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學
1952年6月至9月,新政權採取大刀闊斧措施,調整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設置,把民國時期效仿英式、美式構建的高校體系,改造成效仿蘇聯的高校模式,史稱52年院系調整。
在這次大調整中,全國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調離本校,原有綜合性大學均作大規模整頓組合,目的是要打破民國遺留下來的英美高等教育體系,以確立新政權對高校的實際領導。
同時實施的動作,是撤銷所有私立高校。早在1952年之前,新政權就開始逐步取消教會大學,並改造和限制私立大學。到1952年院系調整時,私立大學(包括教會大學)被全部裁撤。聖約翰大學、震旦大學、滬江大學、東吳大學、大同大學、同德醫學院、私立南通大學、中華工商專科學校等全國所有私立高校,在院系調整中一概撤銷,無一倖免,被分別併入其他公立高校。
在辦學模式上,一邊倒仿照蘇聯。「向蘇聯學習」是這次院系調整的大方向,國家確定俄文為「第一外語」。
經過全盤調整,全國高校數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後的183所,綜合性院校明顯減少,而獨立建制的工科、農林、師範、醫藥院校大幅增加。高校喪失教學自主權,社會學、政治學等人文社科類專業停開或取消,私立教育退出歷史舞台,曾經位列世界級的九所大學,從此在中國大陸消失。
1、燕京大學
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教會大學,創辦於1919年,由創始人司徒雷登長期擔任校長、校務長。燕大的校訓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1928年春,燕京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到1930年代已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之列,在國內外名聲大震。
燕京大學的教學思想,不強調基督教教育,而實行自由教學。設有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總共近20個系。畢業生主要活躍在中國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校舍建築群在外部儘量模仿中國古典建築,在內部使用功能方面則儘量採用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
1952年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消,資產由政府接管。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今天,燕京大學早已不復存在,但司徒雷登留下的校園,卻被北京大學所繼承。燕園的湖光塔影、中國風格的校長辦公樓和學生宿舍,仍基本保持了司徒雷登主持設計的原貌。
2、輔仁大學
1925年由羅馬教廷創辦,校名出自《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20世紀初與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並馳名於海內外華人社會。輔仁大學直屬梵蒂岡羅馬教廷教育部,為亞洲僅有的兩所宗座大學之一(另一所為日本上智大學)。
歷史學家陳垣長期擔任這所學校的校長。執教者多為有成就的學者,著名教師有餘嘉錫、沈兼士、臺靜農、啟功等。傑出學子如台灣「紙業大王」吳祖坪、美國高能物理學家鄧黎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放射藥物學家彭勤淄、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葉嘉瑩等。著名指揮家李德倫、作家蕭乾等也都曾在輔仁大學就讀。
輔仁大學先後設文、理、教育3個學院,規模最大時有4個學院、13個系、6個研究所。52年院系大調整時被撤銷,其校舍劃入北京師範大學北校區。人員與系所編制分別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
1956年7月,輔仁大學在台校友會正式成立,上書教廷呼籲母校在台復校。1960年獲得核准,使輔仁大學在台灣得以延續。
現輔仁大學舊址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3、齊魯大學
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是1864年至1952年在中國山東省辦學的一所教會大學,由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14個基督教教會組織聯合開辦,是一所綜合性的教會大學。
齊魯大學校長、哈佛大學畢業生劉世傳曾說:「正如我的另一個母校,哈佛大學是美國最老的大學一樣,齊魯大學是中國最老的大學,絕對沒有一個中國大學能在這一點上趕上齊大!」
齊大全盛時期,知名作家老舍、歷史學家顧頡剛、錢穆、墨學大師欒調甫、戲劇學家馬彥祥(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之子)等先後在此執教,號稱「華北第一學府」,和燕京大學並稱「南齊北燕」。學校以醫學院實力最強,坊間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之稱。
抗戰爆發,齊魯大學宣布停課,除部分員工留守外,大部分師生及主要教學設備遷往四川成都華西垻,與華西協和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聯合辦學,史稱「華西垻五大學」。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不同,五大學相互獨立,都擁有自己的師資和課程,但共用教學實驗室及設備,各學校間學分互認。
1952年院系調整,齊魯大學被撤銷建制,其學科分別併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校園舊址為今天的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校史由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繼承。但歷史上,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兩者少有關聯,是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相互獨立的兩所大學。
4、東吳大學
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中國蘇州創辦,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校訓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學校歷經三位美籍校長和中國籍校長的傳承努力,到1930年時,學校共有文、理、法三學院十二個學系,學生人數達755人,為全國基督教大學之冠。
東吳大學的法學院,教學突出英美法內容,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其科學的培養目標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使東吳大學的法學教育在當時飲譽海內外,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稱,培養了一大批現當代著名的法學專家,如鄂森、王寵惠、吳經熊、倪征燠、李浩培、潘漢典等。東吳法學院堪稱近代中國一流的法學院,東吳大學也因東吳法學院而名揚天下。
東吳大學有自己的校歌,在同一旋律之下,前後出現了三個版本的歌詞,其中嵇長康先生的版本最為著名,在歌聲嘹亮中,唱出了東吳人的雄心壯志:葑溪之西,胥江之東,廣廈萬間崇。憑欄四望,虎丘金雞,一例眼球籠。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山寶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東吳大學在台灣復校,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1952年大陸院系調整,東吳大學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定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上辦學。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改辦為蘇州大學,此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年併入蘇州大學。
東吳大學在上海的法學院,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會計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5、聖約翰大學
創立於1879年,兩年後成為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以「光與真理」為校訓,享有「東方哈佛」及「外交人才養成所」的美稱。
最初,為了吸引學生和擴大影響,該校免收學雜費,並免費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
這所學校創下過民國教育的多項第一:是中國體育運動會、田徑運動會的最早舉辦者;國內最早對學生實行軍訓的大學;最早成立校友會的大學;中國歷史上組建第一支正式足球隊的大學;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創辦新聞專業的大學。
聖約翰的畢業生可以進入美國各大學深造,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甚至同意免試招收,畢業生可直讀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
1952年,聖約翰大學被分拆,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中文系(部分)、教育系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外文系、中文系(部分)、歷史系併入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併入同濟大學;機械工程系併入交通大學;醫學院參與組建上海第二醫學院;經濟系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政治系和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聖約翰大學原校址給華東政法大學,一代名校就此消失於歷史長河。
該校培育了林語堂、張愛玲、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周有光、貝聿銘、施肇基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
6、震旦大學
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中國上海創辦的著名教會大學,是中國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國神父馬相伯於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享有「東方巴黎大學」的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規模齊全時,設有醫學院、理工學院、法學院、文學院、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和兩所附屬中學,並附設兩所高級護士學校。
建校初始,學校即以「廣延通儒,培養譯才」為宗旨,倡導學術民主、思想自由。馬相伯規定學校內部事務,由學生自行管理,財政公開,藉以培養學生自治精神。為使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馬相伯規定學生必須參加軍事訓練,他聘請法國軍官為教練,訓練兵式體操,並命學生戎服荷槍,赴法國兵營實彈打靶。
1904年夏,于右任因譏諷時政被清廷通緝。于右任逃至上海,無處安身,馬相伯得知後將其破格錄取,並免去所有學膳費,讓其改名易姓為「劉學裕」以避人耳目。
震旦自辦學以來,先後湧現出不少著名校友,像馬君武、邵力子、于右任、戴望舒、王振義、單聲、孫文耀(孫道臨之父)、翁文灝等
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震旦大學被撤銷,各院系分別歸併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
7、之江大學
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中國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
當年的13所基督教教會大學,分別為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
數量雖然不多,但起點很高。這些教會大學在中國近代化教育過程中,有著示範與導向的作用。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了頗為深刻的影響,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之江大學培養的束星北(理論物理學家,中國雷達之父)、朱生豪(翻譯家)、張理京(著名數學家)都是中國社會不可多得的人才。
1951年之江大學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之大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之江大學從此宣告結束。
8、金陵大學
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在南京創辦的教會大學,同美國康奈爾大學為姊妹大學。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享有「江東之雄」、「鐘山之英」的美譽。
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史家程千帆等均畢業於金陵大學。
這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請求立案並獲批准的教會大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對外人在華所辦大學編類中,金陵大學是教會大學中唯一的A類,持有金陵大學學位的畢業生有資格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
金陵大學的文理農三院嵯峨,英語文學和中國文化研究成就卓著,聞名世界。尤其農林學科堪稱中國之先驅,享譽海內外。
金陵大學的辦學理念是:「溝通中西文化,介紹西方新進科學。」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撤銷建制,金陵大學文、理學院與原國立中央大學文、理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南京大學,其餘院系參與組建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學院等高校。其歷史檔案劃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將校址從四牌樓舊址遷至金大鼓樓校址。
9、嶺南大學
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8年在廣州創辦,前身為格致書院。後呈請國民政府立案,確定為國際性的私立基督教大學。至抗戰前夕,嶺南大學在原有文理學科基礎上先後增設農學院、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等;又開辦中學、小學、華僑班等附屬學校;並在香港設立嶺南分校,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著名的大學。
1948年,陳序經接任校長。陳序經是著名的全盤西化論的倡導者,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立意將嶺南大學打造成全國最優秀的學府,上任前即從清華大學、中央研究院、協和醫學院等一流學術機構引進人才,聘請明星級教授十數人。又憑藉個人交情和魅力,請來陳寅恪、王力、梁方仲、容庚幾位人文學科的國寶級教授,至此奠定了嶺南大學在中國文史界舉足輕重的地位。連同陳序經本人在內,嶺南大學優秀的師資在戰後的廣東造就了一個人文薈萃、精英雲集的局面,其盛況可謂一時無兩。
1952年底,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嶺南大學的康樂校園變成了中山大學的校園,原有的課程或科系併入廣州其他院校,曾經是國內著名學府的嶺南大學正式解體,結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輝的教育歷程。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