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方尋報導/中國房地產市場曾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近年來的持續下滑使眾多投資者和中產階級陷入困境。
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油管節目《政經最前線》中指出,過去,房地產價格一度迅速攀升,導致許多家庭將大部分財富投入房產。然而,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房價開始下跌,部分地區甚至出台了限制房產出售的政策。業主在無法通過出售房產減少損失的情況下,仍需繼續償還高額貸款。雖然這些限制性措施在短期內或許有助於穩定市場,但從長遠來看,它們嚴重扭曲了供需關係,抑制了市場的正常運作。
中產階級作為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財務壓力直接影響整個經濟的消費能力。當房價下跌、資產縮水以及工資下降甚至失業等因素疊加時,許多中產階級家庭不得不縮減日常支出。明居正警告,如果這種趨勢持續發展,將導致大規模的中產階級「反貧化」,即社會階層的倒退。本應是經濟穩定基石的中產階級一旦遭遇財富大幅縮水和生活品質的急劇下降,勢必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和不滿情緒。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也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危機。過去,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出讓金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土地銷售變得愈發困難,導致地方財政收入大幅下降。這不僅影響了地方政府的日常運作,也削弱了其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為了彌補財政收入不足,地方政府往往選擇進一步開發房地產項目,陷入了惡性循環。
此外,過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近年來,中國大力興建高鐵、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雖然這些投資在短期內對GDP有所拉動,但許多項目並未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甚至出現了大量閒置的「蚊子站」(空置設施)。這種無效建設和過度投資導致地方政府背負了沉重的債務,進一步加劇了財政困境。
綜上所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危機不僅深刻影響了投資者和中產階級的財務狀況,還揭示了更為廣泛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產階級的反貧化、地方財政的困境以及無效的基礎設施投資,都可能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