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個月,我們將迎來一個巨大的窗口轉折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也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一波巨大的財富周期,就要到了。
一是貨幣周期。美聯儲即將開啟降息弱美元時代,日本時隔十八年開始加息,中國從地產貨幣轉向生產貨幣,整個全球貨幣的核心轉向了「自救」。
二是地緣周期。今年有76個國家進行大選,美國兩黨的大選之爭,更給全球地緣格局帶來變數。而中國在地緣上也開始走出國門,整個全球地緣的重心都在東移。
三是政策周期。中國三中全會召開,一系列大事已經確定,從財政改革到後房地產時代的種種安排,各種「政策底」已然顯現。
貨幣周期、地緣周期、政策周期,三大周期的交疊時段,就將在這幾個月內輪番確定,而這必然將掀起一輪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是新一輪的財富周期。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一、貨幣周期的巨大轉變
美國自2022年以來連續11輪加息,終於把通脹從9%給壓制到3%,但加息的副產品也顯而易見。
所以美國的加息政策,是具有一定的「緊迫感」,要趕在經濟衰退之前將通脹打下來,避免陷入救市場還是救美元的困境。
這是一種自救。
日本在美元加息之後,為了避免經濟崩潰,一直按著不肯加息,結果就是日元超發,市場上「水」灑的到處都是,引發了日本國內的持續通脹。
現在美元要降息,美元的水會持續灌入日本,把日本的通脹推高到難以想像的地步,所以日本必須趕在美國降息前積極加息,避免被通脹所反噬。
這也是一種自救。
中國過去的貨幣政策,一是錨定美元,二是錨定社會債權,前者帶來了出口,後者帶來了房地產和基建。
但房地產和地方基建帶來了國內經濟的深層次問題,而出口又意味著對外依賴度持續增加。
所以在這個關鍵節點上,為了解決這些複雜問題,央行選擇將人民幣錨定國債,由財政發力,把錢花到先進位造、先進科技、新質生產力上去。
也就是說,中國其實正在從地產貨幣轉向了生產貨幣,目的就是為了突破美國的封鎖,實現產業升級。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救」呢?
整個全球的貨幣政策都在打方向盤。
二、地緣周期的巨大轉變
今年有76個國家地區要舉行大選,包括北美、歐洲、東亞、南亞等一系列國家。
其中,最受矚目的仍是美國大選,川普或者哈里斯的上台甚至有可能帶來截然相反的地緣格局和政治生態。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不管是誰上台,美國的地緣重心都已經轉向東亞或者說,聚焦中國。
2018年川普掀起貿易戰、2021年拜登掀起晶片制裁,都是極具鮮明的前例。
而中國在這一輪地緣博弈中,已經開始自己的地緣布局。
在新疆聯通中吉烏鐵路直達波斯灣;在東北拿下圖們江出海口打造東北航道;在中南半島上,修運河、建高鐵、聯柬聯老、壓制緬越;在東亞力推中日韓自貿區;沙特和中國建立「戰略防務關係」;巴勒斯坦各派《北京宣言》達成民族和解。包括德、法、意、英相繼訪華,美國國務卿、財長、國安顧問接連來華戰略談判。
整個全球的地緣政治中心,在不斷東移。東方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博弈的主場。
三、政策周期的巨大轉變
中國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改頭換面,一大批事關未來財富的政策改革正密集出台,我們可以總結四條比較重大的改變:
1、製造業將升級為智造業,數字工業化、新質生產力和科技投入形成增長將會是中國經濟最強大的渦輪引擎。
2、重投資要變為重消費,遊戲、教培、平台經濟重獲重視,服務消費成為各種高層文件的常客,生產投資型政府更要轉變為消費服務型政府。
3、房地產雙軌制加速到來,保障歸保障,商品歸商品。以後的房地產沒有大水漫灌,只有固本培元,而且增量時代已經過去,後面將會是存量的時代(財稅)。
4、教育大分流。藍領和白領、文科和理科的大分流會越來越明顯,對科技、就業、文化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深刻。
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在政策周期中的「底部」已現。
而這以上的種種,貨幣周期、地緣周期、政策周期的重大轉變,就在未來這寥寥數月之內完成。
這既是一輪巨大不確定的來臨,也是新一輪財富周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