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震驚資本圈!中國投行大佬失聯

11月15日,又一名投行大佬疑似失聯。15日早間,一則前發審官員、現券商高管失聯的消息洗版券商圈。另據界面報導,這位券商高管,正是東興證券副總,分管投行業務的張軍。午後,東興證券發布公告,公司董事、副總張軍因個人原因辭職。

金石雜談查詢發現,東興證券張軍,1975年5月出生,現年50歲,擁有博士學歷。此前曾在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審核一處任職,先後擔任科員、副調研員、副處長。

他於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任東興證券首席風險官,2018年8月任副總經理至今,他還是東興證券董事。同時,張軍還分管投行業務,他還擔任東興香港董事,東興香港同樣可以從事投行、資管等業務。

金石雜談認為,關於張軍失聯,通過其履歷可觀察一二:

1)可能和近期政企旋轉門有關;2)或和投行業務巨虧有關。

不過,金石查詢發現,張軍失聯和多名發審委處長以上幹部被調查有關,且案件可能來自朱從玖案層層剝繭。

以上這兩點又可以歸結於一點,那就是張軍此前在證監會發審委工作,主要是審核IPO上市,而張軍管理下的東興證券投行業務從突飛猛進,到巨額虧損,捲入欺詐發行,從中可見張軍失聯或與新股發行中存在的問題有關。下面,金石雜談將簡單說一下,張軍可能波及的問題。

從去年開始,金石雜談就曾多次報導政企旋轉門。所謂「旋轉門」,是指在監管部門或國有企業對市場機構大開方便之門,離職後到市場機構領取高薪的做法,被認為存在不當利益輸送的嫌疑而會被嚴查。而張軍從證監會發審部任職,此後加入東興證券,很可能也牽扯其中。

發行腐敗和利益輸送,無疑成為監管重點。去年以來,金石就多次報導,從馮鶴年、王宗成、曾長虹到包凡、叢林再到王青山、朱從玖,所有的事情都在劍指一件事,那就是監管機構的發行工作。

近期,發審委相關幹部再度上演集體被查潮:

1)10月16日,原證監會發行部原處長楊郊紅關機一直關機,隨即被查。他曾長期在證監會發審委任職,盤踞時間近20年,擔任發審委4處處長,被稱作發行部經驗最豐富、專業性最強的處長之一。2016年突然離職,彼時說自己父親需要照看,從此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

2)11月15日,曾擔任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李筱強官宣被調查。他1998年進入證監會,在證監會工作長達20年,曾任上海證監局副局長、會計部副主任、發行部副主任等重要職務。

據悉,李筱強自2009年擔任第一屆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與時任主席助理的朱從玖共事多年。彼時,李筱強為發行部副主任,而朱從玖則是證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以及發行部主任,是李筱強的頂頭上司,更是楊郊紅的頂頭上司,同樣也是張軍的上司,彼時張軍在審核一處擔任副處長。

朱從玖,可謂監管和財政系統貪腐的典範,從1992年11月進入中國證監會,到2012年5月轉任浙江省副省長前,他在中國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任職近20年時間;2012年朱從玖升任副省長,主管國資和金融,擔任10年後於2022年6月辭任;2023年1月朱從玖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僅三個多月後即在任上被查。

此前金石雜談表示,被稱為「金融大虎」的朱從玖落馬和發審工作密不可分,在證監會工作13年,在上交所工作10年,在浙江金融系統工作了10年,在這30多年的金融系統工作中,其到底染指了多少企業的上市?到底對多少家企業大開方便之門?在其治下,既有太平洋違規上市,又有震驚中外的招沽權證案。詳情>>剛剛,朱從玖被雙開!一人帶走了多少資本大佬...

2015年9月,張軍「下海」,加入東興證券,擔任首席風險官,彼時年薪67.29萬元。但是,此後,張軍年薪是一路開掛,2021年高達528萬元,薪酬在東興證券高管中遙遙領先。

到了2022年,公司業績滑鐵盧!營業收入驟降至34.29億元,同比下滑36.21%;歸母淨利潤更是大幅縮水至5.17億元,降幅高達68.70%。

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司大幅降薪,最高薪酬不足200萬,普遍在100萬上下,張軍直接降薪400多萬,但即便如此,張軍薪酬依然在東興內部前三的位置。

一般來說,發行腐敗自然和投行業務密不可分,金石雜談統計發現,張軍2015年9月加入東興,2018年8月開始擔任公司副總,並分管投行業務,而正是從2018年開始,東興投行業務異軍突起,此前多年顆粒無收,2019年突然有9家保薦兼主承銷商的新股上市,2020年11家,2021年12家,業績暴雷的2022年也有8家。

保薦承銷費用來看,東興證券2019年以來,保薦新股募資額從18年的8.36億陡增至2019年的69億,再度飆升至2022年的117.55億;而東興證券投行業務也賺的盆滿缽滿,承銷保薦費(有零星聯合保薦和承銷,忽略不計)則從2018年的0.51億飆升至2019年的4.56億,2020年至2022年承銷保薦費分別為7.15億、5.21億以及7.27億。

作為中小券商,2019年以來,東興證券投行業務排名高歌猛進,曾一度擠進前十。市場數據統計,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東興證券權益類融資承銷收入排名業內第16、第9、第11、第19、第12,而這一切在2023年戛然而止。

2023年,東興保薦的澤達易盛欺詐發行案發,疊加IPO逆周期調節,東興證券保薦費大幅縮水至1.46億,新股募資規模20.87億,股權融資業務腳踝斬。投行醜聞之下,2024年直接保薦歸零。

示意圖

其實,2023年以來,東興證券頻繁捲入IPO風波。3月31日,東興證券因涉嫌保薦、承銷及持續督導等業務未勤勉盡責,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

2023年11月、2024年1月,東興證券又因在債券業務中履職盡責不到位,先後被甘肅監管局、證監會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2020年6月23日,澤達易盛經東興證券保薦成功在科創板上市。2023年7月7日,該公司因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被上交所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成為科創板首批退市企業。

澤達易盛虛增收入利潤,連續6年造假。2016—2019年累計虛增營收3.42億元,累計虛增利潤1.87億元;在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2020—2021年分別虛增利潤8246.92萬元、2665.78萬元,占當期報告記載的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8.97%、56.23%。

澤達易盛欺詐發行爆出後,不少投資者進行維權。2023年5月15日,證監會發布十大投資者保護典型案例,澤達易盛欺詐發行特別代表人訴訟案是其中之一,且位列第一。12月,經調解最終結果顯示,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代表7195名適格投資者獲2.85億元全額賠償。

一邊是投資者獲得賠償,另一邊則是保薦商、審計所面臨的巨額賠償。根據承諾認可協議,東興證券應繳納1.05億元承諾金,天健所應繳納0.93億元承諾金,以糾正涉嫌違法行為、賠償有關投資者損失、消除損害或者不良影響。

在連續的保薦違規之下,東興證券投行業務全面撲街。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東興證券擔任主承銷商及聯席主承銷商的IPO業務承銷金額、承銷收入分別為4.87億元、3726.51萬元,同比分別大幅減少93.31%、90.11%。

2023年,東興證券投行收入3.5億,較2022年下滑61.45%;東興投行業務利潤0.57億,下滑83.48%。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金石雜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117/21310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