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馬斯克在X上發文稱:「新加坡(和其他許多國家)快滅絕了」!
就差沒說「新加坡快亡國亡種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馬斯克說得沒錯,新加坡的人口替代率創下0.97的新低,也就是說每對夫婦只生育0.97個孩子,意味著每隔一代,人口就要少一半!
新加坡人口目前604萬。按這個人口替代率,25年後只剩300萬人;再過25年,只剩150萬人。
但是,與馬斯克擔心的相反,新加坡其實並不特別擔心生育率低,而是與這個相關的更為嚴峻的問題。且聽我下文分析。
先問問,你知道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和地區都是些誰嗎?
排名依次是:台灣地區、韓國、新加坡、烏克蘭、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再往後,就有日本。
烏克蘭生育率低,可以理解,在打仗嘛。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其他這些國家和地區,全在東亞和東南亞,而當年的「亞洲四小龍」,赫赫在目。人們都躺平了,「我是最後一代」,再也沒有什麼軟肋。
而且,日本、韓國,肯定比新加坡還慌。為什麼?新加坡可以引進移民,但日韓人口的種族結構十分單一,要引進移民,必須克服很大的挑戰和障礙。你能想像日韓引進印度移民?非洲移民?菲律賓移民?越南移民?
難。
生育率——困擾了新加坡近百年的問題
其實,生育率困擾著新加坡,不是十年八年的問題,也不是二三十年的問題。
這個問題困擾新加坡,已經近百年了。
問題出在哪裡呢?簡單說,旱嘛旱死,澇嘛澇死。
我們先看看新加坡獨立前後。1960年,新加坡人口替換率是5.76;1965年是4.66,換言之,每對夫婦生育4.66個孩子。
用腳趾頭一想便知道,人口蹭蹭往上增長。
也許您認為每對夫婦生育4.66個孩子相當不可思議,那麼,再往前追溯20年,就會看到一個令你完全無法想像的新加坡。
1945年,日軍投降,撤走新加坡。二戰結束了。
此時,在世界許多地方湧現了「嬰兒潮」現象。新加坡儘管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但是,也出現了嬰兒潮。
從戰後到50年代,許多貧苦婦女前往診所向醫生求助,說自己不能再生了,實在養不起。新加坡家庭計劃協會會長吳國基(音譯)回憶,有個婦女懷孕了22次,生了20個孩子,哭著求醫生「一定要想辦法讓我別再生了」。關鍵是,她丈夫還是個失業漢。
1950年,馬來文報紙Malaya Tribune報導,有個婦女生了6個孩子,已送走了兩個。她丈夫的態度是,無所謂,隨便生,養不起就送人。
女人生得受不了了,男人無所謂,該幹嘛幹嘛。
不難想像,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又不像現在有手機有網絡,當時窮人的唯一娛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