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現在的中國「處於最不確定、最危險的時期」

「現在中國沒有增長空間…處於最不確定、最危險的時期」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廉價電動汽車、尖端半導體是中國獨有技術力量的主張是假象」

中國夢」會消失嗎?中國政府作為底線的今年「5%的增長率」目標已經亮起紅燈。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今年第一季度為5.3%,第二季度為4.7%,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數據也僅為4.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9年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將降至3.3%。

在「習近平牌」經濟復興政策的處方下,中國股市在一周內短暫上漲了20%以上,但很快就失去了藥效,下跌了近10%,呈橫盤走勢。跨國企業在陷入停滯泥潭的中國市場陸續收拾行李離開。法國碳石墨製造商美爾森上月關閉了在中國的製造工廠,美國聯合航空公司將曾經每天運行10班的美中航線減少到3班。

在世界經濟兩大支柱之一的中國搖搖欲墜的情況下,WEEKLYBIZ最近對美國最優秀的中國專家之一、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商學院國際管理學教授黃亞生進行了視頻採訪。黃亞生出生於北京,這位在哈佛大學學習的華裔美國人用直白的說話方式說:「我沒有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但我認為中國正在進入最不確定和最危險的時期。」

中國經濟需要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最近中國出台了刺激經濟的政策。

「中國政府似乎還相信『政府主導增長』是可以實現的。刺激股市、發放房地產貸款是過去才行得通的公式。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增長6%-7%,資金充沛的時候政府主導增長可能是行得通的。但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政府財政全是赤字。以前的方式不僅不可持續,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經濟崩潰也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政府最近兩個月出台了下調利率、放寬房地產貸款、提前投入明年預算等各種經濟刺激政策。但有評價認為,由於刺激政策的具體性不高,而且很多是過往政策的換湯不換藥,所以藥效並沒有持續太久。

-如果中國想度過經濟危機,要怎麼做?

「看看韓國。1997年外匯危機時,韓國沒有固執己見,完全改變了制度。其中金融和政治分離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得益於此,韓國發展了私人金融,出現了多種多樣的企業。創業公司增加了,文化也自由了。這種體質的改善成為了韓國具有競爭力的基礎。中國也應該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結構。應該把統治方式恢復到改革開放的1978年。只有政治分權、經濟自由,才能發展經濟。」

-就是說中國的政治在拖經濟的後腿嗎?

「當然,以前中國的政治也很僵化。不能容忍對政治體制的批評。但除此之外,大體上是可以自由討論的。1978年改革開放後,關於企業的創新、技術的接納等問題,可以講出來最好的選擇是什麼。這對創新有很大幫助,所以GDP大幅增長,技術得到了發展。但最近在中國,討論消失了,我認為這與之前的成功公式背道而馳。我覺得中國開始在發展之路上開倒車。」

-你認為中國應該選擇民主嗎?

「如果中國選擇了自由民主主義,也許會有更多的發展。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無數學者和學派通過討論自己思想的百家爭鳴,讓思想和技術得到了發展。我認為,即使不是民主主義,如果中國社會有更多的自由,也會有更大的發展。如果有自由,拼多多(電子商務企業)也會像谷歌一樣壯大,阿里巴巴估計也會像亞馬遜一樣。但我不認為只有民主主義才是正解,因為民主主義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我認為,即使是權威主義體制,也要以更多的思想自由和民主的領導力為基礎才能成長。」

美國大選後的美中關係

-5日即將舉行美國總統選舉。在對華制裁方面,有預測稱無論誰當選,都是大同小異。

「我個人認為,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民主黨)和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共和黨)對中國的戰略會有很大不同。兩者都會繼續對華制裁。但川普認為中國是絕對的對手,而哈里斯則似乎認為中國是對手和必要的夥伴。例如,為了應對氣候危機,是需要中國的。拜登和哈里斯過於重視守護底線,他們不會刺激中國。相反,川普似乎想刺向中國的眼睛,讓中國受傷。」

-川普承諾會徵收60%的對華關稅等。

「川普說,如果當選,他將大幅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哈里斯不會降低關稅,但也不會提高。因為哈里斯認為,大肆提高關稅對美國經濟反而不好,也知道這對中產階層的生活不好。」

-該如何解決美中矛盾?

「我認為(想解決中國與美國等西方世界的矛盾關係),中國應該首先採取行動。減少對台灣的敵意,不要支持俄羅斯。中國支持俄羅斯,歐洲怎麼可能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正在幫助朝鮮的領導人。我不理解中國偏袒朝鮮。雖然沒有必要與朝鮮徹底斷絕關係,但中國應該嘗試改變朝鮮的經濟結構等,讓朝鮮向好的方向轉變。中國在經濟上能從朝鮮和俄羅斯得到什麼樣的幫助?沒有。與西方國家、日本、韓國改善關係對中國更有幫助得多。」

-就是說,中國應該敵視俄羅斯或朝鮮嗎?

「我不是說要敵對。意思是要先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因為這在經濟上對中國也重要得多。以色列曾經是支持中國企業技術能力的強大夥伴。但現在以色列對中國非常否定。對中國持負面意見的國家不僅是美國,而是遍布日本、以色列、歐洲等各地。如果一個集團內所有人都討厭自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問題。」

「中國的『技術崛起』是假象」

最近,中國半導體企業SMIC正在挑戰生產3奈米(十億分之一米,被評價為越小越優秀的工藝)半導體。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BYD)已經嶄露頭角,超過了全球市場特斯拉的銷量。特別是在高科技能力和低廉價格的中國企業的攻勢下,跨國企業感到緊張。但黃亞生對中國的「技術崛起」持批評態度。他說:「中國獨有的技術能力這一概念本身就是假象。」

-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提高了,不是在尖端領域陸續取得了成果嗎?

「我認為中國的技術能力本身就近乎假象。比亞迪使用什麼軟體?是照搬特斯拉的軟體。製造5奈米半導體的SMIC是荷蘭ASML的老型號製造設備。中國在過去40年裡與跨國企業攜手學習了技術。我認為,中國是用這些遺產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卻幾乎沒有中國固有的技術能力。」

-中國政府集中投資尖端技術不是也取得了成果嗎?

人工智慧(AI)是來自中國嗎?大語言模型(LLM)是源自中國嗎?不是。中國政府支援尖端技術領域,但只支援已經發明的技術。相反,在美國,政府支持基礎科學。因為只有部分基礎科學成長為尖端技術,所以做這種決定可能並非易事。相反,中國呢?政府可以為了製造3奈米晶片而投入大量的資金開發新的半導體。但中國能開發出1奈米半導體嗎?世界上原本沒有的東西,中國能做出來的嗎?做不到。我想邀請那些聲稱中國技術力量超群的人來麻省理工學院,5分鐘就能改變他們的想法。」

麻省理工學院(MIT)國際管理學教授黃亞生/ MIT提供

不再行得通的中國成功方程式

黃亞生最近出版了《中國必敗》(韓版書名)一書,正式提出了作為歷史上中國得以生存的公式「E、A、S、T」的概念。E是考試(Examination),A是獨裁(Autocracy),S是穩定(Stability),T是技術(Technology)。他說:「過去中國通過科舉這種『考試』向人們灌輸一種思維方式,培養官僚,在『獨裁』之下創造了『穩定』。得益於強調統一性,中國這個大國活到了現在,但由於思想自由受到限制,『技術』發展受阻,到今天為止,這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絆腳石。」

-E、A、S、T拖中國的後腿,是什麼意思?

「E、A、S、T在歷史上對中國這個大國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事實。過去的制度是在6世紀前後引入中國的,從此中國出現了只存在一種意識形態的『統一性』。但換句話來說,統一性就是整體化一性。中國少年從小就被灌輸了孔子這位偉大導師的思想和教誨。思想自由、分享意見的討論文化被削弱。雖然統一性有助於維持國家的發展,卻成為了技術發展的絆腳石。」

-是因為思想自由受到限制,技術能力變得落後了嗎?

「是的。以歐洲為例。歐洲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羅馬帝國崩潰後分為多個國家,但到了現代,反而互相進行技術交流,產生了協同效應,發展迅速。相反,中國打破框架的思維受阻,而且沒有社會多樣性,技術開發緩慢。」

切身感受到的兩國差異

-你在中國高中畢業,在美國讀大學。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韓國學生不是也經常去美國學習嗎?和他們一樣,我是因為美國的教育水平很高才去的。對我來說,『自由』尤其重要。思想自由、批判自由。在中國的時候,我覺得權威主義是錯誤的,來到美國後,我看到了民主主義的問題點。似乎我天生就具有批判的一面。如果留在中國,我很難保持作為學者的信念和成長。」

-美國和中國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雖然中國有57個民族,但事實上90%以上都是漢族,是個近乎單一民族國家。但美國有白人、黑人、東方人、西班牙裔等不同背景的人。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非常不同,這真的很新鮮。有些人關心經濟發展或GDP,但對有些人來說,跳舞唱歌可能更重要。必須承認這一點。現在中國需要接受這種多樣性。」

-在中國有可能發生這種變化嗎?

「中國還沒有到不可逆轉的地步,所以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我是一個學者。作為一個學者,按照自己的信念來說的話,這樣的中國沒有成長的餘地,中國應該有所改變。」

☞黃亞生教授

黃亞生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斯隆商學院教授國際管理學。他出生在中國北京,高中畢業後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經營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他曾在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商學院擔任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設立並營運著印度和中國研究所。他的著作《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企業家精神和國家》被英國《經濟學家》評為2008年最佳書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朝鮮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05/212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