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的發展模式,不適合所有國家,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俄國地大物博,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廣袤的西伯利亞擁有數不清的資源,所以他們完全可以靠販賣資源混上幾百年時間。
有人說,不對啊,俄國也不肥啊,GDP總量不是和咱的一個省差不多嘛?實際上俄國肥不肥,得看寡頭們在海外有多少資產。
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以後,俄國經濟開始了休克療法,大量國有資產落在了寡頭手裡,即便到了21世紀,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巨額的財富已經流失到海外了。哪怕是這樣,俄羅斯在21世紀經濟依舊可以穩步回暖,這就是地大物博的底氣所在。
但是俄國周圍的小弟們,可就沒這麼好命了。他們沒俄羅斯那麼大的地,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往外賣,所以這條路他們根本走不通。
俄國的小弟們,普遍比較窮困
哪些國家是俄國的小弟呢?你非要拽著人家問,人家肯定不承認。畢竟都21世紀了,大家都是獨立主權的國家,哪來的大哥和小弟之分呢?
但實際上,從歷史糾葛與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前蘇聯的那些加盟國,都能被稱之為俄國的小弟。尤其是和俄羅斯緊密接壤的前蘇聯加盟國。
其次,二戰以後,跟著蘇聯混了接近半個世紀的東歐華約成員國們,其實也能算是俄國的小弟。畢竟按照蘇聯模式混了半個世紀,經濟模式就算改了,可緩衝還在,一時半會兒很難有質的改變。
那麼這些國家的經濟,究竟發展得如何呢?其實相對來說,都不怎麼樣。尤其是緊挨著俄國的前蘇聯加盟國。
俄白烏這三個國家的經濟,大家有目共睹。基本上就是上不去,也下不來。其中俄國由於地盤大資源多,勉強還能撐著。烏白兩國的經濟,的確有些慘。
就拿2023年的數據來看,烏克蘭GDP總量在1700億美元左右,人均GDP在4500美元左右。白俄羅斯總量在700多億美元左右,人均在7800美元左右。
外高加索三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是前蘇聯成員國。這3個國家的經濟同樣不怎麼樣,總量分別是300億美元、240億美元、720億美元,人均分別是8000美元、8000美元、7000美元。
中亞五國,也就是內陸的五個斯坦,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國家的總量分別是2600億美元、139億美元、120億美元、1000億美元、600億美元,人均分別是1.29萬美元、1900美元、1160美元、2800美元、8200美元。
乍一看,哈薩克斯坦的經濟還是相當不錯的啊。畢竟哈薩克斯坦是前蘇聯加盟國中,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人家境內的資源非常多,還是比較符合俄羅斯的發展模式的。唯一的缺點就是交通嚴重依賴鄰國,畢竟他們是一個純內陸國家。
唯一比較富的則是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國是當年蘇聯面對歐洲的門面,早年發展就比較好。蘇聯解體後,它們又積極融入歐洲,成為了歐盟的一分子,經濟發展速度,的確比蘇聯其他加盟國快得多。
俄國模式,不適合小弟們的發展
哈薩克斯坦地大物博,擁有大量的資源,按照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確也能把經濟發展起來。但是哈薩克斯坦對外的依賴程度很高,就算你有很多資源,如果鄰居不讓你運,那也是白搭。
比如說之前哈薩克斯坦打算直接將天然氣賣給中國,但俄羅斯堅決反對。俄羅斯的要求是,中亞的天然氣必須要取道俄羅斯,再由俄羅斯統一運送到中國。要不是俄烏戰爭拖住了俄國,類似的情況會非常多。
除了哈薩克斯坦之外,其他的小弟們,其實壓根不適合俄國的發展模式。
俄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糧食、資源以及重工業。
首先,小弟們的地盤都不算大,適合種糧食的小弟,除了烏克蘭以外,也沒有太突出的。所以糧食出口這條路,大多數小弟不適合走。
其次,小弟們地盤小,資源自然也少,能保證自己夠用就不錯了,指望著出口掙錢難度是比較大的。再說了,有些小弟想要出口資源,也得看看對方是不是大哥的客戶啊,撬大哥客戶,你怕是活膩歪了。
此外,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絕大多數重工業產業,小弟們壓根就沒分到多少。所以讓小弟們走重工業發展這條路,幾乎也沒可能。
總體來說,這些小弟們壓根就不適合按照俄國的發展模式來發展自身的經濟。所以如果不想辦法跳出這種發展怪圈,就得想辦法做好思想工作,安貧樂道,否則會出亂子。
為了俄國的安全,誰也不准跑
小弟們跟著俄國混,無非是想過上好日子。蘇聯的時候,雖然大家經濟條件一般,但自豪感是很強的。畢竟蘇聯是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國家。
不過蘇聯解體以後,小國寡民的小弟們,沒有了過去的自豪感。而繼續跟著俄國混,也發展不好經濟,這個時候矛盾自然會越來越多。
舉個例子,富裕國家的人,到貧窮國家去玩,會發現手裡的錢購買力非常高,可以享受到各種本國享受不到的服務。時間一長,貧窮國家內部的人就會開始反思,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是不是上頭領導無方?知識分子會思考得更深,會不會是發展模式有問題?
一旦到了這種地步,都不需要有外界的力量,他們自己內部就會形成一股力量,要求改變發展模式。大到國家如此,小到企業也是一樣。如果集團內部,缺少思考和及時糾錯的人,那麼這艘大船所面臨的結果,只能是沉沒。
不過,有時候發展模式,也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會面臨重重阻撓和壓力。
俄國的小弟們,多數也是身不由己。因為俄國作為一個大國,需要絕對的安全,那麼周圍必須要有足夠的緩衝區。小弟們就是最好的緩衝區。
俄國西邊要有烏克蘭、白俄羅斯作為緩衝區,西南要有外高加索三國作為緩衝區,南部要有中亞五國和外蒙作為緩衝區。
按照俄國的要求,這些地方的小弟們,不說完全按照俄國的發展模式去發展,至少別滋生出和俄國截然相反的發展模式。既然你發展不好,那就依賴俄國發展唄,只是比俄國發展要慢一些,這難道你還接受不了嗎?
因為一旦發展模式與俄國相反,那麼未來的思想也會和俄國相反,到時候就會成為反俄的前沿陣地。因此,哪怕小弟們過不上好日子,也不能輕易擺脫俄國的束縛,這就是俄國特有的大國思維。
這個問題不解決,類似俄烏的矛盾還會發生
很多人在糾結俄烏戰爭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嗎?是烏東的8年戰爭嗎?其實這些都是表面問題。
俄烏戰爭的底層邏輯,就是烏克蘭想要擺脫俄國的束縛,尋求一條更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但俄國不允許。
烏克蘭如此,喬治亞如此,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類似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除非俄國能憑藉一己之力,讓全球經濟停滯甚至倒退,大家都過苦日子,任何發展模式都不利於經濟發展,那小弟們也就不會東思西想、朝秦暮楚了。但這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