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誰能救行業龍頭永輝超市?

3月20日晚間,永輝超市公告,公司持股5.27%的股東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宿遷涵邦」)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9075.0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宿遷涵邦為京東旗下公司。

公告發出後,永輝超市股價應聲下跌,最終於3月25日以2.32元收盤。相較公告發布前跌去9.1%。

萎靡不振的零售業

作為行業龍頭,永輝的遭際亦是整個線下零售行業的寫照。

今年,整個A股商業百貨板塊持續低迷,價格指數一度跌至10363.59的近年最低位。以去年前三季度計,整個超市、百貨、連鎖行業(參照東方財富行業標準)共計54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相比2022年微增2.1%,歸母淨利潤儘管翻了3倍,達到55.19億,但仍只是2020年同期的51.7%,2019年同期的20.7%。足見,線下零售仍處於緩慢復甦狀態。同時,上述54家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的51.28%攀升至去年三季度的65.69%,資產負債表有惡化趨勢。

傳統零售當下的困境,部分源於疫後消費復甦乏力,但更多還需歸結於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最近1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複合增長率達到6.15%,基本與我們的國民經濟增長同步。網上零售額複合增長率達到18.65%,線下零售額複合增長率僅3.2%。即使剔除疫情三年,線下零售額近十年的平均增長率也僅5.38%,大幅落後於國民經濟的發展。

不光是傳統零售業,新零售現在也同樣難過。上周盒馬曝出創始人侯毅退休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市場普遍認為,盒馬鮮生面世8年來,業績未能達到預期,已引發投資人的不滿,前途難料。

疫情期間興起的社區團購平台,仍普遍虧損,不斷有關於產品質量、服務等的負面輿情爆出。

掙扎求存的永輝超市

如今困頓不堪的永輝,也曾風光無限。

2010年,永輝超市以380億市值榮登「生鮮第一股」。到了2013年,永輝的營業額突破300億元。2015年,京東以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持有其10%的股權,在此之後,京東又多次增持,成為永輝超市的大股東。截至2023年三季度,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及宿遷涵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永輝超市8.11%、5.27%的股權,合計持股13.38%。到2018年,永輝超市市值破千億,成為中國首家市值破千億的商超,同時也標誌著其成為全國公認的連鎖超市巨頭。

此後兩年,永輝的業績仍保持增長,銷售額接連超越當時的沃爾瑪和華潤萬家,領跑整個超市賽道。

但好景不長,2021、2022兩年,永輝超市巨虧67億。永輝超市也從一路擴張轉變為快速收縮,迎來關店潮,關店超400家,門店數從2019年1400多家的峰值水平,跌至不足千家。

2023年前三季度,其淨利潤堪堪為正,達到5229萬,相比其620.9億的營收,134.3億的毛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究其原因,在於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儘管營業收入相比於2020年同期的峰值萎縮近百億,銷售費用卻僅減少了6.7億,仍保持著111億的體量,二者降幅不成比例,資金使用效率大減,呈現出降收不降本的態勢。

同時,從零售行業至關重要的存貨周轉率來看,永輝超市的表現同樣堪憂,年存貨周轉率僅為5.568次,處於2015年以來的第二低水平。資產負債率也從2019年三季度的54.2%飆升至86.54%,遠高於目前65.69%的行業平均水平。

儘管在總結永輝陷入困境的原因時,一般都會強調外部因素,即電商、疫情以及社區團購的衝擊,但永輝超市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創始人張軒寧、張軒松兩兄弟的發展戰略存在嚴重分歧。這一分歧最終導致了兩人於2018年12月宣布「分家」(解除一致行動人關係),此後,哥哥張軒寧主導永輝的新零售業務,張軒松則掌舵永輝超市。

創始團隊的分歧,使得永輝超市難以集中精力於經營和轉型上,最終不得不在四面開花,左右搖擺中跌落神壇。

永輝的結局,無法預料。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7/203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