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美國人怎麼沒有年齡焦慮?

作者:
我的老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工作是為了生活,但是生活可不僅僅是工作。美國人普遍追求自由和自我實現,在這種價值觀的驅動下,年齡不再是束縛,而是一種經歷和財富。沒有人會催你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

在美國生活了8年,我發現美國人沒有年齡焦慮:他們好像一點不在意年齡這件事。

回國跟朋友聊天,經常會討論多少歲了,是不是要結婚,多少歲要不要生孩子,多少歲還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然而,在美國,這些問題好像都不是問題。我發現,原來年齡焦慮是我們製造出來的。

01

年齡和選擇無關

剛到美國的第二年,我申請到了助教的職位,給本科生上實驗課,讓我了解了更多美國文化。

第一堂課,我發現班裡有一位「特殊」的學生馬克,他看上去跟我的教授年紀差不多,課後聊天才知道,他已經工作20多年了,為了跟小女兒一起學習,完成大學夢,重返校園。

我當時非常驚訝,國內像他這個年齡的人大多已經安穩地選擇在自己熟悉的崗位上工作,甚至開始計劃退休後的生活了。

而馬克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從零開始,追求自己真正的夢想。跟同學做課程項目的時候,也積極參與,作業完成得還更認真。

在美國,年齡並不是阻礙人們追求夢想的絆腳石。

02

為什麼年齡不是問題

美國勞工局的統計顯示,50歲以上的勞動人口占比逐年上升,許多人在50歲之後選擇繼續工作,甚至開始新的職業生涯。

而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顯示,35歲以上的大學生人數在過去十年裡增加了近30%。

這些數據無疑反映了一個事實:在美國,年齡從來不是學習和工作的障礙。

1.法律支持

美國的《年齡歧視就業法》規定,僱主不得因年齡因素而在招聘、培訓、升遷和解僱等方面歧視員工。

在美國求職的過程中,基本上每個公司在招聘廣告標明」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公司不能因為年齡,種族等原因拒絕申請人。

我的同事,有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也有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卻大差不差,大家都在各司其職。

2.社會和文化

美國社會對於年齡和事業轉換的接受度極高,活得自由和瀟灑才是王者。

這裡的文化包容性使得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必擔心社會的眼光。

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教育領域,人們對待年齡都持有開放的態度。

正是這種文化氛圍,使得許多人敢於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追求新的事業和夢想。

3.自我實現和價值觀

我的老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工作是為了生活,但是生活可不僅僅是工作。

美國人普遍追求自由和自我實現,在這種價值觀的驅動下,年齡不再是束縛,而是一種經歷和財富。

沒有人會催你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節奏。

03

別自我設限

元旦回國的時候跟家人聊天,發現很多人依然被年齡焦慮所困擾。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年齡似乎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一說到找工作,立馬就會想到35歲危機;到女生30歲,馬上就會被問結婚和生子。

這種焦慮不僅限制了我們的選擇,更讓我們忽視了生命本身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我們總會把自己困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框架里,認為某個年齡就必須做某件事,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

所以,想要改變焦慮,第一步就是改變觀念。

不要自我設限:找到自己的節奏,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是被外界的期待所左右。

寫在最後

這個世界有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想法。留美8年,我學會了尊重多樣性,理解並包容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我放下了自己對年齡的焦慮:我們都在尋找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或早或晚,終會到達。

我是阿柚,一名美漂打工人,分享留美生活,工作感悟和成長乾貨。

責任編輯: 李安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1/206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