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電動車品牌全軍覆滅!很明確的信號,中央要搞歷史性大動作【阿波羅網報導】

人民幣匯率暴跌!路透社:恐還會下跌 通脹三年來,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多支出1000美元 很明確的信號,中央要搞歷史性大動作 中國下令電信商2027剔除美制晶片,英特爾、超微受衝擊 中國電動車品牌全軍覆滅 重要信號來了!暗示中國經濟已觸底?

很明確的信號了,中央要搞新一輪的大動作,很可能是歷史性的。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通脹三年來,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多支出1000美元,其中住房和汽油是主要因素。

《2023全球品牌百強榜》發布,中國電動車品牌全軍覆沒。

近日全球金屬市場銅和鋁的價格創下新高,真的是暗示中國經濟觸底反彈了嗎?

人民幣匯率暴跌!路透社:恐還會下跌

隨著美元走高,及中國經濟疲軟,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午後跌至7.2378元,再創去年11月17日以來新低。

截至北京時間4月12日16:30,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報1美元兌人民幣7.2375元,較昨日官方收盤價7.2369元微跌6點,跌幅0.01%。離岸人民幣報1美元兌人民幣7.2623元,跌0.09%。

據萬得(Wind)數據,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2日高點為1美元兌人民幣7.2349元,低點為7.2378元,後者連續第二天創下去年11月17日以來的新低。

《華爾街日報》表示,跌幅有限,可能有大資金在干預。

報導表示,中共官方罕見推遲至盤後發布的3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以美元計,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5%,進口下降1.9%,貿易順差585.5億美元,全線低於前值和市場預期。

由於3月及一季度外貿數據差過預期,路透社指,人民幣恐還會下跌。

通脹三年來,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多支出1000美元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食品雜貨價格在過去三年中飆升了21%,超過了同期18%的整體通貨膨脹率。自2021年年初通貨膨脹危機爆發以來,食品價格的急劇上漲一直是通脹趨勢的重要方面。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就通脹對家庭預算的具體影響提供了數據:今年3月,美國一個家庭每月必須額外花費227美元,才能買到與去年相同的商品或服務。此外,與兩年前和三年前相比,美國家庭現在平均每月分別多支付784美元和1,069美元。這些數位凸顯了家庭繼續面臨的財務挑戰。

房地產研究機構Bright MLS經濟學家表示:通脹不僅沒有停滯,而且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美國勞工部新發布的數據呼應了這一觀點。

勞工部報告稱,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2月再漲0.4%,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5%,高於2月份的年漲幅3.2%。CPI是包括汽油、食品雜貨和租金在內的物價指標。

住房和汽油成本一直是通脹的主要因素,每月總漲幅的一半以上歸因於這兩類成本。3月份租金成本上漲0.5%,較去年同期上漲5.7%。汽油價格也比3月上漲1.7%,比去年同期上漲1.3%。

很明確的信號,中央要搞歷史性大動作

作者「馬江博說趨勢」撰文說,這次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華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小但很重要的細節,就是財政部跟美方特別提到:中方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

這是今年第三次這麼說,兩個月三次提,頻率有點高,場合也很隆重。再加上期待的三中全會一直還沒舉行,經濟的全面深化改革真的要來了?

而觀察這三次的場合、對象、說話主體,不難發現,三次提及分別代表改革的三大核心方向: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針對財稅改革,1994年,分稅制改革橫空出世,最重要的就兩條:

中央拿走地方稅收的大頭,比如增值稅的75%歸中央(原本是100%歸地方)。

好處很明顯:中央富了,也重新確立了權威,宏觀調控能力也強了。

壞處也很明顯:地方的錢少了,事卻一樣沒少;財權、事權和支出責任不匹配的矛盾十分尖銳。

因此逼得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地搞錢,打開了這30年來的三個潘多拉魔盒。

1、土地財政。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資本化和土地金融化,透支未來以滿足當下,催生出高地價高房價,釀就了樓市泡沫。

2、城投基建。地方通過「大干快上」的城投負債模式,搞起基建競賽。

3、招商引資。企業稅收立竿見影,居民稅收見效很慢。

結果是產生了今天「一邊各地產能嚴重過剩,一邊內需不足、居民沒錢消費」的窘況。這三條路,可以說,全部都走到頭了。

如果預測這次財稅改革,核心原則應該就是:①擴大總體稅收②地方財權和事權相匹配。

推動勞動稅、流轉稅向固定稅、資產稅轉變,房屋稅、資產稅的徵收需慢慢要提上日程。在重大扶持除外的前提下,財政轉移支付將會跟著人口走等。。安川電機2023年12月~2024年2月來自中國的訂單額與上年同期相比時隔4個季度轉為正增長。該公司的社長小川昌寬表示:「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今後的前景」,依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

中國下令電信商2027剔除美制晶片,英特爾、超微受衝擊

彭博報導,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北京已下令中國移動等電信商,在2027年前剔除其核心網絡中的外國晶片。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國工信部今年初下達該指令,可能對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超微造成衝擊。

中國工信部下令三大國有行動營運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檢視其網絡,並制定更換非中國制處理器的時間表。

北京為了迴避美國日益嚴厲的制裁,正加速推動去除美國技術的行動。中國政府已指示國家支持的機構與企業不得使用iPhone,並敦促企業棄用外國電腦,要求其電動車製造公司堅持使用本國設計的晶片。

中國3大國有電信商是中國最大的雲端與數據中心供應商之一,他們使用美國供應商提供的晶片。對於上述消息,他們沒有回應。

中國電動車品牌全軍覆滅

相比於一地雞毛的晶片、遍地大白象的高鐵,電動車被許多中國人當作是中國產業政策成功的典範。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根據諮詢機構Interbrand發布的《2023全球品牌百強榜》,全球共有13個汽車品牌上榜,中國品牌全軍覆沒。無論是在北美、西歐、澳洲、日韓等發達市場,還是在拉美、亞洲(不含中日韓新)、非洲等欠發達市場,中國品牌都沒有擠進過銷量榜前十名。

據一位在肯亞的媒體人爆料,中國車企曾高調挺進肯亞市場,但都沒有紮根下來,敗給了日系車。因為日本車多,零件方便找,維修點多,中國車壞了,找不到零件,所以買的少。

另外,在全球汽車股票市值排名中,中國只有比亞迪衝進了前十名。而比亞迪的市值,只有特斯拉的六分之一,豐田的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習近平爆吹的所謂「新質生產力」,包括電動車在內的幾大亮眼產業,其占中國經濟的比重總計還不到3%。相比十倍於其體量的房地產,在後疫情時代的低迷狀態下想指望這些挽救中國經濟,它們的負擔也實在太重了一點。

中國汽車出海的第二階段,「產品+產能出海」。中國頭部車企,正在向第二階段挺進,走上了全球擴產之路。但他們的投資對象,大多是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很多是俄羅斯這樣被主要已開發國家排斥的地方。

麥肯錫中國近期發布的《2024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有22%的車主後悔購買了純電動汽車,比2022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消費者不滿的主要原因是充電不方便。要解決後顧之憂,唯有普及充電基礎設施。

中國電動車向全世界特別是已開發國家的「入關」,很大程度上只是房地產泡沫崩塌後的中國向全世界的「通縮輸出罷了。

重要信號來了!暗示中國經濟已觸底?

投資資金開始押注中(共)國經濟觸底。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國,製造業廣泛使用的銅在4月9日創出約1年零3個月的價格新高。中(共)國的主要股指也處於年初以來的高點附近。

日經新聞網報導,銅和鋁的最大消費國是中國,占到全球需求的5~6成。其價格很容易受到中國經濟前景的影響。在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的3個月期貨價格在4月9日一度達到9523美元/噸。達到2023年1月18日以來的最高點。

猶如追隨著擁有「銅博士」綽號的銅一樣,資金還開始流向其他有色金屬。用於汽車、建材等的鋁的3個月期貨價格9日一度觸及2470美元/噸,達到約1年零2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在「美元獨強」不斷加強的局面下,除日元之外,人民幣兌美元也呈現出貶值趨勢。與歐美的通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面臨通縮壓力,中國出口行業的價格競爭力正在提高。中國擁有眾多勞動力,出口總額占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9%左右,出口增加的拉動效應很大。

在股票市場,對於中國經濟觸底的期待正在升高。香港上海的主要股指處於年初以來的高位。有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政府資金買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但在2、3月經由香港買入中國大陸股票的外國投資者已轉為淨買入。流出海外的資金正在踩下剎車。

占中國GDP約3成的房地產仍然處於低迷狀態。在市場上,認為將通過貨幣寬鬆應對房地產不景氣的預期升溫。

中國經濟的波動明顯。安川電機2023年12月~2024年2月來自中國的訂單額與上年同期相比時隔4個季度轉為正增長。該公司的社長小川昌寬表示:「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今後的前景」,依然保持著謹慎的態度。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15/204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