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慘跌!從80%到1%,中國製造碰壁東南亞

—占有率從80%到1%,中國製造碰壁東南亞

在東南亞這片熱帶風情的土地上,摩托車不僅是代步工具,更是國家跳動的脈搏,是民眾生活的靈魂,這裡被譽為摩托車上的王國,市場潛力巨大,引得無數企業競折腰,中國與日本兩大製造業巨頭,為了在這片熱土上爭奪一席之地,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商戰。

曾經,中國製造這四個字如同閃耀的星辰,照亮了無數海外華人的心,每當在國外看到那些熟悉的品牌,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然而在摩托車領域,中國製造業卻在東南亞市場,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滑鐵盧。

以越南為例,摩托車早已超越了簡單的交通工具範疇,他融入了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成為了他們生計的夥伴,街頭巷尾無處不見其身影。20年前,中國摩托車憑藉著性價比的優勢,在越南市場掀起了一場風暴,迅速搶占了80%的市場份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霸主。那時候,中國摩托車如同洪水般湧入越南市場,價格之低令人咋舌。在日本品牌摩托車售價仍舊高達2000美元的時候,中國摩托車卻以不到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向市場投下了一顆震撼彈,這樣的價格優勢如同磁石一般,吸引了無數越南消費者的目光。一時間,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風光無限銷量飆升。

然而這場價格戰的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中國摩托車企業都在拼盡全力壓低成本,進一步削價以爭奪市場份額。各品牌之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從「比低再低」到「低不可再低」的瘋狂程度,一時間市場變得極其混亂,利潤空間急劇縮水。對於越南市場,價格戰達到高峰期時,一台摩托車的均價每個月都要下跌70美元。這種零利潤甚至負利潤的策略,瞬間將企業推入虧損的深淵。沒有贏家,只有哀鴻遍野,企業自身開始喘不過氣來。

於是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開始偷工減料,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剎車失靈、引擎異響、車架斷裂等問題幾乎成為了家常便飯。而消費者在購買了中國摩托車後,發現售後服務跟不上,維修成本高昂。這些問題逐漸積累,最終引發了消費者對中國摩托車品牌的不滿和失望。

這樣的行為,不僅讓消費者對中國摩托車品牌心生畏懼,更讓東南亞市場對中國製造產生了深深的質疑,與此同時,日本摩托車品牌卻趁機崛起,他們憑藉著卓越的產品質量,完善的售後服務,以及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逐漸贏得了越南消費者的信任和喜愛,雖然價格較高,但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買單。就這樣,日本摩托車品牌在越南市場的份額逐漸攀升,最終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一時間便宜沒好貨的觀念,在東南亞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中國摩托車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摩托車企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如同被狂風捲起的落葉,四處飄散,最終跌落至谷底。

80%的市場占有率,這個曾經讓企業引以為傲的數字,如今卻如同瀑布般飛流直下,直至僅剩的1%,如同被遺忘的角落,無人問津。他們開始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但此時已經處於了下風,不僅在東南亞市場份額大幅度下降,更重要的是,由於不再具備市場優勢,導致在新產品的研發上缺乏資金和實力,無法再繼續與東南亞市場進行有力的競爭。

硬實力才是企業在國際舞台上擁有話語權的強有力武器,如果企業只是目光短淺地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和品牌建設,那麼最終只會走向衰敗,中國摩托車在東南亞市場的興衰起伏,正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它既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活力與潛能,如同一匹黑馬在賽場上馳騁,也暴露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不足。像一位新手駕駛者,在複雜的路況中顯得手忙腳亂。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海悅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208/214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