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已經由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通過,將於2025年5月1日實施。圖為貴州省黎平縣的農民在稻田裡勞動。路透社圖片
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將於明年實施。官方表示,制定該法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業集體經濟"以及"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和中共在農村執政根基。評論認為,當局此舉是以法律形式強化對農村的控制,以應對新形勢的需要,換言之是要備戰備荒。
中國首部加強對農村地區管理的法律明年夏季實施。根據當局公告,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8日簽署第26號主席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已經由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通過,自2025年5月1日實施。農村組織法共八章67條,其中寫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提升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鞏固黨在農村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
旅居澳大利亞的作家袁紅冰本周一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這份文件,其目的不僅僅是一般輿論所說的要回顧實施「人民公社」的文革時期,而是為了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政治形勢。他說:「在為應對將來的形勢作準備。習近平正在把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部體制推向戰時狀態。這次對農村的法規實際上是要使整個農村在戰爭狀態下,有法律對農村進行更加嚴密的控制。」
廣州一場因財務糾紛引發的農民庭審公開舉行。(路透社)
進一步強化對農村經濟的控制
袁紅冰認為,中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施「改革開放」,解散了人民公社,同時當局對基層農村的控制處於極其弱化的狀態。他說:「現在就是想通過經濟上的極權,重新恢復集體經濟的趨勢來使農村的中共黨組織進一步強化。」
法律規定農村集體組織向農村發包農村土地,辦理農村宅基地申請及使用事項、組織開展集體財產經營、管理,支持和配合村民委員會在村黨組織領導下開展村民自治等。
對此,資深媒體人王劍在其油管頻道表示,「集體經濟就是公有制,接下來就是人民公社。」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在推特上寫道,「很多人認為不可能再搞集體經濟。沒有想到習近平穩紮穩打一步步把中國強拉回到毛澤東時代。」
作家野夫接受本台採訪時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出台是為了備戰備荒:「因為在現有的農村,土地使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沒有現代化、規模化,他使得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這麼多農民的國家其糧食,還主要依賴進口。他的外匯存底愈來愈少,還是說要為未來的某一場戰爭做準備的話。」
土地責任承包製屬臨時性政策
目前,西太平洋局勢不穩,地緣衝突的風險增高。野夫說,一旦南海或台海地區發生武裝衝突,中國極可能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現在這種一盤散沙的農民有承包田,他想種地就種,不想種植就不種,這是我的權利。當年,為解決飢餓問題而實施的土地責任承包製,這是一個歷史性政策,它不是土地法。」
野夫認為,當局認為土地承包製是一項臨時性政策,隨著時間推移,當局發現農民不種糧,有的甚至去超市購買糧食,這暴露了糧食來源不足的弱點。「實際上大量農民是買米吃飯,每一個鎮的超市的蔬菜、糧食,農民都去買。這是農業大國的巨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