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誰能想到中國銀行已經成了孫子

銀行最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一是降首付,除了上海深圳,全部降成了15%,買房人的上車門檻是低了,但銀行卻要承擔85%的風險,尤其是在一些房價動輒千萬的大城市,15%的安全墊實在不夠看,稍微波動下就達到銀行的清算線。

二是降利率,把購房貸款利率給降低了,銀行掙錢靠的就是掙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但現在是什麼情況呢?

一邊是居民企業不停的存存存,存款規模已經達到了快300萬億,一邊是政策不停的降降降,不斷地壓低購房貸款利率,據說馬上還要降存量房貸利率。這一來一回之間,銀行的淨息差來到了1.5%,直接創了二十多年來的低點,直白說,就是沒錢掙了。

讓銀行崩潰的還有居民的提前還貸潮和斷供潮在不斷擴大:

房貸是銀行最優質、最穩定的資產,但現在的大緊縮時代下,人們也得估量背這麼重的房貸劃不划算。還的起的直接提前還貸,還不起的沒辦法就直接斷供,二者相疊加,銀行的「優質資產」規模不斷萎縮。

銀行們,已經一個頭兩個大了。

為了扭轉目前的局面,各大銀行可以說絞盡腦汁,想了一切能想的辦法:

比如大家不是都喜歡存款嘛,那我就取消三年期、五年期的存款,順帶連大額存單都停發了,甚至部分地區全部暫停攬儲。

比如大家不都要提前還貸麼,那我就卡預約,先等上個三五個月,還的時候也得讓你付上筆違約金。

這些都是「常規操作」了。

現在,有著更加進階版本的操作:

1)一個是北京、廣州、杭州、蘇州、溫州、東莞、珠海等多地的各家銀行均推出了「先息後本」的房貸政策。

前三年只需還利息,本金等三年以後再還,減輕這前三年的還款壓力。各家銀行為了爭奪「優質資產」爭先恐後,只要你來辦貸款,個性化方案都能量身定製。房貸市場妥妥地變成了買方市場,願意貸的人說了算。

2)另一個是不收斷供房,就是即使你還不起了,也不會查封起訴和拍賣,而是跟你協商,只需要還原來月供的25%,就不算你違約,房子你接著住,只要肯還,啥事都好商量。

這可是破天荒頭一遭,前幾年銀行對斷供者可是非常硬氣,該起訴的起訴、該查封的查封、該拍賣的拍賣,絲毫不留餘地。

但現在,由於房貸違約實在太多,銀行也怕了,只能給出「低月供換不斷供」的方案好聲好氣地跟你商量。

曾經高高在上的銀行,選擇放下身段,求你不要斷供。

只能說,形勢比人強。

這還只是對個人貸款,不僅如此,銀行們在開發商貸款和「保交樓」上也操碎了心:

雖然現在有著各種「項目白名單」和「房企白名單」的政策壓在頭上,但到了一線實操環節,銀行可以說是顧慮重重;

既擔心被挪用還債,又怕房子賣不出去,自己的貸款回不來,所以在給開發商的貸款上是慎之又慎:

1、以前只要項目有利潤,地段好,放款多少都可以談。但現在,銀行不僅要看項目,整個集團的財務報表都得看了又看;

2、要求放款比例和工程進度一致,怕開發商造假,銀行會自己派員工去工地時時刻刻監工,甚至用無人機遠程「監工」;

3、銀行給項目發放了開發貸款,如果這個項目爛尾,或者房價大幅下跌,購房者大概率會選擇斷供,所以銀行為了避免購房者斷供,還會主動幫開放商去找其他銀行融資,手把手把錢借回來放到房企手上。

真是「保姆級」的一條龍服務。

而背後更深層的原因:

是房地產的供求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連帶著房貸市場地位也產生了巨變,銀行再也不能躺著賺錢,只能擼起袖子費心力地在各個環節小心翼翼地經營。

果然,沒有什麼,是可以永恆不變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