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官媒發文敲打胡錫進 智庫稱"民營經濟即國有經濟"

中國官媒7月30日發文,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尤其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被視為是在回應《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有關三中全會《決定》文本刪除了"公有制為主體"的言論。還有中國國內智庫稱,"民營經濟就是國有經濟"。那麼,在中共最高層來看,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到底是何種關係?

官媒《人民日報》周二(30日)以筆名「仲音」發表評論文章,標題為《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文章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其內涵包括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內容。文章還說,中共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

官媒強調"公有制為主體"與胡錫進被禁言

輿論普遍認為,該文章旨在回應《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日前發表的言論。胡錫進7月22日在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對比了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十年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文本,認為其中刪除了「公有制為主體」這句話,是一種「歷史性變化」,昭示著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實現了真正的平等。

文章一經發布就引起網絡熱議,有網民批評胡錫進「公然反對憲法和黨章」。目前胡錫進這篇文章已被刪除,同時,外界發現,胡錫進的微博已在7月27日停更,其抖音、頭條帳號已停更四天。據網傳截圖顯示,胡錫進的快手帳號也已被禁言。

對此,胡錫進30日在接受港媒《星島日報》採訪時表示:「我個人不想說什麼,您看網上的東西就行了,請理解。」

專家:胡錫進的觀察"非常有價值"

旅美獨立時評人士鄭旭光認為,胡錫進的觀察「非常有價值」。他告訴本台:「三中全會的《決定》對於國有經濟是說得比較少,強調的是法人地位的主體性要平等對待等等,好像就是給民營經濟吃定心丸的感覺。」

鄭旭光表示,中國經濟現在面臨諸多困難,房地產崩盤,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中共可能確實想重點強調民營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的確對中國經濟貢獻很多,尤其是現在經濟困難的時候,能夠起到挑大樑的作用。

鄭旭光也指出,無論胡錫進出於何種目的提出這種觀點,都會造成一種輿論和社會影響:「你既然把它挑破了,那麼《人民日報》可能就需要做一個回應,叫做『以正視聽』。」他還指出,《人民日報》的文章是帶有闡釋性的,就是想表明「不提並不等於我們改變了。」

「中共的政策有的時候你不知道它不提了,是永遠不提了、還是暫時不提了,還是過一段時間又捲土重來。因為它老想把自己放在一個遊刃有餘的位置上,所以它很少把這種工具箱、治理工具輕易收起來。」鄭旭光分析說。

不過,美國民間機構、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對此持不同觀點:「顯然,三中全會開下來是往左轉的。因為『要加強黨的領導』,如果都被民營經濟最後都把這個主動權都拿走了的話,還怎麼『加強黨的領導』?但是,現在話說得還不夠明確,這也就使得像胡叼盤這種天天維上的媒體人,最後做出了錯判。」

民營企業家:中共把民營經濟當作待宰羔羊

面對當前經濟持續低迷,中共真的會採取措施,對民營企業加以扶持、放開嗎?旅美前中國民營企業家孟軍告訴本台:「2022年開始,一直在出台很多的政策,什麼36條等等,你看有沒有落到實處?從來沒有過!那麼為什麼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它現在又想起來要救民營經濟呢?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孟軍認為,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共是一直在利用民營經濟,一旦其發展起來,當局就開始進行掠奪,因此「民營經濟其實就是一個待宰的羔羊」。

李恆青也認為,習近平不會對民營企業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放鬆。「他知道,一旦是實質性地放鬆了以後,共產黨就要丟江山了。『皮之不在,毛將焉附?』所以他一直在講,最重要的是政治安全。」

安邦智庫:民營經濟就是國有經濟

圍繞中國民營經濟未來發展,外界目前普遍感到非常擔憂。港媒《香港01》7月25日發表安邦智庫(ANBOUND)供稿文章,公開否認這一觀點,文中引用該機構首席研究員陳功的觀點稱,「民營經濟就是國有經濟」,還解釋說,民營經濟即便做得再大,「但在中國的土地上,人都是國家的人,法都是國家的法,經濟自然也是國家的經濟,企業也都是國家的企業」。文章還提到,兩者區別只是在於經營者的不同,至於資產性質,其實都是來自社會財富,所以,那種認為國營企業可以「高高在上」的人和政策,實際是嚴重出偏了,沒有真正把握中央政策的「精髓」。

鄭旭光認為,文章只是在玩概念遊戲,聽起來就非常荒唐:「民營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國有經濟還是國有經濟,那你怎麼區分我們過去所說的收益權、占有權都在民營的和都在國家的?這兩種企業怎麼區分呢?」

鄭旭光分析,中共幾十年一直在玩弄老百姓,把「國營企業」稱為「國有企業」,卻從不把「民營企業」稱為「民有企業」:「它就說你只是經營,那是誰的呢?它不屬於你個人,可能屬於人民,可能屬於社會,也可能屬於國家。」

安邦智庫的文章還提到,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依賴於大量民營企業為支撐。各界普遍承認民營企業的「56789」的貢獻,即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綜合貢獻早就超過了5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企業家孟軍認為,中共永遠不會讓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平起平坐:「一開始,它(中共)就認為民營經濟是為黨服務的。它不會把民營經濟和央企等相提並論的,以後也不會的。只要共產黨當政,就不可能有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一定要拋棄幻想。」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調整誰來掌握這個"度"?

官媒《北京日報》7月29日發文《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文章說,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而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的基本含義就是國有經濟布局要「適度」。布局過窄,不利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布局過寬,則可能擠壓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進而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必須堅持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

鄭旭光對本台表示:「它強調的是有退、有所不為,不能過寬。但是你那個『度』在哪呢?『度』當然是在政治局常務會這些人哪兒掌握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01/208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