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波蘭總統杜達訪華 凸顯歐洲在中國問題上存在分歧

波蘭總統杜達正對中國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會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人,討論兩國經貿關係和涉及俄烏戰爭的安全議題。

資料照片:2024年6月24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抵達北京人民大會堂迎接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右二)和夫人阿加塔·科恩豪瑟·杜達

分析人士認為,此訪表明歐盟各國對處理中歐經貿摩擦存在分歧,波蘭希望擴大出口和引進投資;而北京則藉此向西方示好,一則為了改善外部經濟環境,二則為了牽制俄朝關係的軍事聯盟化。

中共外交部介紹,杜達此次國事訪問是受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且恰逢兩國建交75周年。根據波蘭總統府發布的日程安排,杜達攜夫人上周六抵達北京,本周一會見了中國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周二出席在大連舉行的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隨後前往上海會見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雙方有意擴大經貿合作

歐洲對外關係協會政策研究員阿莉契亞·巴胡斯卡(Alicja Bachulska)向美國之音表示:「杜達總統此訪顯示出歐洲在對華問題上的分歧」。

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展開調查、中歐經貿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波蘭國有資產部在杜達訪華前夕表示,波蘭政府近日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舉行會談,討論在波蘭設立電動車廠的計劃。

針對長期存在的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在杜達此訪期間,兩國在剛剛達成的《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2024—2027年)》中承諾將「擴大波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准入」,推動波蘭禽肉、鮮食藍莓、菜豆、野生水產等農食產品對華出口。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北京不久前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及豬肉副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以回應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開徵懲罰性關稅。

巴胡斯卡說,波蘭對華經貿政策「反映了歐洲對中歐合作的過時看法。杜達此次訪問的形象似乎與歐洲關於歐盟與中國關係未來的總體辯論脫節。在這些辯論中,中國工業產能過剩、補貼以及北京外交政策的安全角度等問題受到更為嚴肅的關注。」

義大利漢學家弗朗西斯科·郗仕(Francesco Sisci)則認為,邀請杜達訪華反映出北京改善與西方關係的意願。他向美國之音表示:「杜達此訪發生在一個非常有趣的時刻——可能宣布激進經濟措施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前夕。北京需要與西方和美國建立更好的關係來支撐其衰退的經濟。」

繼自2023年底以來對歐洲十餘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實行單方面免簽後,北京近日宣布對波蘭也實行單方面免簽。

俄烏戰爭擾亂中波合作項目

波蘭是首批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國家之一。在「一帶一路」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下,波蘭對華政策相對穩健,既不同於自覺親近中國的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也不同於自覺疏離中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捷克。

布拉格國際事務協會(AMO)中國問題研究員菲利普·舍博克(FilipŠebok)向美國之音表示,以波蘭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總體上對中國確實有一定的保留,但仍然有興趣與北京合作,特別是在經濟方面。」

巴胡斯卡和舍博克都表示,杜達長期被視為波蘭政壇中最為親中的人物之一。不過,「這不僅僅由於他個人」,舍博克說。他分析道:「波蘭的外交政策總體上一直試圖謹慎處理對華關係,即使政府換屆之後也是如此,並且從未放棄追求經濟合作的目標,特別是在波蘭作為物流樞紐的作用以及尋求在中國市場上以農產品立足方面。」

約九成的中歐貨運列車經抵波蘭,凸顯波蘭作為連接中國與中東歐的交通樞紐的作用。不過,作為中波鐵路運輸合作重大項目的中歐班列正在受到地緣軍事衝突的負面影響。美國之音記者注意到,近期中歐班列出現物流堵塞現象,以往中國貨物運往歐盟需要兩個月,而如今延長到三個月。

杜達在啟程訪華前時表示,中歐班列有兩條線路,一條經過烏克蘭,另一條經過白俄羅斯;前者由於俄烏戰爭「交貨非常困難,有時甚至不可能」,而後者由於波蘭和俄羅斯盟友白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也「受到限制」。

針對白俄羅斯此前策動非法移民入境波蘭,波蘭國防部發起了一項名為「盾牌—東方」的防禦工事修築工程,計劃在2028年之前建立一段長達700公里的波白、波俄邊境隔離牆。

中俄波朝角力烏克蘭

杜達啟程前表示此訪重點是貿易合作和烏克蘭戰爭,但巴胡斯卡認為「前者似乎更為突出。相形之下,杜達談論俄烏戰爭的語氣非常和解,淡化了中國對俄羅斯繼續戰爭努力的支持。」

路透社報導,杜達在與習近平會見後表示他在會談中「介紹了我們對歐洲及世界安全局勢的看法」,並「希望中國……支持爭取和平結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努力」。他補充說,任何烏克蘭和平計劃都必須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邊界。

北京以衝突參與方之一俄羅斯未被受邀與會為由拒絕參加本月15至16日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峰會前一天開出停火條件,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撤出,並宣布不會加入北約。烏克蘭對此明確表示拒絕。

峰會結束兩天後,普京時隔24年出訪朝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簽署《全面戰略夥伴條約》,其中第四條規定如果其中一個國家遭到入侵而陷入戰爭狀態,另一個國家必須毫不延遲地提供「軍事和其他援助」。

俄朝關係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顯著升溫,去年九月兩國首腦在俄羅斯舉行會談,此次簽署防衛互助條約被視為雙邊關係邁向軍事聯盟的重大升級。

郗仕說:「普京與金正恩的軍事聯盟削弱了中國對平壤的影響力,據稱令北京感到惱火。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可能願意向烏克蘭的西方鄰國波蘭公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俄羅斯在不顧中國關切的情況下發動戰爭,北京感到支持俄羅斯是無可奈何的。」

與北京採取的表面「中立」姿態不同,平壤公開表示「完全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特別軍事行動」。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曾經是聯合國對朝制裁的支持方,如今則投桃報李地轉而反對聯合國對朝制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6/207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