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澳洲命令中資減持,北京竟耍陰招報復?

近日,澳大利亞政府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下令五家與中共有關的公司減持它們在澳大利亞稀土企業「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中的股份。但相關消息公布後不久,「北方礦業」就遭到網絡黑客攻擊。對此,有關澳、中兩國稀土產業角力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問題也迅速成為澳大利亞輿論關注的焦點。

輿論熱議坎培拉命令中資減持稀土企業股份

近日,澳大利亞政府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下令五家與中共有關的公司減持它們在澳大利亞稀土企業「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中的股份。但相關消息公布後不久,「北方礦業」就遭到網絡黑客攻擊。對此,有關澳、中兩國稀土產業角力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問題也迅速成為澳大利亞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澳大利亞「網絡每日新聞」( cyberdaily.au)報導,「北方礦業」於6月4日公告表示,該企業受到一個名為「變臉」(Bian Lian)的勒索軟體黑客組織入侵。

而事件發生前一天,澳大利亞財政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按照「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FIRB)建議,下令包括「域瀟基金」(Yuxiao Fund)在內的五家與中國有關聯的公司必須減持「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的股份。

隨著兩宗事件連續發生,並涉及澳大利亞從事關鍵礦產(critical minerals)生產的「北方礦業」,稀土產業所牽動的國家安全議題也成為輿論焦點。但「北方礦業」董事長漢德利(Adam Handley)通過電郵回應本台查詢指出,有關黑客攻擊以及財政部發布相關命令,兩宗事件可能只是巧合:「與新聞媒體的猜測相反,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兩宗事件有任何關聯。」

曾經服務於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從事調查有組織嚴重跨國犯罪和國家安全工作、目前為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北澳戰略政策中心」兼「戰略警政執法研究計劃」主任的科恩(John Coyne)向本台表示,對於地緣政治因素介入稀土產業的可能性不宜全無防範。

圖為西澳一稀土礦;"北方礦業"於6月4日公告表示,該企業受到一個名為"變臉"(Bian Lian)的勒索軟體黑客組織入侵。路透社圖片

他說:「全球均曾經傳出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黑客攻擊,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還有,該宗黑客攻擊事件的時間點剛好碰上'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裁決,以及指示多元資金持有關鍵礦產的命令等,這都是不容忽視的。我不是要明確地指控誰,但明顯地,該宗黑客勒索事件的本質以及涉及什麼因素,都是必須進一步調查的。」

科恩解釋,有別於其他礦產,稀土──特別是關鍵礦產──本來就是地緣政治角力的熱點:「各國都了解到,關鍵礦產在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科技以及國防等方面均有著重大需求。故此,很多國家致力確保掌握關鍵礦產來源,而中國更是這方面著力最深。」

科恩還指出,中國對關鍵礦產的掌控與其地緣政治和經濟戰略息息相關:「就『北方礦業』的案例而言,是中國政府有關聯的機構致力掌控關鍵礦產供應鏈。」

漢德利則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命令與中國有關聯的企業減持「北方礦業」股的行動並不是針對中資,而是針對股權資金來源不夠透明的問題:「它(有關命令)與本公司的外資股權無關,而是與本公司無法回答有關股權透明度的問題有關。」

科恩指出,澳大利亞政府在無法確定「域瀟基金」是否屬於與中國政府全無關係的純民營企業,在股權資金透明度不足的情況下,坎培拉當局命令其減持澳大利亞重要的關鍵礦產企業股份是合理的做法:「『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的有關決策,是要預防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機構投資『北方礦業』。」

據中國「濟南域瀟集團」網站信息顯示,該集團旗下子公司包括澳大利亞「北方礦業」。本台稍早通過電郵,邀請「濟南域瀟集團」針對「域瀟基金」被澳方命令減持「北方礦業」股份一事置評。但直到截稿前,尚未收到該集團回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8/206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