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松島:中共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伎倆」

作者:
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的親俄宣傳在西方可能損失了一些軟實力,但在全球南方可能取得了一些軟實力收益。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相對於中國有利的輿論轉變將如何影響其未來的外交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爭的進展以及普京政權由於其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而面臨的國際後果。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

儘管中共官方對這場戰爭態度是中立的——不與西方對抗俄羅斯,也不直接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但其通過官方媒體和外交部發言人傳播的宣傳更多地傾向於支持俄羅斯立場。

在過去兩個月的俄烏戰爭中,中共官方的信息傳遞反映並強化了俄羅斯的立場:

1.) 通過推動關於戰爭起源和罪魁禍首的共同敘事,即指責北約和美國;

2.) 過度地依賴俄羅斯的消息來源和戰爭畫面;

3.) 對烏克蘭的觀點進行輕描淡寫。

在烏克蘭危機期間,中國宣傳傾向於支持俄羅斯,可以理解為與對俄羅斯和美國的更大的宣傳軌跡相一致。在國內,中國的宣傳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與公眾輿論回應。然而,在國際上,中國關於這場戰爭的宣傳,尤其是外交部發言人的溝通,使中國的中立立場變得模糊,激怒了西方,但同時也有可能讓中國在第三世界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

俄羅斯在北京東奧會之後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給中國政府帶來了重大的外交挑戰。一方面,對烏克蘭的入侵違反了中國在國際體系中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的堅定支持。另一方面,公開反對俄羅斯可能會損害日益重要的雙邊關係。在過去的兩個月里,中共官方對這場戰爭的外交政策反應試圖尋找一種中間立場。中國高級官員,包括習近平本人以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呼籲進行和平談判並結束戰爭。在聯合國,中國在兩次譴責俄羅斯的聯合國決議上棄權,並否決了將俄羅斯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除的提議。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或經濟援助,並且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了西方的制裁。

然而,中共官方關於這場戰爭的宣傳,包括官方媒體的報導和外交部通過社交媒體發言人的通訊,卻偏向於俄羅斯。以下分析討論了這些傾向於支持俄羅斯的傾向,以及中國對戰爭報導如何融入更大的宣傳模式以及這種支持俄羅斯的信息對黨的國內和外部合法性的影響。

中國宣傳如何與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上保持一致

2024 年 3 月 3 日泄露的唯一一份公開可訪問的有關俄烏戰爭報導的宣傳指令強調了媒體在緩解公眾對衝突的情緒中的作用。具體來說,該指令禁止商業網站、地方和自媒體轉載外國新聞文章和進行直播,將大部分報導留在官方黨媒的手中。該指令還禁止對中共官方對該衝突的外交政策提出挑戰,包括針對中俄關係的對抗性內容以及「支持或崇拜美國的有害觀點」。

對官方媒體報導的分析揭示了一個一致的趨勢,即邊緣化衝突,同時過度地傳遞親俄羅斯的敘事和觀點。從危機初期到現在,俄烏故事在中國媒體報導中被淡化。與西方新聞媒體將戰爭故事放在頭版頭條不同,中共官方媒體,如《人民日報》,優先報導了國內重大新聞事件,比如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討論以及現在對零新增政策的實施更新等其他新聞。與拜登在國情咨文演講開場廣受關注的對烏克蘭的感情激昂的講話相比,在兩會期間,王毅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僅提及了烏克蘭。

在報導這場戰爭時,中國宣傳通過官方媒體以及官方發言人通過幾種方式放大了俄羅斯的立場:間接地,通過將衝突的責任轉嫁給北約和美國;直接地,通過傳遞俄羅斯在戰爭中的立場,從而混淆了其侵略行為,並使烏克蘭的任何觀點都被沉默和最小化。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

轉嫁責任

中國宣傳烏克蘭戰爭的明顯傾向一直都是強調北約、西方、美國是危機背後的罪魁禍首。在新華社對過去兩個月戰爭報導的分析中,將近一半的文章集中在對西方的批評上。對關於戰爭的最廣泛分享的官方媒體帖子的分析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帖子聚焦於指責西方。通過官方媒體和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在推特上的外部宣傳也過度關注西方,特別是美國。例如,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開展的有關中國虛假信息和宣傳的研究發現,在戰爭背景下,美國是中國官員提及最多的國家。該研究發現,在 2022 年前四個月,中共官方帳號發布了約 366 篇關於北約擴張的帖子,而在 2021 年同一主題上的帖子僅有 36 篇。

這些傳播平台的主要敘事是西方通過在東歐過度擴張北約來軍事化該地區,從而引發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例如,在入侵開始時,外交部助理部長華春瑩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一些國家(暗指西方國家)應該考慮是否「將一個大國逼入死胡同」,指的是美國違反與俄羅斯的協議和北約沿俄羅斯邊境的擴張。中共官方媒體,包括新華社,指責美國通過不斷警告普京的軍事計劃並大規模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來「拱火」。例如,新華社在 3 月 21 日聲稱,美國在戰爭中「一石三鳥」,「首先,宣揚俄羅斯的威脅,加快了俄羅斯的環繞;其次,藉機撲滅了歐洲追求戰略自主和獨立安全事務的「火焰」;第三,使美國軍事和國防工業利益集團從衝突中獲利。」

除了以西方為罪魁禍首之外,一些官方通訊還加大了雙重標準的話術,即美國缺乏批評俄羅斯以及中國不與西方對齊的合法性的論點。在過去兩個月里,中共官方發言人發布了大量的消息,旨在抹黑美國的道德立場。例如,在 3 月 4 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了美國關於中國事先知道普京計劃的指控,稱其為誹謗,並質疑美國是否為世界和平做出了任何真正的貢獻,並指責美國從衝突中獲利。其他發言人還對關於所謂戰爭罪行的特定指控進行了指責。「除了橙劑之外,美國軍用飛機還運來了彈藥和仍在威脅柬埔寨人民日常生活的地雷,」趙立堅在分享新華社製作的視頻時發推文說。總的來說,中共官方關於戰爭的通訊中的反西方,尤其是反美國的框架是突出的,將美國定位為侵略者和道德上破產的行為者。

傳遞俄羅斯的立場

除了通過將責任轉嫁給西方和美國間接支持俄羅斯的做法,中共官方宣傳還始終優先考慮了俄羅斯在戰爭中的立場。以新華社為例,其對戰爭的報導主要支持了俄羅斯的觀點。在向國內觀眾解釋俄羅斯發動戰爭的理由時,新華社直接而毫無保留地宣傳了普京關於「去納粹化」和「去軍事化」的言論,儘管重要的是要注意,最初將戰爭稱為「軍事行動」,後來改稱「俄烏戰爭」。在報導正在進行的戰鬥時,新華社淡化了烏克蘭的軍事收穫和烏克蘭的苦難。例如,西方廣泛報導的烏克蘭擊沉俄羅斯海軍艦船的故事,新華社報導稱,戰艦由於不明原因起火。文章引用了俄羅斯的熱門新聞媒體「斯普特尼克」。與此相比,俄羅斯的收穫被放大。在一篇關於俄羅斯「軍事行動」進展的報導中,新華社強調了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成功擊毀的烏克蘭軍事設施的數量。此外,在報導俄羅斯的軍事進展時,關於俄羅斯軍隊對平民目標的軍事侵略的報導大多缺失。例如,有關一棟住宅樓被火箭擊中的報導並沒有將責任歸咎於俄羅斯,並且關於布查大屠殺的報導只是間接提到,呼籲進一步調查。

在新華社的新聞報導以及其他中共官方媒體的報導中,俄羅斯的立場是通過依賴俄羅斯官方的聲音和畫面來傳達的。對中共官方媒體發布的最受歡迎的帖子進行的大規模分析發現,將近一半的這類帖子可以歸類為親俄羅斯,意味著它們包含一些直接來自俄羅斯國家媒體或被歸因於俄羅斯官員的信息。在新華社報導中,俄羅斯軍事官員和發言人的聲音被過度使用。在《新聞聯播》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戰爭的報導要麼依賴於俄羅斯媒體的畫面,要麼依賴於央視駐俄羅斯(莫斯科)的記者的報導。在鳳凰衛視的節目當中,中國記者甚至與俄羅斯軍隊一起在烏克蘭境內。

在一些情況下,中共官方媒體和外交部發言人直接放大了俄羅斯有關戰爭的虛假信息。今年三月,官方媒體和官方發言人傳播了俄羅斯有關烏克蘭美資生物實驗室的官方挑釁。例如,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了莫斯科關於生物實驗室理論的消息,其中引用了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的話。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分享了有關美國生物實驗室在烏克蘭的帖子。例如,在他 3 月 8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他重複了俄羅斯關於生物實驗室的說法,並呼籲美國「儘快公布具體信息,包括存儲在那裡的病毒和進行的研究」。他在這個問題上的言論和推特帖子已被中共官方媒體廣泛傳播。俄羅斯的虛假信息也在國際社會指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行的背景下被放大。例如,一些官方中國媒體直接重複了俄羅斯關於布查大屠殺是烏克蘭人製造或偽造的說法。新華社唯一涉及這一事件的報導引用了多位俄羅斯官員的話,包括俄羅斯國防部長、發言人、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和俄羅斯外長,對烏克蘭報導的布查大屠殺表示懷疑。中國國際電視台的有關布查大屠殺的報導從西方領導人表達的擔憂開始,然後大部分報導都是俄羅斯對他們的反擊,毫不挑剔地引用了許多俄羅斯官員的話。中國國際電視台和新華社的兩篇較為平衡的文章同樣呼籲對他們分別稱為「布查殺戮」和「布查事件」的事件進行「全面調查」,但並沒有直接承認大屠殺或俄羅斯對此的責任。

中國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的官方中立立場與其宣傳信息存在衝突。其國家媒體和外交部發言人傾向於支持俄羅斯,強調西方在引發衝突方面的責任,並優先報導俄羅斯的立場和聲音,同時淡化或忽視烏克蘭的聲音。雖然外向型國家媒體報導略微更加平衡,但它們仍然強調西方的責任,並基本迴避了最具爭議性的故事,例如俄羅斯的戰爭罪行。這種親俄傾向根植於中國關於與俄羅斯和美國關係的官方溝通的更大趨勢中。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信息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軟化,尤其是在英語媒體中,但鑑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以及官方評論員面臨的多方面政治壓力,它不太可能發生根本性轉變。到目前為止,這種做法在國內獲得了共鳴,並與一些全球南方的精英和公眾趨於一致。然而,在西方,中國的親俄宣傳被解讀為一種威脅,表明了民主與專制之間鬥爭升級的跡象。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

最小化烏克蘭關於戰爭的觀點和其他聲音

在放大俄羅斯觀點的同時,中共官方關於戰爭的通訊有意地將烏克蘭在這場衝突中的立場減少到最低。在新華社對戰爭的整個報導中,只有大約十幾篇報導強調了烏克蘭的觀點,引用了烏克蘭的聲音。其中一些報導突出了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對抗中的局部勝利,但另一些則將烏克蘭描繪為孤立和無助。例如,當烏克蘭申請加入北約未能獲得積極回應時,新華社引述了澤連斯基總統對西方的抱怨。在對央視《新聞聯播》的報導進行分析時,我們可以發現報導中突出的烏克蘭觀點主要是來自澤連斯基等高級官員,而且大多是在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的背景下,傳達了烏克蘭人願意達成協議的樂觀信息。

在傳遞烏克蘭觀點方面,中國國內和國外導向的國家媒體報導之間存在一些微妙的區別值得注意。與央視相比,CGTN 更多地報導了烏克蘭在戰爭中的傷亡和苦難。例如,4 月 14 日,一名 CGTN 記者訪問了被俄羅斯軍隊圍困的切爾尼戈夫市,並記錄了這座戰場城市中被戰爭摧毀的建築物的畫面。在同一天,另一名 CGTN 記者會見了返回基輔周圍城鎮的居民,並採訪了他們在戰爭期間的經歷。CGTN 報導與央視報導的差異可能歸因於它作為中國主要國際新聞機構的地位,為全球觀眾提供服務,並與 CNN 和阿爾賈日拉等媒體競爭。央視國際台的學者們認為,CGTN 長期以來在中國媒體系統中享有特殊地位,使其有更多的空間進行大膽的實地報導。新華社對戰爭的報導與中文版有一些不同之處,前者包括更多關於烏克蘭軍事勝利的報導,如重新奪回車諾比核電廠,以及由俄羅斯空襲導致的平民傷亡。這同樣歸因於該內容的外部定位,以及新華社在國際上作為更合法的新聞機構的事實。但與此同時,就戰爭的更具爭議性的報導,例如布查大屠殺,CGTN 和新華社更中立的立場仍然傾向於俄羅斯,正如上文所討論的。

中國在俄烏戰爭期間的親俄宣傳被一些西方媒體和分析人士解讀為中國的親俄政策的跡象。然而,正如在引言中所指出的,中國在這場危機中的外交政策相對謹慎,包括遵守西方的制裁、暫停一些在俄羅斯的經濟項目,並且在對俄羅斯的戰爭中基本上既不直接譴責也不支持。官方宣傳中的親俄傾向應該被理解為中國政治傳播中更大趨勢的一部分,以及官方媒體和發言人的機會主義和自保(有時是自我宣傳)行為的產物。

當前親俄報導的模式建立在中共官方對外政策事務的長期趨勢之上,特別是在俄羅斯和美國方面。對於重大國際事件的報導一直受到嚴格的監管,商業媒體和在線媒體被給予很少的空間來發表替代性觀點。對於像俄羅斯和美國這樣的主要國家的報導一直受到宣傳官員和媒體守門人的特別關注。在過去十年的觀察中,中國新聞機構基本上避免了對俄羅斯政治的負面報導,包括反對普京政權的抗議運動。

對俄羅斯和普京政權的積極描繪具有象徵意義,可以傳達中國對俄羅斯的友誼,但它也起到了防禦功能,避免中國人民接觸到針對威權政府的政治運動和異議。在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中共官方媒體對俄羅斯觀點的附和使中國能夠向俄羅斯表達同情,而不必承擔在外交政策上親俄的實際成本。軟化俄羅斯作為侵略者的形象也預防了國內對中國在這場危機中缺乏直接參與的批評,以及對普京政治合法性以及一般威權政治體制的更大質疑。

中共官方關於這場戰爭的反美和反西方成分,反過來又與中國國內和對外傳播中日益普遍的對美國(以及西方)的批評一致。在川普時代之前以及他的總統任期的早期階段,中國媒體專業人士分享說,類似他們對俄羅斯的報導,對美國的報導主要限於更具建設性的口氣,或者強調對任何摩擦的樂觀和潛在解決方案。然而,隨著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對美國的描繪逐漸變得更加審慎。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國內和全球官方媒體經常報導美國民主的裂痕,這在諸如 1 月 6 日的叛亂事件和 BLM 抗議運動等事件的詳細報導中可以看出。最近,關於種族動機的布法羅大規模槍擊事件的新聞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廣泛傳播。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批評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和直接,尤其是那些由更有戰鬥性的外交部發言人如趙立堅或前《環球時報》編輯胡錫進表達的批評。將美國主導的西方軍事聯盟北約描繪為引發烏克蘭當前戰爭的責任方,以及將美國描繪為一個不值得信賴的國際調解者,都符合中國媒體中針對美國作為典範民主和全球領導者的道德立場的更大模式。

此外,中國媒體在這場戰爭背景下廣泛依賴官方俄羅斯的聲音和畫面,可以被解讀為一種自保和政治機會主義的行為。面對長期以來的宣傳政策,以及據稱禁止對俄中關係進行審查或以積極的態度描繪西方的具體指令,中共官方傳播者的選擇有限。使用西方或烏克蘭的畫面和觀點可能會激怒俄羅斯,並將西方描繪為一個統一的道德和和平力量。有選擇地依賴俄羅斯的觀點和畫面,使得能夠報導這場衝突,同時避免了把俄羅斯描繪為侵略者,將西方描繪為拯救者的二分法。

一些官方傳播者,如外交部發言人,也很可能利用這場危機將自己定位為對美國的不懈批評者,這在國內受眾中很受歡迎。例如,趙立堅和華春瑩在 Twitter 上的評論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例如,在趙立堅關於美國資助的烏克蘭生物實驗室的推文之後,國家主義小報《環球時報》在微博上傳播了一張截圖,獲得了 4800 個贊和許多民族主義評論。中國外交官的外部社交媒體帖子通常由國家媒體傳輸到內部社交媒體平台,這加劇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我將在接下來的部分更詳細地探討這種趨勢以及中國對俄羅斯傳播的國內影響。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

在國內,官方對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報導的親俄傾向似乎與公眾輿論趨勢融合在一起。微博上關於戰爭的廣泛傳播的評論顯示存在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普遍將戰爭描繪為俄羅斯與西方(尤其是美國)之間的衝突,而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衝突。與官方報導一樣,西方和美國經常被描繪為煽動者。例如,在微博上一條受歡迎的評論,大約有 4600 次分享,呼籲美國放棄霸權,並認為戰爭是為了和平的必要手段。另一位微博用戶發布了一段自製視頻,回顧了美國軍隊的轟炸記錄,獲得了超過 3600 次分享和 9000 多次點讚。

雖然除了社交媒體趨勢外,我們對中國公眾關於烏克蘭戰爭的輿論趨勢了解有限,但是卡特中心中國焦點於 3 月 28 日至 4 月 5 日期間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75%)認為中國在烏克蘭支持俄羅斯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有趣的是,更多地消費國家媒體、社交媒體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與在這項調查中對俄羅斯的支持率相關。除了顯示出公眾明顯的親俄傾向外,這項調查還發現,高達 70% 的受訪者相信關於美國在烏克蘭擁有生物實驗室的陰謀論,這一發現同樣與受教育水平較高以及接觸官方和社交媒體渠道更多相關。雖然這項調查僅代表中國人口的一小部分(4886 名受訪者),但它揭示了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背景下,官方宣傳、社交媒體評論和公眾輿論之間的一種趨同,彼此相互加強。

因此,在思考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宣傳如何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國內合法性時,有幾個潛在的影響。首先,官方媒體對親俄傾向目前已經引發了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一點在微博上官方和非官方的反西方信息之間的相似性以及公眾對反美陰謀論的明顯信任中顯而易見。其次,親俄的報導可能有利於黨派,通過抑制更多對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的挑戰。如果播放更多的烏克蘭畫面並允許其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公眾輿論可能會偏向烏克蘭,並對中國在這場危機中的矛盾立場提出質疑。同時,這場衝突中的親俄宣傳也可能限制了中國在外交政策調整方面的靈活性。向西方靠攏或者反對俄羅斯可能被中國公眾解讀為軟弱或不愛國,這將使中國始終處於外交模糊狀態和尷尬的中立狀態,無論俄羅斯在努力奪回烏克蘭方面達到何種程度。

因此,外部來看,中國的親俄宣傳進一步疏遠了西方國家。然而,在一些全球南方國家,中國的敘事與當地信息傳播形成了一致,特別是在質疑西方作為國際體系道德象徵方面。

在西方背景下,中國的親俄信息傳遞阻礙了其在這場危機中樹立中立立場的努力,並加劇了人們對中國與俄羅斯聯盟日益增長對自由民主國家構成威脅的現有擔憂。中國宣傳與官方外交政策的普遍關聯意味著其親俄信息傳遞經常被解讀為官方政策。「中國對俄羅斯虛假信息的推廣表明了它的忠誠度」,CNN 對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報導進行了長篇分析,標題如是說。在最近的歐盟 - 美國對中國對話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批評中國傳播俄羅斯有關其烏克蘭戰爭的虛假信息。中國的親俄宣傳獲得了比其更中立的外交政策措施更多的媒體和政策關注,例如遵守對俄羅斯的西方制裁。

總的來說,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的親俄宣傳加劇了人們對中俄聯盟的擔憂。例如,一項由皮尤研究中心於 4 月 28 日發布的關於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最擔心的問題是中俄合作夥伴關係。約 62% 的受訪成年人認為這種關係是一個「嚴重問題」。與之相比,大約 47% 的人認為中國參與美國政治是有問題的。

然而,在全球南方的許多地方,中國關於戰爭的信息並沒有引起重大關注。相反,中國的一些官方敘事,尤其是強調西方負責的部分,已經被高級官員宣傳。例如,在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公開責怪北約是烏克蘭戰爭的罪魁禍首。巴西的總統候選人盧拉·達席爾瓦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也指責美國、歐盟以及普京和澤連斯基煽動了戰爭。[44] 中國決定不譴責俄羅斯的戰爭也引起了其他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共鳴,這些國家同樣採取了更加中立的立場,這一點在他們在最近對俄羅斯的聯合國決議中棄權中得以體現。

總的來說,中國在烏克蘭戰爭期間的親俄宣傳在西方可能損失了一些軟實力,但在全球南方可能取得了一些軟實力收益。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相對於中國有利的輿論轉變將如何影響其未來的外交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爭的進展以及普京政權由於其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而面臨的國際後果。

:本文原標題為《中共對烏克蘭戰爭的宣傳》)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中國之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2/204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