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福建前首富的好運氣 似乎被雷軍吸走了

自從多名高管被曝接受調查之後,疑似捲入「雲南白藥案」的人越來越多。

6月5日,媒體報導稱,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魚躍醫療(002223.SZ)的實控人吳光明、吳群父子涉及雲南白藥案件,已經被監管部門調查過了,目前二人已經回歸工作。消息釋放後,魚躍醫療股票價格快速反應,當天收盤時跌去5.67%。

魚躍醫療被迫出面澄清,稱吳氏父子二人均在正常上班,其總經理吳群還在朋友圈發文稱:「公司已對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

2017年6月,在雲南白藥的混改中,吳光明斥資56.38億元拿下10%的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當時,參與混改的還有新華都董事長、多次蟬聯福建首富的陳發樹,後者更是以253.7億元的天價拿下雲南白藥50%的股權,一躍成為第一大股東。

如今,雲南白藥五位高管被查,陳發樹本人不知所蹤,魚躍醫療實控人被調查的傳言,也不脛而走。

有知情人士介紹:新華都和魚躍參與混改之後,雲南白藥很快就用自有資金開展了大量股權投資,開始大賺,後面巨額虧損。陳發樹去年就被傳接受調查,雲南白藥2023年股權投資額大量減少。問題可能就出在了這裡。

雖然魚躍醫療已經闢謠,但盤旋在他們頭上的烏雲,還沒完全散開。

為拿下雲南白藥,陳發樹壓上全部身家

無論是吳光明父子被查的傳言,還是雲南白藥5名高管落馬和陳發樹不知所蹤,矛頭都指向了幾年前的那場混改。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13年底中央確定的大方向。從中石化、中聯通等央企起步,到地方國企已經是2015年左右的事情了。民資入股國資是混改最有看點的地方,為的是為國企引入民營力量,增加國企活力。

魚躍醫療實控人吳光明。來源:視覺中國

2016年,在得知雲南白藥的混改消息後,陳發樹就積極參與。

其實,陳發樹對雲南白藥覬覦已久。2009年,雲南白藥第二大股東紅塔集團希望轉讓他們所持有12.31%的股份。此前一年,新華都花費10億巨款高薪挖來了有著「打工皇帝」之稱的唐駿,唐駿擔任新華都總經理,並鼓動陳發樹斥資22億元買下這些股份。

但沒想到的是,錢給了,紅塔的主管部門中煙總公司卻不同意轉讓。此事糾纏了多年,直到2014年,陳發樹才拿回本金22億元及利息。如果當初陳發樹順利拿下這些股份,這22億元至少已經翻倍。

自此之後,雲南白藥成為了陳發樹的心結,直到2016年末,白藥控股引進了民營股東新華都,陳發樹終於如願入主。

混改後,陳發樹實際掌握了白藥控股50%的股權,加上當時他對雲南白藥還有4.25%的直接持股,已然成了雲南白藥的第一大股東。

這次入股,陳發樹花了254億元,是之前的十多倍。更重要的是,根據2016年胡潤百富榜的數據,當年,陳發樹的資產是235億元,這意味著為了拿下雲南白藥,陳發樹壓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對於拿下雲南白藥也是志在必得。

2017年6月,江蘇魚躍入局後,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變為: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占45%,江蘇魚躍占10%。

雲南白藥原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汪戎曾解釋:當時公司從6家企業中確定了3家,但是最後符合條件且能夠按期將資金如數打入白藥控股帳戶的只有江蘇魚躍。為了湊錢,吳光明還質押了8000多萬股魚躍醫療的股份。

吳光明這8000多萬股質押可不虧。2016年,雲南白藥淨利潤超29億,江蘇魚躍的營收額才26億出頭,魚躍能夠成為雲南白藥的重要股東,獲得的資源更是無法估算。

兩家民企實際控制國企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操作。2018年11月,雲南白藥宣布要深化改革,是要將白藥控股整合進雲南白藥,「實現整體上市」。

把「父公司」裝進「子公司」,需要兩步:一方面,雲南白藥擬向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江蘇魚躍發行股份,換股吸收合併白藥控股;另一方面,為確保吸並完成後雲南省國資委與新華都持股比例一致,白藥控股要進行回購和減資。

這樣的操作,等於減少中間層級,由雲南國資委直接持股雲南白藥。知情人士表示,這次針對陳發樹的調查,其中一部分就涉及當時整合入股時為了擺平一部分反對聲音而做的不當行為。

曾經的「股神」

無利不起早,陳發樹費盡心機將白藥控股裝進雲南白藥,還是為了獲利。

「陳發樹的思路,就是想用雲南白藥的品牌效應投資上市公司賺差價,好實現三個維度的股票漲幅:被投企業股價上漲,雲南白藥獲得投資收益,陳發樹個人投資部分也漲。」知情人士吐露。

雲南白藥畢竟是個國民皆知的品牌,陳發樹希望它能夠在資本市場,所指之處就能點石成金。

陳發樹能成為福建首富,一路靠的就是投資。2000年前後,陳發樹投資了紫金礦業,後者在上市後一度沖高,陳發樹的財富額快速逼近200億,遠超他創辦的連鎖超市新華都的資產價值。

陳發樹尤其愛做國有股轉讓,除了紫金礦業外,武夷山旅遊、青島啤酒等都是他的成功案例。

在擔任新華都總經理之後,唐駿也曾對外表示:「陳總現在不太喜歡做實業,我們要把他打造成中國的『巴菲特』。」

雲南白藥更是個一本萬利的致富標的。雲南白藥當時帳面資金超過百億,公司資質優良,流動性極好,即便不考慮公司本身業務,將它作為資金池,也是非常優秀的目標。而在資本市場,「喝酒吃藥」一直都是投資熱點。

早些時候,雲南白藥在處理閒置資金時,目標是「保本」,只購買銀行保本理財、貨幣市場基金。2015年7月,雲南白藥提出擴大證券投資範圍,允許參與生物醫藥有關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或股權、新股配售等。

到了2019年,雲南白藥提高閒置資金的理財額度,明確理財投資總額度不超過180億元,其中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額度不超過30億。

由於在資本市場投資量大、投資標的多,並且有著不錯的收益,雲南白藥一度獲得了「股神」的稱號。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末,雲南白藥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別為72.65億元、88.21億元、112.29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分別為0.42億元、2.27億元、22.4億元。可以看出,那時候炒股還是挺賺錢的。

然而進入2021年以後,陳發樹的好運氣似乎被雷軍吸走了。

2021年,雲南白藥踩雷小米,巨虧近14億;2022年,雲南白藥繼續在小米身上虧損超過6億元,兩年合計虧損超過20億。此外,對萬隆控股的收購投資上,雲南白藥又虧損11億。

如果能熬到SU7上市,雷軍或許可以向陳發樹證明:you are still OK。不過,陳發樹沒能等到這一天。據報導,2023年下半年,陳發樹被雲南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帶走。

今年初,雲南白藥在接受阿布達比投資局調研時,其負責人也表示,公司在2023年第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2024年也計劃不再開展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業,並稱要「聚焦主業,謹慎投資」。

昔日「股神」,金盆洗手。

陳發樹被調查前,吳光明已大量減持

吳光明與陳發樹有不少相似之處,也熱衷於資本運作。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1月,吳光明父子曾參投了在2011年上市的寶萊特公司,2009年,魚躍醫療收購了擁有百年歷史的蘇州醫療用品廠,2014年9月,魚躍醫療以11.4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華潤萬東1.12億國有股,華潤萬東後更名為萬東醫療。

2017年6月份入股雲南白藥,讓吳光明在資本圈裡更是風生水起。

當年入股時,江蘇魚躍曾承諾2023年6月26日前不得轉讓增資股份。但在解禁之後的2023年7月,江蘇魚躍就開始大量減持。2023年7月到2024年1月,江蘇魚躍累計減持3593.66萬股,套現約18.82億。

另外在2023年8月14日至9月26日期間,江蘇魚躍還通過大宗交易減持3566.81萬股,均價50元左右,折合市值約17.8億。

截至2024年1月13日,江蘇魚躍仍持有雲南白藥2831.18萬股,但持股比例已經下降至1.57562%。

從這個減持時間上來推測,在陳發樹被傳接受調查之前,吳光明可能就已經「跑」了。

在被調查的傳言流傳開後,吳光明父子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聲音,而且言之鑿鑿,「要對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想要撇清與「雲南白藥案」瓜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6月5日,吳光明對該報記者表示:「魚躍集團層面曾投資過(雲南白藥),去年就退出了。」並再三否認其接受調查的說法,「(我)在公司天天這麼忙。」

針對被牽扯到雲南白藥案件的傳聞,吳光明對《時代周報》也表示,是假消息,胡說八道。「我們已經報警,他們這種人就是通過網上去猜,聯想,我估計有壞人想打壓股價,如果說有(調查、邊控)請拿出證據。」

不過,截至發稿,消息面上,尚未出現涉事人員的任何動靜,魚躍醫療也未發布相關公告。

從股權結構和比例上看,只持有10%的魚躍,只能算是財務投資者,很難對雲南白藥的決策起決定性作用。但魚躍和新華都相加,持股比例就超過了雲南國資委,這對雲南白藥在決策上的影響是巨大的。

2023年3月,雲南白藥原來的一把手王明輝離職,並在今年5月被傳接受調查。

如今,蓋子已經揭開,靴子尚未落地,涉事人員要想獨善其身恐怕不是易事。而對於雲南白藥這家雲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在經歷這場動盪之後,前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稜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8/206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