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說,他帶了幾個研究生,閱讀量少得驚人,其中有兩個對課外書的閱讀僅限於中學所要求的那幾本。
我說這還算是好的,因為現在中小學有強制要求。有些我的同齡人更糟糕,他們有著高學歷和體面工作,但四十年的人生走下來,課外書閱讀很可能為零。
我生於80年代初,成長期里逐步告別匱乏時代,還迎來了早期的網際網路,可以說整個求學階段都處於相對開放、知識井噴的氛圍下,運氣相當不錯。
但有些同齡人因為應試教育或家庭環境的緣故,完美錯過了這個氛圍,只要離開課本,他們就有閱讀障礙,聽到武俠、玄幻之類的字眼就如洪水猛獸,見到社科人文類經典,第一反應是「這個外國作者反動嗎」——別笑,我真見過這樣的同齡人,還不少。
但說實話,這些擁有高學歷和體面工作、課外閱讀為零的人,看起來都挺快樂。他們從小認真讀書,聽老師的話,考上不錯的大學,然後找一份父母滿意的工作。他們相信父母,將「經驗」視為在社會上打拼時最重要的武器,努力工作,結婚生孩子。他們也會關心社會,但每當見到負面新聞時,會說「這些都是少數現象,做人不能太極端,不能只盯著負面,會越來越好的」,見到有人爭取權利時,他們會說「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亂」「有些人太自私了」。
在我的成長階段,學習樂器和棋類等才藝還是相當奢侈的事情,大多數人沒有這個條件和時間。玩遊戲更是奢侈,不管是桌面遊戲還是電腦遊戲,如果一個家庭連課外書都不允許孩子看,那麼玩遊戲更是死罪。所以,如果一個人連閱讀這個成本最低的愛好都沒有,那麼就基本喪失了獨處的能力,無法打發獨處的時間。這反而讓他們變得「外向」,熱衷於各種社交和聯誼,這恰恰又符合了父母對他們的期待——因為許多人習慣將「內向」曲解為「自閉」,所以「內向就完了,外向才有出息」。
當他們看到一本非名著小說時,會嗤之以鼻,說「這些書沒營養」,但當他們看到經典時,又會說「太枯燥,看不下去」。他們實際上也不在意閱讀障礙,因為上一代人很喜歡說「讀書讀傻了」「經驗比書本更重要」「書呆子沒出息」……
這種無憂無慮本質上是基於無知,而像「讀書讀傻了」之類的極端化說法,在邏輯上不堪一擊,因為它完全脫離了世界文明的固有走向。將這些話掛在嘴邊的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小時候的反智訓練。或者說,他們巴不得大家都不讀書,因為越傻越好騙。
現實中有不少人可以將一切社會醜惡合理化,但凡雞蛋和牆有了衝突,他們永遠會為堅牆找理由。他們會將這種做法稱之為「適應社會」,而且甘之如飴,直到有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才痛呼不公。這在本質上當然是雞賊式利己,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是真心維護堅牆,「這些都是少數現象,做人不能太極端,不能只盯著負面,會越來越好的」就是他們的唯一邏輯線路,如果運氣好,一輩子都沒碰上不公,那麼他們會相信一輩子。
這種思維顯然與文明絕緣,配上對「讀書」的功利化理解,就會批量製造只知道利己的機器。實際上,閱讀與功利性天然相悖。廣東人習慣將「上學」稱為「讀書」,某些人更是會將之與閱讀混淆。其實前者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往大了說是為了人生,其實多半只是為了學歷。
閱讀則應該是非功利的,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看似不重要,於我而言卻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它的「功效」無法量化,但卻能時時閃現。
前段時間有人列出德國和法國等國家的青少年書單,簡直是嘆為觀止,為什麼人家不擔心讀書讀傻了呢?因為人家不希望真的變傻。
許多人喜歡強調經驗,看重社會經歷,我並不反對,但如果這一切沒有知識作為基礎,那並不值得炫耀。一個底層老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輩子,經歷過無數屈辱與不公,為了生計可能擁有無數經驗,但這些真的值得炫耀嗎?
在某些社會裡,在某些時刻,一個沒有知識甚至大字不識的人,確實有可能會成功,甚至比大多數人過得更好(洗腳上田的農民老闆就是例子),但這肯定不會是文明社會的常態,也遲早會因為對世界的認知有限而付出代價。
我有一位朋友,喜歡閱讀,其他愛好也多,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聊天對象。前些年留學歸來,身陷小城,雖然全情投入工作,但仍常感不快樂。最終,她選擇二度留洋,在一所古老大學裡再度找到了自己想學的專業、想要的生活。
她曾在朋友圈裡寫過一段話,大意是閱讀使人明理,旅行使人開闊視野,但在國內,明理和視野開闊並不有助於自己融入,而是會增添許多痛苦。
在生活中,這類碰撞曾經無處不在。除了「為什麼不早點結婚」、「女孩子為什麼不找個安安穩穩的體制內工作」這類常見的干涉之外,還有隨處可見的錯誤三觀,無知卻又自以為是的人們。比如我那位朋友回憶第一次留學時的種種美好時,總有人會來一句「你崇洋媚外」,她讀過的書,許多人聞所未聞,卻喜歡不懂裝懂,或者直接來一句「女人讀這麼多書幹嗎」。
我能理解這種痛苦,無知者往往最快樂,將一切庸俗化的東西當成「知識」,甚至還能成為「人生導師」。但如果你真的對這個世界有那麼一丁點兒真正的了解(這一丁點兒或許已經是人類的極限),就會在謙恭之餘倍感痛苦。在我們身處的當下,這種痛苦還會被放大,因為你無法跟沒有邏輯的人講道理,偏偏沒有邏輯和扭曲三觀是一種常態。
閱讀是獨立思考的根基,它可以讓你洞悉許多表象下的東西,但獨立思考往往意味著與現實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