過度解讀。」

學者:兩會顯現習近平更加收緊權力

會上,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政治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則談到,今年的兩會頻繁出現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收緊權力的現象,不僅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後,打破30多年慣例將不舉行總理記者會,使得除了習近平以外的中國政治高層在公眾視野中消失,此屆兩會也將修改國務院組織法,使得國務院更加為習近平服務。

牛犇說:「國務院組織法在修改後,將正式為共產黨和習近平思想服務。有趣的是,它也將落實習近平的經濟政策,像是這部法律規定,國務院必須服從習近平的經濟發展構想」。

(以上學者的音頻由人工智慧代讀)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07/202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