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前一段時間,在某次學術會議上,清華大學教授丘成桐說到中國的數學水平僅相當於美國40年代。

這句話被好事者拍照傳到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更是被一些「愛國者」如項某剛抓住進行無厘頭地批判,居然動不動就給人家戴上「恨國黨」的帽子。

作為一名醫生,我想和大家談談在醫學領域我們中國人到底有多少貢獻。很慚愧,且不說一百多年的諾貝爾獎,到目前為止,在生物醫學領域中國人只有屠呦呦獲得過,比鄰國日本相差甚遠。日本截止到2023年已有28人(包括3名美籍日本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5人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截圖來自百度)。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2018年5月,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發表了醫療質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其研究顯示,自1990年至2015年,中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指數由49.5提升至78(全球平均53.7),排名從第110位提高到第48位,進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從下圖可以看出,我們和東歐一些小國的分值接近。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前10名基本上是歐洲國家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我們且不說基礎醫學落後於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就論臨床醫學其實差距也不小。1995年是我剛上大學,1996年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的羅慰慈、朱元珏教授出版了第一部呼吸系統疾病的巨著《呼吸病學》,我剛畢業工作時還拿這本書作學習材料。

2014年我到美國邁阿密大學醫院,我看到了也是在1996年出版的《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呼吸與危重醫學》),我感嘆這兩本書不論從書本的厚度、還是內容的深度,美國醫生手中的這個工具書都要無形地碾壓我們。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上面3張圖是我拍了幾張圖片,可以看出他們為了方面學生複印,專門將書頁打孔,好拆下來複印。因為美國的專業書籍很貴,很多人買不起太多的書,所以一些大部頭參考書就採取這樣的方式。

即使到了今天,你只要去看看我們國內的《診斷學》和歐美國家的《診斷學》,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歐美國家的《診斷學》開篇就在講貝葉斯定理、講統計學,講如何應用科學的邏輯思維去診斷;而我們的教材還是幾十年不變的抽象的觀念。

由於歷史原因,我們很長時間沒有和國外交流,也沒有大規模引起國外教材,所以即使是北上廣頂級醫學院,很多知識是落伍的。例如我曾多次說到的Hoover征(參看《為什麼醫學教材總被吐槽不好用?》和《知「道」,悟「道」與做「道」》),在國內幾乎無人知曉,有些書還寫成了矛盾運動。所謂差之毫厘,繆之千里,把Hoover征說成矛盾運動表述極為不準確,那麼膈肌麻痹是不是也是矛盾運動(參看《規培醫生培養的升階訓練之觀察能力的培養》),胸部損傷後的連枷胸是不是矛盾運動?所以我們很多同學在閱讀和觀察時常常會有一頭霧水的感覺。

丘成桐捅了馬蜂窩?如何看待中國對科學的貢獻?

真正的勇者不是夜郎自大,如同韓國那般民族虛無主義,什麼都是他們發明的。而是勇於面對現實,承認存在的差距,找出差距的原因,並採取應對的原因。誠如丘老所言,大學問來自於生命深處爆發出的精力,好的科學家,恰恰需要興趣,恰恰需要人文科學的滋養和啟發。他認為對於有志於學的年輕人來說,要做一個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不僅僅要考試考得好,還要對學問有興趣才行。

但遺憾的是,「很多學生讀書的唯一目標就是考試時拿到好的分數,而一般的學者的目標則是趕快去拿個頭銜,然後去追求更高的名譽,這些都不是做學問的主要目標。中國有不少學者的學問還是不錯的,但跟世界上有名的大師還是有一段距離,大概是因為他們追求的都是一些小名小利,所以終究不能成大器。」

我們非常需要如丘老這樣敢說實話,說真話的學者,也期待更多年輕學者能夠踏踏實實做好學問,而我們的社會和體制也能給真正做學問的人以良好的環境和待遇。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呼吸科的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6/205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