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美B-52飛抵歐洲 俄推新邊界草案一日夭折

作者:
在俄烏戰爭依舊持續之際,俄羅斯又意欲在西部邊界有所動作。俄羅斯西北面的鄰國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白俄羅斯。 5月22日,俄國防部發布了一份法令草案,擬議修改俄國位於芬蘭灣東部周圍島嶼和加里寧格勒的海洋邊界,以便擴大其領海範圍。40年前,蘇聯部長理事會的決議確定了波羅的海的邊界,但新的草案稱波羅的海部分「承認無效」。

美國空軍B-52轟炸機。(Photo by U.S. Air Force/Getty Images)

在俄烏戰爭依舊持續之際,俄羅斯又意欲在西部邊界有所動作。俄羅斯西北面的鄰國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和白俄羅斯。

5月22日,俄國防部發布了一份法令草案,擬議修改俄國位於芬蘭灣東部周圍島嶼和加里寧格勒的海洋邊界,以便擴大其領海範圍。40年前,蘇聯部長理事會的決議確定了波羅的海的邊界,但新的草案稱波羅的海部分「承認無效」。

草案具體來說,就是俄羅斯打算宣布芬蘭灣東部的部分水域,以及加里寧格勒地區的波羅的斯克和澤列諾格拉茨克市附近的海域,為俄國內海。俄為此將更改確定測量俄羅斯領海寬度的基線位置以及海岸和島嶼附近相鄰區域的點的地理坐標。也就是說,俄打算將與波羅的海國家的邊界移至立陶宛和芬蘭附近。

草案公布後,引起了芬蘭、瑞典、立陶宛及愛沙尼亞等北約成員國的擔憂。根據法新社的報導,立陶宛外交部表示,正在召見「俄羅斯聯邦一名外交代表並要求提供完整的解釋」。立陶宛外長柏吉斯在社交媒體X發文說,「俄羅斯的另一項混合行動正在進行中,這次試圖在波羅的海散布恐懼、不確定性以及對俄國意圖的疑慮。」

芬蘭外長瓦爾通寧告訴法新社記者,赫爾辛基當局「正在關注局勢」,「我們並未接獲有關俄羅斯正在計劃甚麼的正式消息。」

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則表示,俄羅斯已經簽署了一項聯合國公約,規範如何做出此類改變。「我們和芬蘭都認為俄羅斯作為該公約的簽署方,應該履行這一責任」。

在俄羅斯發出公告的幾乎同時,俄軍開始秀肌肉,稱將進行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演習。俄國防部宣布,他們在伊斯坎德爾綜合體和配備金扎爾飛彈的飛機的參與下,從南部軍區開始演習,以回應「某些西方官員的挑釁性言論和威脅」。

然而,芬蘭、立陶宛等國還沒等到進一步的消息,俄軍秀肌肉還未開始,僅僅隔了一天,該草案就已經從俄羅斯官方網站撤下,而且沒有任何解釋,迄今俄國防部也都未再提起過。據說,這在俄羅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在這期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首先波羅的海國家並未有甚麼過激反應,而唯一發生的一件事是美國三架B-52飛抵歐洲在23日上午從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飛抵歐洲,當天中午俄羅斯就撤下了公告。據悉,在歐洲逗留期間,B-52轟炸機將與北約盟國互動,以發展美國歐洲司令部責任區的安全能力。

歷史悠久的八引擎噴氣式轟炸機B-52一直是美國空中力量的標誌性象徵,它在上個世紀50年代誕生,預計要服役到本世紀60年代。作為美軍轟炸機艦隊的基石,B-52飛抵歐洲就是美國向對手發出明確信號。

B-52是一種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7萬磅的有效載荷,飛行速度可達0.84馬赫(650英里/小時),不加油時作戰距離達8,800英里,可以在5萬英尺的高度飛行。這款轟炸機能攜帶各種彈藥,包括從炸彈和地雷,到後來設計的空射巡航飛彈等。

此外,B-52還可以攜帶核彈藥,使其成為美國核三位一體的一部分。「我們有B-52,在你需要時,48小時內即可到達。」這是美國軍人自信的聲音。

自推出以來,B-52為美軍在世界各地的行動提供支持,包括在越南戰爭、1991年海灣戰爭、北約在巴爾幹地區的行動,以及在21世紀眾多衝突中提供飛行支援。

在俄軍在西部邊境「挑釁」剛剛露出苗頭,美國就派出威懾級別的轟炸機飛抵歐洲,就是在警告俄羅斯,美國絕不會漠視俄的進一步舉動。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解釋這一行動時稱:「美國定期通過作戰轟炸機群任務展示其對北約盟國和夥伴的承諾。通過這些任務,美國駐歐洲空軍展示了在歐洲和非洲戰區動態使用武力的能力,為盟國和夥伴提供戰略可預測性和信心,同時通過為潛在對手提供更大的作戰不可預測性來促進威懾。」

本已在俄烏戰爭中損失慘重的俄羅斯自然知道,自己是無力與強大的美軍、北約抗衡的,因此悄悄地撤下了草案,自然也不敢承認是因美軍威懾而致。因為按照俄羅斯的軍事水平和軍事力量,至少10年內,俄羅斯不具備攔截B-52的能力。

在俄軍撤下草案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趕快為該事件滅火,他告訴記者,國防部的提議「沒有任何政治意義……你可以看到緊張局勢和對抗程度正在升級,特別是在波羅的海地區。這需要我們的相關機構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我們的安全」。

同日,俄媒體也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外交消息人士的話說,莫斯科並不打算修改邊界或領海寬度,克里姆林宮已經指示撤下了這份不合時宜的法律草案。

俄羅斯的一些政論評論員也表示,此舉毫無意義,而且可能為北約下場攻擊俄羅斯製造口實。一個只有三分之一個俄羅斯的烏克蘭都無法對付,面對人口三倍於俄羅斯、經濟實力15倍於俄羅斯的北約和歐盟,出此下策,實為俄羅斯人的罪人,將會引發俄羅斯無法承受的「必將滅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那麼,俄羅斯國防部的尷尬是其內部出了問題?還是普京出爾反爾?從其被撤下是克里姆林宮發出的指示看,大概率是後者。普京或許本想試探一下美國和北約的反應,但結果卻是暴露了俄的外強中乾。

責任編輯: 方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2/206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