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倒吸一口涼氣!乾死中國所有企業?大跳水!廣州深圳…學區房破防了【阿波羅網報導】

用腳投票!遠離那些中共「體制內強度指數」偏高的城市。 這兩天,每日經濟新聞一篇針對廣州、深圳的學區房價格跳水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熱議。中國創投陷入寒冬,今年前半年IPO總值暴跌84%。 上證失守3千點大關,炒房、炒股都慘賠,傳出資金湧進胡椒市場,黑白胡椒價格大漲,今年初至今飆漲1倍。 佛山高明一酒店已經註銷幾十年了,還要追繳欠稅九十多萬及滯納金!網友批評,「死了也不放過」。

用腳投票!遠離那些中共「體制內強度指數」偏高的城市。

這兩天,每日經濟新聞一篇針對廣州、深圳的學區房價格跳水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熱議。中國創投陷入寒冬,今年前半年IPO總值暴跌84%。

上證失守3千點大關,炒房、炒股都慘賠,傳出資金湧進胡椒市場,黑白胡椒價格大漲,今年初至今飆漲1倍。

佛山高明一酒店已經註銷幾十年了,還要追繳欠稅九十多萬及滯納金!網友批評,「死了也不放過」。

用腳投票:遠離那些「體制內強度指數」的城市

自媒體」劉嘵博說財經「表示,「體制內強度指數」是指,一個地方體制內人員(包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繳存公積金人數占當地全部繳存人數的比重。

比重越高,這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就越高,市場化程度就越低,就越不適合創新和創業,也不適合投資買房。

一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低於33%,是比較合理的。

最近,我的團隊根據各地公積金年報,整理出了2023年部分城市、省份的數據。

下面是到目前為止整理出的數據。

1、廣東省

"體制內強度指數":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度的指標?

廣東21個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非常割裂、呈現了兩極化特徵。東莞、深圳、佛山,這些外來人口多、市場化程度高的城市,「體制內強度指數」均低於20%。

珠海、廣州、惠州、中山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也比較低,都沒有超過27%。江門、清遠、肇慶沒有超過50%。至於非珠三角的揭陽、茂名等10個城市,「體制內強度指數」非常高,跟東北地區的城市差不多了。

2、江蘇省

江蘇「體制內強度指數」最高的是徐州,顯著高於其他江蘇城市,帶有明顯的北方化特徵。

蘇州常州的指數,比東莞、深圳還要低。江蘇的北部,「體制內強度指數」整體偏高,南部的蘇錫常地區最低。

3、浙江省

浙江「體制內強度指數」最低的是杭州,只有14.3%。需要說明的是,各省的省直機關公積金是單獨管理的,沒有計算到省城。所以各省會城市的數據,均沒有包含省直機關。

麗水、舟山、衢州的體制內強度指數,是浙江最高的,這也在意料之中。

4、山東省

威海的「體制內強度指數」是山東最低的,這出乎我的意料,但數據經過了核實,沒有錯。其次是青島。山東只有這兩個城市低於30%,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

棗莊、菏澤、濟寧、煙臺,都超過了66%,北方城市的特徵明顯。

5、遼寧省

大連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只有22.92%,是遼寧最低的;其次是瀋陽,達到了42%。

遼寧大多數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都超過了70%,顯示出東北地區「體制內」的強大。這也是東北留不住人,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的重要原因。

6、GDP50強城市

無論是投資、創業,還是買房,都要選擇那些「體制內強度指數」偏低的城市(低於33%),而且還是級別高、受國家重視、有顯著人口增量的城市。

如果一個城市既不是省城、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制內強度指數又偏高,人口很難增長。人民一般用腳投票,遠離這些城市。

大跳水!廣州、深圳…學區房,破防了

這兩天,每日經濟新聞一篇針對廣州、深圳的學區房價格跳水的新聞,引發了廣泛熱議。

先看深圳方面。樂有家披露的深圳樓市年報數據顯示:

過去五年,深圳重點學區樓盤整體成交價格從高點時期的9.35萬/平方米跌至如今的6.85萬/平方米,跌幅26.7%。

深圳六大名校片區樓盤成交均價,從132490元/平方米,跌至100741元/平方米,下跌了24%。而且跌勢依舊,很快會整體跌破10萬+。

價格重創背後,是需求量的極速萎縮。

分區來看,去年各區成交量中,相較於高點時期跌幅最大的是寶安區,成交量跌幅76.3%。其次是羅湖,下跌了70.8%。南山下跌了69.6%,龍崗下跌了59.6%,福田成交量下跌了55.8%,龍華下跌了51.9%。

各片區重點學區房成交均價方面,除了龍崗區,跌幅都在20%以上。

除了以上數據外,之前還有人梳理了一下深圳四大名校學區具體樓盤的價格跌幅。

四大名校的學區房,均在跳水。深圳中學的學區房,最高跌幅達到了29.1%,最低跌幅則為4.4%。

深圳高級中學學區房,跌幅基本都在四分之一左右。

深圳實驗學校的學區房,其中長城花園的價格較高點時期跌去了43.08%,不過目前的價格仍接近10萬。

再看廣州。

公眾號「廣州PLUS」幾個月前梳理過一組數據,廣州部分區域名校學區房過去一年的價格變化情況。

天河熱門的學區房基本上都沒逃過價格下跌的命運,部分小區近一年更是跌超10%。

龍口西小學學區房:協和新世界跌破了10萬/平,跌幅達到13.2%,金鼎大廈也跌了11.2%。

華陽小學學區房:除了朝暉苑漲了3.5%之外,天文苑和恆達苑都下跌超過8%。

天府路小學學區房:疊翠台和環宇花園分別跌了10%、11.1%,雋園也跌了近1萬/平。

海珠區,愉景雅苑成交價一年跌了7.9%。

荔灣區跌幅最大的兩個小區怡福花園、芬芳小區,跌幅都在8%以上。

黃埔區所列舉的幾個熱門學區房,過去一年跌幅基本都在10%以上,其中萬科幸福譽一年跌幅接近20%。

南沙區的優山悅海,均價跌破了「2」,均價「1」字打頭。時代雲圖、南沙灣御苑,一年跌幅都在10%以上。

上海方面,跌幅最大的名校小區,也基本腰斬。

價格下跌最誇張的,則是位於浦東新區的仁恆河濱城二期,高點時期成交價2520萬元,今年5月份的成交價1465萬元,這意味著高位接盤的人,跌沒了一千萬。

孩子數量少了,學區房的需求自然下降,沒有了雞娃的家長接盤,頂流學區房的炒作就無法形成閉環,價格會持續下行。

而且,這個利空,會隨著時間推移,持續發揮作用。

倒吸一口涼氣!乾死中國所有企業? 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4/2071134.html

近日,中國各地都在倒查稅費30年,逼的企業紛紛停產,輿論譁然。相關部門趕緊出來各種解釋。

公眾號江湖人稱高公子發文說,不管怎麼解釋,不管怎麼在法理上及政治上都很正確,但是後遺症就是讓民營企業的經營更加雪上加霜!讓創業者更加的沒有信心!

今年又畢業一千多萬大學生,加上積壓的幾千萬,怎麼整?難道接著搞上山下鄉那一套?

哪怕是一個個體工商戶,不也可以解決幾個人的就業問題嗎?哪怕是一個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不也解決一兩個人的就業問題嗎?一個人他創業了,先別管他有沒有納稅,在當前情況下,他就已經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了!

不說去想辦法對創業者扶植一二,讓他們想辦法生存下來,而是喘息的功夫都不給,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不能逼著撈到錢的老闆因為沒有安全感,而攜款潤了。更不能逼著有報負有想法的創業者躺平擺爛。

大多數創業者的韌性都很強的,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們就會想辦法抓住。

在當前形勢下,為了避免出現經濟蕭條,應該是大幅減免稅收,降低企業負擔,讓企業先活下來,再談其他。而不是把企業乾死。此時反其道而行,倒查30年,對創業者的信心衝擊可想而知。

中國陷創投寒冬,今年前半年IPO總值暴跌84%

首度公開募股(IPO)的停滯與地緣政治緊張使中國的創投環境充滿挑戰,迫使企業與投資人退出中國市場,轉往其他地方尋找機會。

德勤資本市場服務團隊主管Dick Kay指出,今年前半年,中國IPO總值較去年同期暴跌84%至325億人民幣,上市公司僅44家,年減75%。他說,「第2季上市速度放緩許多,基本上3月與4月沒有看到任何交易」。

儘管迄今表現黯淡,但他仍沒有調整中國IPO總值全年預期,因為3個月前他已將預測砍半。他寄望中國推出更多刺激政策,不過表示他「傾向」調降預期。

德勤也下調香港今年IPO展望從上1季的1000億港幣砍至600億到800億港幣,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指出,「吸引新企業最重要的是市場估值」,然而第2季香港主板股票的本益比為12,從2021年同期的19下滑。

房市股市全崩盤中國投資客改「炒胡椒」,價格飆1倍

中國多種中藥材價格齊揚,白胡椒、黑胡椒、良姜、草果等都上漲,其中胡椒價格漲最凶。廣西玉林市包辦全中國80%、全球3之2以上的香辛料,是全中國最大的進出口香料集散地、香料定價中心和交易中心。在當地中藥材專業市場做批發發生意的楊老闆說,胡椒是今年漲價的明星產品,近幾個月每公斤從20多元人民幣(約台幣89元)漲到70多元人民幣(約台幣312元)。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授權發布的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的「胡椒價格走勢」顯示,黑胡椒價格從今年1月的每公斤25元人民幣(約台幣111元),漲至目前的50多元人民幣(約台幣223元),漲了1倍;白胡椒也從今年初每公斤40元人民幣(約台幣178元),漲至76元人民幣(約台幣338元),漲幅90%。

羅姓老闆表示,中國國內胡椒商家庫存比較高,再加上當地市場胡椒價格比國外便宜,在這樣的情況下,熱錢湧進來,大家頻繁換手,「你賣給我,我賣給你,就把價格給炒高了」。

沒命也不放過!佛山酒店註銷幾十年仍被追稅93萬

因財政吃緊,中共地方政府紛紛搞「稅務倒查」。佛山高明一酒店已經註銷幾十年了,還要追繳欠稅九十多萬及滯納金!網友批評,「死了也不放過」。

據大陸媒體報導,4月18日,中共國家稅務總局廣東佛山高明區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發布稅務事項通知書稱,高明市新世界酒店1997-1999年應繳稅款93萬元,被稅務局追繳稅款及滯納金。

(網絡截圖)

網友紛紛質疑:「註銷的時候不就應該查清楚有沒有欠稅嗎?過了這麼多年再來倒查,那誰來查稅務的失職呢?查註銷企業,建議就不要對註銷後的年限收取滯納金了」。

還有網友批評:「死了也不放過」、「地方財政真沒錢錢了」。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5/207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