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一隻瓜田裡亂竄的猹,早上拿著幾萬塊卻什麼都買不進,最後只好隨便買了幾隻銀行股。」10月8日,股民李婭(化名)分享了自己一早的炒股操作。
這一天,A股在集合競價階段就已千股漲停,實屬歷史罕見,在假期中早已按捺不住的股民持幣待投,卻出現了買不進去的局面。
自9月24日,央行、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三大金剛」在國新辦宣布降准、降存量房貸利率、支持上市公司回購和主要股東增持股票等「一攬子」政策利多。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又罕見地分析經濟形勢。
重磅政策利多預期點燃了A股久違的熱情。上證指數從9月24日開盤2770.75點,僅用5個交易日就攀上了3300點,上漲超20%。
還沒來得及反應,一些套牢兩年的股票就已經回本了。老股民們奔走相告,新股民躍躍欲試想要抓住這一波機會。急漲之下,國慶假期後的三個交易日裡,A股不再是單邊上揚,反而上演了寬幅震盪回調行情。
在恐懼和貪婪情緒交織中,市場將走向何方?
00後懷揣20萬衝進股市「還是安心上班吧」
9月25日,懷揣著父母給的10萬元,00後股民陳滬(化名)入市了。
陳滬畢業於名校金融專業。「我爸身邊的朋友最近也很激動,覺得行情來了。他覺得我學這個專業,也想讓我練練手,深度參與一下牛市積累經驗。」
陳滬有些懊悔,在這一輪行情啟動前,他就已經聯繫好了券商營業部,直到9月24日股市大漲才想起來緊急開戶,到9月25日才能正式交易。
「剛開始連股票交易界面都沒搞清楚,小心翼翼操作半天,買了一點早前關注的個股。」陳滬介紹,第一天收盤虧了400多元,這讓陳滬對自己的交易能力產生了一點懷疑,沒敢操作。沒想到,9月26日股市全線大漲,前一天虧損的股票收盤已經浮盈700多元,創業板更是全線大漲。
陳滬緊急往股票帳戶里又轉了5萬元,希望滿足買創業板股票的門檻。但他不知道的是,除了帳戶要滿足10萬元的資金門檻,還需要有2年以上的交易經驗才可以開通權限。一番操作,假期前,陳滬已經小賺4000多元,他選擇落袋為安。此時他炒股還不過4天。
國慶假期,陳滬在度假時偶遇了一位資深股民,對方從10萬入市到千萬身家的經歷令他備受鼓舞。
覺得行情來了,陳滬又向老爸要了10萬元。基於假期前的操作已經賺到了錢,這筆10萬元來地非常順利。
「我已經在盤算著大賺後換工作或者繼續去讀書了。」陳滬表示,節前的操作令他信心大增。看到10月8日市場調整,果斷滿倉抄底,收盤時浮盈1.5萬元。當天晚上,陳滬興奮地請了朋友吃大餐慶祝。
期望的反彈沒有出現,隨著10月9日市場大幅震盪,陳滬的帳戶反而浮虧1.5萬元。「我覺得這個行情應該補倉的,但我所有的錢都已經加倉完了,只能看著。」陳滬表示。
「今天累了,炒股日記不想更了。我可能過兩天就退市了吧。」10月9日晚間,陳滬略顯低落地對作者表示。
截至10月11日收盤,陳滬的帳戶總浮虧超2萬元。「還是很心疼的。我還想補倉,但是再補就得用自己的工資了,有點捨不得。」他表示,「還是安心上班吧。」
98年的新股民馮夢(化名)早就開了證券帳戶,但她表示,開戶是為了幫在券商工作的同學完成任務,但自己從未實際操作過。
馮夢是一名財經資訊編輯,沉浸式接觸9月末股市大漲的各種信息讓她覺得:「這波兒行情和以往都不一樣。」這種感受在國慶假期中更為強烈。
預感到10月8日開市將會有一波兒大行情,10月7日晚上她緊急找回證券帳戶的密碼。
馮夢一度記錯了自己的開戶券商。她告訴作者,明明記得自己是在中信建投證券開的帳戶,但中信建投證券APP顯示帳戶不存在。她又嘗試下載了中信證券的APP,這才成功找回密碼。
10月8日開盤果然滿盤漲停,馮夢看好的科技板塊股票根本買不進去,於是以漲停價申購了看好的半導體板塊個股。
幸運的是,該股票短暫打開漲停板,馮夢成功買入。只是這開心只持續了一小時。當天上午行情調整,馮夢的持股開始出現浮虧。到10月11日共4個交易日,馮夢的帳戶浮虧約14%。
馮夢對作者感慨,大學時模擬炒股她的成績總能排名前三。「模擬炒股畢竟不是自己的錢,大膽抄底。現在真金白銀操作,是真的會虧啊。」
張樹(化名)也被近期的行情撩撥地心痒痒。懷揣20萬元,還未開設證券帳戶的他不想錯過這波行情,買入了朋友推薦的股票指數基金。
「買的ETC要到10月8日才能生效,太令人懊惱了。」張樹表示,經朋友提醒,他才意識到,自己買的叫ETF(指數基金)而不是ETC(電子收費)。
「我不貪,賺2個點我就跑。」張樹對作者稱。10月10日,張樹看到買入的基金已經浮盈超2%就想賣出,這時他才注意到,購買基金不足7天需要扣除1.5%的手續費,相當於收益率僅有0.5%左右。一番操作下來相當於白折騰了,只好作罷。
「喊大牛市的專家,是否應該道個歉?」
相較於95後、00後年輕股民們的熱情洶湧和激情梭哈,老股民們相對淡定得多。
70後股民何洋(化名)告訴作者,她炒股多年還是小有斬獲。但過去三年多,炒股的賠率變大,體驗不佳。
「回本就跑。」近兩年,她時常這樣告誡自己。9月末,虧本三年的股票突然回本,她果斷選擇了清倉。
但隨著市場熱度升溫,何洋又開始擔心自己錯過一場波瀾壯闊的行情,又補倉了幾隻銀行股,如今又開始懊悔。
和何洋類似,李婭(化名)也是擔心錯過一波賺錢行情,原本已輕倉的她扭頭又衝進了股市。
「其實前幾天也沒想過要加倉,完全就是受這個氛圍的鼓動。」李婭對作者稱,但現在,她覺得自己太衝動了。
「辦公室同事都在炒股,都在吐槽,你要是完全不懂,就跟大家沒什麼話題聊。」已「金盆洗手」的股民邱晨(化名)表示,炒股也是一種社交貨幣。
但這一輪行情,她表示內心毫無波瀾。「買的股票持有過一年多,補倉過好幾次,但繼續虧。最後虧了40%左右,每天看著都不開心。我就清倉把錢取出來都花了,特別開心。」她重新下了炒股軟體查看了此前清倉的個股,發現其大漲後仍未達到清倉價格,心滿意足地把炒股軟體又卸載了。
社交媒體的發達,讓股市的情緒傳播比以往更快速。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種草社區,隨著股市熱度升溫,「炒股」也成為流量密碼,亂象頻出,甚至有千萬粉絲的短視頻博主在視頻中薦股。
證監會多次強調,只有依法取得相應業務經營資質的證券公司以及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可以從事證券投資諮詢業務。10月11日,粉絲超千萬、違規薦股的短視頻博主大藍帳號被封禁。
9月26日,中信證券在公號中罕見發出只有一個「干」字的研報解讀,稱「干字當頭,眾志成城」。在10月8日開盤前,中信證券發布《致首次入市的新朋友》,稱「選擇在這個時候開戶,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希望您:莫著急,走穩些。」
「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10月4日更是在微博上公開表示:「預計下周A股開盤即收盤,可以早早下班。所以節前內部建議持股過節。」
喧囂之中,亦有多位投資家、經濟學家提示風險,警示投資者不要貸款、加槓桿或動用生活資金炒股。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稱:「牛市往往是大部分人虧錢最多的時候。」
加華資本宋向前警示:「離開基本面支撐的股市行情究竟能走多遠,離開充沛現金流的公司又能開幾天。」
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在日前撰文《再談「龍年股市新期待」》中提醒,在市場情緒亢奮的時候,要特別警惕股市從狂飆走向暴跌的失控。
華生稱:「只有隨著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的波浪式慢牛而不是大起大落,才是廣大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所在,同時也是監管者所追求的目標。」
10月11日,知名私募投資人、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但斌吐槽道:喊大牛市,讓股民往裡沖的「專家」和「學者」還有一些自媒體作者,是否應該出來道個歉?
「消費貸利率已到3%,貸了20萬」
無論是券商還是銀行,都加班加點迎接跑步入場的投資者帶來的「潑天富貴」。
有券商營業部人士介紹,自10月份起,其所在營業部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八點,「全月無休,歡迎各位投資者的到來。」
工商銀行公告,自10月8日起,將證券公司普通第三方存管銀證轉帳時間大幅度提前至上午6:50。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也跟進提前支持銀證轉帳的時間。
過往蜂擁進入銀行的居民存款正在上演一場乾坤大挪移。儘管尚缺乏完整的統計數據,但在多家銀行的APP上,此前遭到用戶瘋搶的大額存單開始出現轉讓潮。
有網友分享,在10月8日早上開市前,多家銀行大額存單轉讓區出現了遠高於平時利率的存單,甚至有折算年利率9%、14.4%的大額存單出現。這意味著,轉讓人不惜讓渡大部分利息收益,只為了將大額存單快速取出。在市場看來,這是投資者希望快速加倉進入股市的表現。
而此前,由於投資體驗不佳,居民瘋搶利率略高的大額存單,銀行不缺存款,又紛紛下架三年期、五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超過2%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就已是香餑餑。
另一邊,不少投資者還紛紛贖回貨幣基金、理財等,為進入股市準備「彈藥」。
10月8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平安理財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快速贖回申請總額超過限額,暫停當日靈活寶、天天成長C等產品的快速贖回。
究其原因,正是在近期A股快速上漲的行情下,投資者希望快速取出靈活性較高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由此導致銀行墊付的金額達到上限。而在9月30日,相似的一幕還發生在興業銀行。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在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有銀行分行零售條線流失了約40億元存款。銀行內部評估,其中超過35%已流入股市,剩餘部分仍在證券現金帳戶。
「存款利率都這樣了,還不買股票嗎?」有專家表示。
資金逐利而生,一旦嗅到有博弈賺錢的機會,不少投資者還是願意搏一把。
作者了解到,已有投資者在上漲行情誘惑下,甚至開始貸款炒股。「消費貸利率已經低到3%左右,貸了20萬元。」
「買點股票,現在相對確定性還比較好,幾天裡可能有5%-10%的收益,還是比理財好。」一位投資者對作者表示。
在前幾日的連續上漲行情中,這似乎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10月8日,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發文稱,金融管理部門已對商業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金融機構應當高度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保護,強化內控和合規管理,嚴控加槓桿。業內人士強調,銀行信貸資金嚴禁違規進入股市,這是商業銀行必須堅持的金融監管紅線。
隨後,多家銀行公告嚴禁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華南某城商行客戶經理表示,股票本身風險較高,貸款炒股相當於加槓桿加大了持倉的波動性,也會影響貸款資金的安全。銀行都有相應的大數據模型進行風控,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會提前收回貸款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