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舉行的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中國VS日本」,比賽本身平平無奇,場外發生的「中國球迷穿日本隊球衣事件」非常蹊蹺。
11月19日比賽前夕,一名身穿日本隊主場藍色球衣的男子在現場遭到大批國足「球迷」的圍攻和辱罵。
目擊者描述,現場氣氛異常緊張,大量「球迷」迅速聚集,對這名穿著日本球衣的球迷發起言語攻擊。視頻中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只是言語攻擊,還把人家的帽子打掉了。還有目擊者稱,多名在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先是試圖隔離衝突,發現情況未有改善後強行脫掉了該男子身上的日本球衣。
事件發生後,「漢奸穿日本隊球衣」為標題的視頻、文章,在各大平台迅速傳播。然而,事後證實,這位遭到圍攻、被迫脫衣的男子是日本人。
日本球迷穿日本隊球衣觀賽,天經地義。一個日本人當然也不可能是「漢奸」。沒有「漢奸」也要創造「漢奸」,何其荒唐!
然而,這只是因誤會造成的烏龍事件嗎?就算我們的球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也不至於看到個穿日本隊秋衣的就認作「漢奸」吧?這實在是太有違常理了。
事發廈門,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廈門是一座以文藝小清新風格著稱的沿海旅遊城市,2023年接待了近80萬的境外遊客。在廈門街頭遇到外國遊客,是司空見慣的事。賽事期間,日本球迷出現在賽場周圍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怎麼就會迅速形成「抓漢奸」的洶湧人潮?
即便以「烏合之眾」的標準衡量,這一事件也太匪夷所思了。
而且,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這位被圍攻的日本球迷在事發前一天晚路遇某視頻博主。該視頻博主連續呼喊「中國隊必勝」後,該日本男子禮貌地回應「Good luck」。也就是說,這位日本球迷在事發前已經在網上「露臉」了。第二天針對這位日本球迷發生的圍攻事件,僅僅是巧合嗎?
近年來,極端排外的社會情緒空前高漲,已經從「線上動嘴」蔓延到「線下動手」。靠挑動「民族主義情緒」、製造對立的流量生意,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這些煽動排外仇外的勢力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組織動員能力,而不是單純地跟風造勢收割流量。他們不僅可以無中生有地挑事,還能把事鬧大。
比如,攻擊外國人在華辦子弟學校就是這些勢力經營的「長期項目」。明顯有著劇本統一、風格一致的量產內容在各平台長期傳播,終於在線下造成了流血事件。
而且,這種仇外排外的言行得到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雖然過激,但是愛國的初衷是好的」之類的洗地劇本發到了不少大V手上。這些不遺餘力主動充當「保護傘」的大V只是為了流量生意的幾個小錢?
種種跡象表明,所謂的「愛國生意」已經不是單純的「收割流量」。這類事件總是在對外關係調整的關鍵節點「及時」攪局。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近年來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
與過去的內地排外、沿海開放不同,包括這次發生在廈門的事件在內,近期造成嚴重後果的仇外排外事件集中發生在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密切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這是很值得注意的變化趨勢。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明顯有組織、有分工的線上輿論操控被長期漠視,線下事件在事發時應對乏力,事後處置不了了之。這無疑縱容甚至助長了仇外排外之風。
這次廈門的風波也是如此。視頻顯示現場的安保人員很多,非但沒有制止現場的暴行,反而強行讓受害人脫了衣服,滿足了暴徒的要求。
作為東南經濟發達地區、對外開放排頭兵、有著豐富的外事活動舉辦經驗的廈門,竟然這樣潦草地處理這一性質惡劣的涉外事件,讓人感到失望。如此明顯尋釁滋事、威脅人身安全的事件,沒有啟動正式調查,沒有追究責任,更讓人倍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