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本周三(20日)在浙江烏鎮開幕。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方式致辭強調,中國將以創新為發展動力,以安全為發展底線。中國網民怎麼看?
習近平表示,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世界,但同時也帶來了難以預知的風險與挑戰。他在致辭中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方興未艾,大幅提升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我們應當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安全作為底線要求,把普惠作為價值追求,加快推動網絡空間的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
網際網路「牆國」發起全球網絡會議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是中國主辦的高規格全球性網際網路會議,自2014年起每年在浙江烏鎮舉行。然而,部分中國網民對這一會議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浙江網民陸先生本周四(21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中國建立了多年的防火牆,老百姓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所有能看到的信息都是經過過濾和篩選的,所以中國人的觀念和世界的認知完全是兩回事。中國召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不過是給自己貼金。」
網民談網絡封鎖與限制無處不在
陸先生進一步表示,無論是微信還是抖音等中國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均無法自由表達:「只要你說了影響他們政績的話,或者反映社會問題的信息,帳號立刻會被封,沒有一點自由可言。沒有自由,哪來的網際網路創新?」
武漢公民記者方斌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談及自己的切身體會:「我最大的感受是,無論是在微信、抖音還是快手上,我的直播言論常常被無端封禁。特別是我的微信視頻號,發布的內容包括文學類或者日常生活記錄,隨時可能被封禁,沒有任何法規依據。」
三十年構建中國網絡控制體系
自1994年正式接入全球網際網路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用戶國。然而,隨之而來的網絡管理政策和法規逐年增多。據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中國已制定並實施了150餘部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法規,覆蓋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算法推薦管理等多個領域。
十多年來,中國頒布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多部重要法律,並針對細分領域出台了《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和《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規。
對此,網絡評論人士陳先生直言,中國的網絡更像是一個「區域網」,難以稱之為網際網路:「我們不叫網際網路,我們叫國內網。像推特、油管這些國際平台根本無法訪問。中國的網絡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並沒有向世界開放。」
「防火長城」與獨特的網際網路生態
自網際網路普及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獨特的網絡管理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自2010年起,這一系統逐漸成型,被官方解釋為確保網絡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手段,但實際上成為了中國網民與全球網際網路之間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