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電影叫《聞香識女人》。
那麼,靠什麼識男人?
在外交場合,看手。
01
澤連斯基赴美國白宮談判。
而在橢圓形辦公室的談判桌上,川普的雙手永遠是最先抵達的衛兵。
這位將商業思維刻進掌紋的懂王,用雙手演繹著自傳《交易的藝術》裡的精髓。
當澤連斯基雙臂環胸縮進沙發時,川普的指尖已悄然搭起金字塔。
這個充滿穩定感的姿勢,既像教堂尖頂指向天空,又似鑽井平台刺向地殼,仿佛隨時準備攫取地下的資源。
澤連斯基環抱的雙臂始終未能真正舒展。
他也用語言反擊,哀婉地尋求共情,說美國的做法有問題,「隔著大洋,你們現在沒感受到問題,但未來你們會感受到的」,但是這個東歐猶太人用肢體構築的防禦工事,在川普的手部攻勢下討不到便宜。
談判接近破裂,川普的手勢切換到止損模式,原本緊繃的三角框架驟然瓦解,當他準備結束談話時,右手在空中劃出弧線,與他在房地產交易中劃掉不利條款的筆跡如出一轍。那隻慣於撕毀商業合同的手,此刻正在撕碎外交的溫婉面紗。
02
「如果你能承受最壞的情況,好事總會自然發生。」
《交易的藝術》裡的從商經驗,被川普移植到政治領域。從華爾街到白宮,從商業合同到國際協議,他的雙手始終是最誠實的談判官。
2017年2月,還活著的安倍晉三訪美,那一場「握手殺」至今令人難忘。
川普寬厚的手掌像鉗子一樣鎖住安倍的手,猝不及防的猛拽讓日本前首相幾乎失去平衡。他那尷尬的笑容,失去血色的右手,像極了那些在川普大廈談判室敗下陣來的商業對手。
這不是外交失誤,而是精心設計的權力展演——正如川普在《交易的藝術》中強調的:
「如果你與眾不同、出格,媒體就會報導你。」
在交易中,動作比語言更響亮。七秒鐘的肢體控制,勝過七小時的外交辭令。
當然,川普的雙手並非無往不利,在老仙莫迪面前,在馬克龍面前,在葡萄牙總統德索薩面前,也有吃癟的時候,正如不是每一次交易都會成功。
何況,由於經常握手,加上血管老化,川普手背已經淤青了。
03
肢體語言恰似一面稜鏡,折射出人際交往的複雜性。
普通人進不去白宮,沒必要在政治問題上選邊站隊,也不必關心川普的身體健康,鹽里沒你醋里沒你,但不妨觀察政客會晤時的攻守之道,取其精華,在生活場景中打磨自己的體態和儀表。
手勢的精準運用能增強說服力。川普的三角手勢暗含結構化思維,普通人談話時可嘗試思想可視化:討論方案時指尖輕觸呈三角形,分析利弊時手掌適度擺動;但是,需克制攻擊性手勢,避免呈現指尖戟指,給對方造成壓迫感。
開放式姿態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澤連斯基環抱雙臂的防禦姿態,在心理學中被解讀為抗拒、不安,用郭德綱的話說:這孫子心裡沒底。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商業談判,儘量讓自己鬆弛下來:雙肩自然下垂,手掌輕搭桌面或身側,這種既不設防又不冒犯的中間態,恰似給對話留出氣口。
平時多健身。想要臉不垮,就多練後背,保持良好的體態。
日常可對鏡練習體態四重奏:清晨整理衣裝時校準肩線,會議前調整座椅高度,社交時注意手臂位置,重要對話後復盤肢體記憶。
將這些細微訓練積累起來,終將沉澱為合宜的肢體語言,將內心的篤定,外化為可視的從容。
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