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1917年一個美國人穿越成都,拍到了當地奇觀

在文殊院的一座大殿裡,僧人們坐在禪床上打坐念經。坐在正中間的一位僧人,可能是文殊院裡的住持。大殿正中間懸掛著一口大鐵鐘。甘博一行人,參觀了文殊院,並與僧人們進行了交流。神秘的東方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7年,四川成都郊外,一隊車馬正在急匆匆趕路,隊伍中竟然有幾名外國人。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停下來拍照。他們是誰?他們要幹什麼?

原來,這些人中有個美國攝影師叫西德尼·戴維·甘博,這是他第二次來到中國,進入四川地區進行考察。隨行的有羅伯特·菲奇和J.H.亞瑟、當地嚮導、車輛和轎夫。在成都考察過程中,甘博看到了讓他終生難忘的見聞,拍到了19張當地奇觀。

下面這組照片,記錄了甘博一行人穿越成都的全過程。成都獨特的城市和人文風貌給甘博留下了深刻印象,拍攝了不少珍貴老照片。話不多說,就讓我們跟隨甘博的鏡頭,一起來回顧100多年前四川成都的真實面貌(原片是黑白片,進行了適度上色)。

甘博一行人是從新都出發前往成都的。新都的一條街道上,矗立著一座三間四柱石牌坊,橫樑和立柱上雕刻著精美的紋飾。看上去壯觀又奇特。

這其實是一座節孝牌坊。在過去,主要是為了表彰優秀婦女而立。牌坊下的街道,是一條古老的石板路。兩旁的建築古色古香。

這是成都郊外的一條官道,地上鋪著青石板。長年累月的人走馬踏行走,石頭早已磨掉了稜角。

就在這時,甘博看到對面走來一名十來歲的小男孩,肩上扛著兩把槍和兩個包袱,在他身後跟著一名士兵。經過詢問才得知,這名士兵僱傭小男孩為其搬運東西。

往前走了一段路,甘博的車隊與幾名推獨輪車的男子相遇,他們是往集市上送生豬的。

由於道路狹窄,這幾名男子將獨輪車靠邊停放,好讓甘博的車馬順利通過。在會車的一瞬間,甘博舉起相機拍下了這一幕。

經過長途跋涉,甘博一行人來到了成都的北門(大安門)前。城台上的城樓叫「涵澤樓」,大街上很是熱鬧,人來人往,都在忙忙碌碌。

在過去,成都曾有四座壯觀的城門:迎暉門(東),江橋門(南)、清遠門(西)、大安門(北)。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成都北門,推測甘博當時是站在北門外的瓮城上拍攝的。街道面貌看得更全面了。街邊是商鋪,店家把商鋪直接擺到了門口。

街上有推著獨輪車送貨的,有背夫背著家具的,還有挑著水桶趕路的。街邊傳統建築古色古香,100多年前的成都風貌令人驚嘆!

甘博站在城牆上舉目四望,看到城牆下方,堆放招數不清的木材和竹竿。這是幹什麼的?

原來,這裡是當時成都的一個竹木市場,據當地嚮導介紹,這些竹竿和木材,都是通過城外的府河運過來的,然後集中到這裡出售。

在成都北門附近,甘博看到很多男子挑著竹簍,在路邊店鋪門前卸貨。經過詢問才得知,他們是挑夫,扁擔上挑的是油簍,裡面裝的是菜籽油。

在過去的四川地區,因為交通不便,絕大多數貨物都要靠人力來運輸。挑夫們長途跋涉,風餐露宿,掙得也是辛苦錢。

甘博一行人穿越成都城區,在一條街道上,看到兩名當地人用獨輪車運送生豬。後面一人推著車,前面一人使勁拉車。車子很重,兩人走得很辛苦。

道路中間是一條古老的石板路。路旁有座建築,看上去像是一座廟宇,飛檐高挑,古色古香。

甘博一行人離開了成都北門,繼續向南前進。在一條土路上,他看到一名男子坐在獨輪車上,車夫正推著他趕路。車上還撐著遮陽布。

在過去,當地人稱這種載人的獨輪車叫「雞公車」。類似於現在城市裡的計程車。在過去的四川地區,路況不太好,非常適合這種獨輪車行走。

這是甘博考察隊中的一名當地嚮導,祖祖輩輩都是成都人,他對成都各個方面都非常熟悉,由他帶領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在途中休息時,甘博為他拍下了這張照片。

甘博一行人離開成都北門後,繼續向南穿過城區,他們的下一個目的地就是成都的文殊院。

甘博一行人中,羅伯特·菲奇選擇坐在一頂轎子上,由三名轎夫抬著。這種轎子很特別,前面兩個人抬,後面一個人抬。轎子上還有遮陽棚,坐上去晃晃悠悠很舒服。

在行進途中,甘博拍攝到了成都的四川督軍署。大門前有兩個崗亭,但是沒有用衛兵。

進入大門裡面,主體建築是當時的蜀王府。清代為總督衙門,民國時期成為四川督軍署。城門前矗立有一座石牌坊,門額上書「為國求賢」四個大字。

在前往文殊院途中,甘博見到一群人抬著神龕從街上走過,後面跟著很多人,好像是在舉行一種神秘的儀式活動。

有人說這是當地人正在舉行「文昌出巡」活動;也有人說是「城隍出巡」;還有的說是人們在祈雨。你覺得那一種說法靠譜呢?

經過長途跋涉,甘博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成都文殊院。在院子裡,他見到了一群僧人正進入大殿裡誦經,舉行法事活動。

成都文殊院,始建於隋唐時期,當時不叫文殊院。後來經過兩次毀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改稱文殊院。現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在文殊院的一座大殿裡,僧人們坐在禪床上打坐念經。坐在正中間的一位僧人,可能是文殊院裡的住持。大殿正中間懸掛著一口大鐵鐘。甘博一行人,參觀了文殊院,並與僧人們進行了交流。神秘的東方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後,甘博等人離開文殊院。離開之前,還為文殊院裡的年輕僧人拍了一張大合影。照片中,年齡大一點有二十出頭,年齡小一點的才十來歲。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歷史圖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110/215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