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為研究伽馬射線暴罕見太空合作 法國與中國聯合發射天文衛星

由法國和中國聯合研製的天文衛星,星期六將搭乘中國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從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2024年6月21日)

由法國和中國聯合研製的天文衛星於星期六(6月22日)發射升空,目標是搜尋宇宙中最強大的爆炸現象,這是西方強權與亞洲大國間備受關注的合作案例。

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Space Variable Objects Monitor,SVOM)又稱中法天文衛星是由兩國工程師所開發,將探測經過數十億光年才得以到達地球的「伽馬射線暴」(Gamma-ray Bursts)。

「伽馬射線暴」通常發生在比太陽大20倍以上的巨大恆星爆炸後或緻密星(Compact Stars)融合之後,極其明亮的宇宙射線可以釋放出相當於十億個太陽的能量。

新華社報導,中法天文衛星的科學目標是:發現和快速定位各種伽馬射線暴;全面測量和研究伽馬射線暴的電磁輻射性質;利用伽馬射線暴研究暗能量和宇宙的演化。

這顆930公斤重的衛星搭載了四座儀器,兩座屬於法國,兩座屬於中國,將搭乘中國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Long March2C)從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紐約的科研機構「熨斗研究院」(Flatiron Institute)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奧雷.戈特利布(Ore Gottlieb)對法新社表示,觀察它們就像「回顧過去,因為這些星體發出的光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我們(地球)」。

這些射線攜帶著它們在太空中經過的氣體雲和星系的痕跡,這是更好地了解宇宙史和演化的寶貴數據。

戈特利布說:「中法天文衛星有可能解開(伽馬射線暴)領域的幾個謎團,包括探測宇宙中最遙遠的伽馬射線暴,它們與最早的伽馬射線暴相對應。」

迄今為止發現最遙遠的伽馬射線暴發生在大爆炸(Big Bang)後僅6.3億年,相當於宇宙當前年齡的5%。

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Institut d'Astrophysique de Paris)的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里克·戴涅(Frederic Daigne)說:「我們……對伽馬射線暴本身感興趣,因為它們是非常極端的宇宙爆炸,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某些恆星的死亡。」他說:「所有這些數據使我們能夠用在地球實驗室中無法重現的現象來測試物理定律。」

一旦分析完成,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更加理解太空的組成、氣體雲或其他星系的動態。

這個項目源於法國和中國航天機構以及兩國其他科學和技術團體之間的合作。西方與中國之間這種級別的太空合作相當罕見,尤其是自2011年美國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北京進行任何合作以來。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in Cambridge)的天文物理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表示:「美國對技術轉讓的擔憂大大地阻礙了美國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合作,但這種情況偶爾也會發生。」

2018年,中國和法國共同發射了主要用於海洋氣象學的中法海洋衛星(Chinese-French Oceanography Satellite,CFOSAT)。此外一些歐洲國家也參與了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

麥克道爾指出,儘管中法天文衛星「絕非獨一無二」,但在中國與西方太空合作的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此文依據了法新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2/207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