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NASA衛星拍到漩渦狀海冰 令人眼花繚亂

美國NASA的人造衛星在北極地區拍到漩渦狀海冰的圖片。(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泰拉(Terra)衛星拍到,漩渦狀海冰沿著格陵蘭島(Greenland)東海岸向南漂移,形成令人眼花繚亂的畫面。

泰拉衛星繫於6月4日在北冰洋拍到漂浮的海冰碎片,當時東格陵蘭洋流(East Greenland Current)帶著它們沿格陵蘭島東海岸向南方移動,因而形成了漩渦狀。

這些海冰經由弗拉姆海峽(Fram Strait)漂向北冰洋。弗拉姆海峽寬450公里,它是北冰洋的海峽,介于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之間。這個海峽是海冰漂出北極地區的主要通道。

大多數這些海冰可能漂移了很長的距離才會抵達這裡。在漂移的過程中,這些海冰會分解成更小的碎片,並開始在溫暖的海水中融化,形成泰拉衛星所拍到的漩渦圖案。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海冰科學家麥爾(Walt Meier)表示,這些漩渦圖案中的海冰碎片可能只有幾米或幾十米寬,因為太小而無法從泰拉衛星所拍攝的圖片中辨識出來。它們的組合就是海面上如煙霧般的捲曲圖形。

麥爾說,沿著海岸向南移動的主要洋流受到鋸齒狀海岸線、其它離岸洋流與偶爾來自格陵蘭冰原(Greenland Ice Sheet)的風之影響,形成了海面上的渦流。海冰碎片的存在讓這些渦流清晰可見。

他說:「隨著冰層變薄和破碎,它變得更容易被風和水流推動。」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海冰科學家布利斯(Angela Bliss)指出,近幾年來,越來越多北冰洋的海冰變得太年輕、太薄,因而無法向南漂移。

布利斯說:「從歷史上看,當比較多的北冰洋海冰在夏季融化季節中倖存下來,變得更厚、更老時,就會有比較多的海冰經由弗拉姆海峽移動。」

在202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東格陵蘭洋流攜帶而通過弗拉姆海峽的海冰有減少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海冰變薄。

有些氣候科學家正在密切關注這種情況,因為海冰和淡水離開北極地區是海洋環流模式的一部分。海洋環流模式能將熱量散發到全球各地。

大紀元此前報導,NASA先前也曾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海面拍到類似的漩渦狀圖案,它們也是海冰在風與洋流的帶動下所形成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6/206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