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檢疫工作人員在仁川國際機場COVID-19新冠疫情檢測中心引導從中國抵達的旅客。(2023年1月3日)
華盛頓—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聲明呼籲中國「在道義和科學上很有必要」提供更多的新冠疫情數據和數據訪問權限以便了解疫情溯源後,中共外交部星期二(12月31日)辯稱,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中國分享的數據和研究成果最多,「毫無保留地」分享有關新冠疫情的防控和診療經驗,並重申「堅決反對」對溯源問題的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星期二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世衛組織的最新呼籲時重申了中國的一貫辯解立場,稱中方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始終秉持科學、開放、透明精神」。
新冠病毒疫情最早於2019年年底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並迅速向中國全境和全世界傳播蔓延,導致全球幾百萬人染疫死亡。而在整個疫情肆虐期間,世衛組織一再指責中國政府在病毒溯源問題上缺乏透明度和合作精神。
世衛組織的一個專家組2021年初曾經前往中國,在中方同僚的陪伴下實地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並在之後聯合起草的一份報告中推斷,病毒有可能是從蝙蝠經由某個或多個中間宿主傳播到人類,實現人傳人,而地點很可能就是一個市場。
從那時起,世衛組織的專家組就無法再次進入中國,而世衛也一再呼籲北京提供更多的相關數據和資料。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本月表示,如果一場新的大流行病爆發,「世界仍然面臨五年前讓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病(Covid-19)生根的某些同樣的缺失和弱點」。
「但是世界也從大流行病中學到很多痛苦的教訓,並採取重大舉措,加強對未來的傳染病和大流行病的抵禦,」法新社援引譚德塞的話說。
面對新冠疫情對世界的重創,世衛組織194個成員國2021年12月起開始就達成一項大流行病預防、準備和應對等內容的協議展開談判。談判雖然在絕大多數議題上達成了一致,但是在製藥業非常發達的西方國家和醫療設施簡陋的窮國之間仍存在一些嚴重分歧。
法新社指出,雖然分歧不多,但是卻涉及協議的核心,那就是迅速分享新病原體的義務,以及從新病原體中獲取的抗擊大流行病的好處與收益,例如由此研發出的疫苗等。
達成這一協議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