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汪小菲、張蘭母子倆因為「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屢次發布不實信息」被封號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件事發生後,估計是汪小菲受不了了,所以在晚上,汪小菲疑似跑進了一個名為「華人X光」的群里,找到了TikTok的高管周受資,對周受資進行了「聲討」:
汪小菲表示,自己什麼都沒說,你們憑什麼封我?
而且汪小菲還在群里表示,自己完全不認同張蘭的做法,他和張蘭完全三觀不同,憑什麼把自己和張蘭捆綁在一起接受審判:
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提醒汪小菲群里人很多,要控制情緒,但是汪小菲幾乎聽不進去,一直在群里持續輸出。
上面兩張圖,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其實暗藏的信息不小。
首先,第一個暗藏的信息,就是像汪小菲這樣的名人,在自媒體方面的人脈資源可能也是非常匱乏。
因為一個影響力這麼大的公眾人物,竟然找不到對應的對接人去商討自己帳號的事,竟然跑到一個「華人X光」的群里,找到一個tiktok的新加坡的高管去討說法,不得不說,實在是有點搞笑。
其次,這兩張截圖還暗藏著另一個信息,就是汪小菲和張蘭的微妙關係。
當兩個人同時被封號後,汪小菲立馬跳出來和張蘭進行「切割」,這到底是汪小菲為了「保號」而和張蘭母子兩人配合演的一齣戲,還是汪小菲內心的真實想法?總之不管怎樣,都能看得出汪小菲和張蘭這兩個人的關係,是挺奇葩的關係。總之不得不說,這種豪門的關係,是真複雜啊。
還有,
從這兩張截圖中,我們還能看到,有一個人的備註,是「一帶一路論壇」,那麼這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明,這個群里,是有一些比較上層的人或者服務商存在的。
一些比較上層的人或者服務商,他們是很在乎「情緒穩定」這種東西的,因為他圈子裡的一些人如果情緒不穩定的話,是可能會讓他們自己的一些重點項目受損失的,所以汪小菲在國內被封號後,大晚上到一個華人精英群里聲討一個新加坡人,這種不穩定甚至無厘頭的行為,很可能會讓圈子裡的一些人慢慢遠離汪小菲。
還有,
汪小菲被封號後如此歇斯底里,這也看得出一些自媒體平台在封號的時候,是不和汪小菲等人溝通的。
汪小菲張蘭等人,都是影響力很大的公眾人物,但是封他們的號這種大事,事先事後都不跟他們溝通,這個細節,大家可以自己去琢磨琢磨。
最後,這兩張照片還隱藏著一個很有趣的信息,就是這個「華人X光」精英群,到底會不會也是一個草台班子?
汪小菲選擇在數百人的大群質問而非私下溝通,可能是試圖藉助群內影響力施壓,或製造輿論同情。
但汪小菲的激烈的質問與群友一個個都勸其「冷靜」形成反差,凸顯這個群內的人都很在乎輿情風險——總之,這個群的人既有商業合作,也有利益博弈,還有公眾人物情緒失控而「社死」的現場,不得不說,某些看上去很高大上的群,有時候也有種說不出的荒誕感。
那麼,當汪小菲在深夜大鬧「華人X光」社群之後,汪小菲的故事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
因為不到一會,就又有人爆出汪小菲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布「重要信息」了。
這個「重要信息」就是,汪小菲宣布和張蘭斷絕關係:
汪小菲的這條朋友圈,信息量就更大了。
首先,看配圖,用的是一張張蘭的丑照(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可見汪小菲此時的內心應該是對張蘭有很深的成見的。
其次,汪小菲的用詞是「這種人」,再次說明了汪小菲此時對「這種人」的鄙視。
還有,汪小菲在朋友圈裡表示,張蘭的錢賺得夠活幾輩子了,這就說明了目前張蘭其實並不缺錢,但是她卻還如此蹭逝者的熱度掙錢,其實翻譯過來,汪小菲的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在罵張蘭是一個貪得無厭、永不滿足的人。
還有,汪小菲還表示,張蘭賺了那麼多錢還不夠,還想要找汪小菲要命,這點就可以推斷出汪小菲很可能一直在財務上被張蘭控制、一直是個媽寶男,而且一直被張蘭玩弄於股掌之中。
實際上,汪小菲自稱「不孝」卻高調斷絕關係,本質很可能是在切割張蘭的「爭議流量」以自保。
張蘭借熱點帶貨(如蹭大S離婚、汪小菲緋聞)屢屢出圈,但這種「瘋癲營銷」已反噬汪小菲的公眾形象。所以汪小菲的此次歇斯底里,很可能是在試圖甩掉「張蘭之子」的標籤,重塑自己獨立的商業IP。
所以上面這幾張圖,從更深度的層次上看,其實也能隱約看到幾個信息:
①汪小菲說的「不孝」,其實是一把切割刀——把自己在家族裡的財務和權力紛爭切斷。
②說自己與張蘭「三觀天地不和」的潛台詞,其實也是在宣布家族企業的「控制權暗戰」。
③汪小菲表示「張蘭找我要命」,其實暗藏這對豪門母子的「情感勒索經濟學」——斷絕關係看似絕情,實為法律層面的風險隔離——若未來張蘭因財務問題被追責,汪小菲可借「已切割」規避連帶債務。
④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汪小菲如今手撕張蘭,也有可能也是他們的一步棋——大S去世後,他們不得不進行策略轉變——從手撕大S,轉向手撕張蘭,這樣才能獲得「流量永動機」,以便維持自己品牌的曝光流量。
總之,從汪小菲到群里聲討周受資,再到發朋友圈稱和張蘭斷絕關係,這其實是親情、利益、流量的三重交織——當夫妻關係、母子關係變成商業IP的衍生品,每一場撕扯都可能是精心編排的「用戶增長策略」。
反正豪門沒有家務事,只有生意,所以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且吃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