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白宮突發「重大外交事件」,局勢驟然生變,和平希望瞬間擱淺。保守派歷史學家維克多·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撰文《澤連斯基風波的十個看法》(Ten Bad Takeaways from the Zelenskyy Blow-up),現翻譯成中文,供大家參考。
維克多·戴維斯·漢森(1953年9月5日出生)是美國古典學家、軍事歷史學家和保守派政治評論員。他曾擔任《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國家評論》、《華盛頓時報》等媒體的現代和古代戰爭和當代政治評論員。他是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古典文學名譽教授、胡佛研究所馬丁和伊利安德森古典文學和軍事史高級研究員,以及希爾斯代爾學院客座教授。漢森於2007年被喬治·W·布希總統授予國家人文獎章,並於2007-2008年被總統任命為美國戰爭紀念碑委員會委員。
澤連斯基風波的十個看法
1.澤連斯基似乎沒有意識到,或者故意忽略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他最親近的盟友——西方全球主義者、美國左派和歐洲政客——在2025年已無力真正幫助他,而他刻意疏遠甚至試圖羞辱的那些人,才是真正有能力拯救烏克蘭的人。如果他是被「歐巴馬-柯林頓-拜登」這幫人指使著對抗川普,那只會讓局勢更加惡化,因為這些人的利益從來不等同於烏克蘭的利益,儘管他們假裝如此。
2.澤連斯基表現得好像烏克蘭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完全一致,所以他不斷強調自己是在「為自由世界而戰」,儘管他自己也嘲諷美國與烏克蘭之間隔著兩大洋。事實上,美烏確實有許多共同利益,但絕非全然一致。川普希望通過「重置」美俄關係來重返亞太,而不是在俄羅斯的家門口上演類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核緊張對峙。他更希望儘快結束這場已經變成「烏克蘭版史達林格勒」的消耗戰,以免陷入更大的危機。
3.歐洲(以及加拿大)現在大聲宣稱要獨立於美國,打造「強硬反擊力量」,但這不過是空談。要做到這一點,歐洲必須削減社會福利、大規模開採本土能源、發展核能、拋棄綠色執念,並將GDP的3-5%投入國防。但現實是,美國不僅承擔了北約16%的預算,還承受著來自歐洲的關稅不平衡(歐盟對美貿易順差高達1600億美元),同時充當「世界警察」,保護全球航道,防止恐怖主義與流氓國家破壞歐洲的全球商業網絡。此外,美國的6500枚核武器事實上也成了歐洲的保護傘。
4.澤連斯基必須清楚,過去那些被認為是「停戰不可逾越的障礙」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悄然解決。烏克蘭如今比大多數北約國家武裝得更好,但仍不會加入北約;而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會給予烏克蘭足夠的軍事支持,讓其奪回頓巴斯和克里米亞。現在唯一的問題是:
普京願意撤退到多大程度?
如何阻止普京再次入侵?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在烏東地區設立一個烏克蘭-美歐聯合開發的經濟走廊,同時建立類似朝鮮半島的「非軍事區」;再加上烏克蘭繼續維持目前的軍事力量,確保普京不敢再發動2008年或2014年式的入侵,因為這次戰爭他已經付出了100萬傷亡的代價。
5.如果美國不再提供大規模援助,澤連斯基的選擇有哪些?等待四年後民主黨重新執政?指望歐洲重新武裝自己?期待民主黨在國會奪回多數席位,再次策劃一個「川普版彈劾門」?還是放下自尊,回到白宮,簽署稀土礦產合作協議,讓歐洲國家加入(但他們真的願意在烏克蘭部署地面部隊嗎?),並寄希望於川普能像2017-2021年那樣警告普京,不要輕舉妄動?
6.如果停火協議、商業協議和歐洲的地面部署落實,烏克蘭是否會舉行大選?如果會,澤連斯基和他的政黨還能贏嗎?如果不會,新政府是否會透明地公布西方援助資金的真正去向?
7.澤連斯基或許應該向內塔尼亞胡學習。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態度比川普對烏克蘭強硬得多,暫停軍援、要求停火、敦促組建戰時聯合政府,並因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造成的「附帶損害」而多次施壓。然而,內塔尼亞胡始終巧妙地應對拜登的敵意,保持了美以關係的穩定,並且在訪美時展現出極高的外交禮節。反觀澤連斯基,他不僅在白宮公然打斷川普,還當眾試圖糾正他,顯得既無禮又不識時務。
8.如果烏克蘭真的惹惱了美國,那它的戰略選擇是什麼?指望歐洲嗎?對抗一支正在恢復實力的俄軍嗎?還是繼續丟失更多領土?澤連斯基手裡究竟有什麼「王牌」,讓他自信滿滿?
9.回看那場50分鐘的會談,大部分時間其實進行得相當順利,直到澤連斯基開始糾正萬斯,接著又直接挑戰川普。他的語氣、肢體語言、以及不斷打斷對方的行為,表明他完全把川普當成了另一個順從的拜登,誤以為這位新總統依舊是個「揮金如土的傀儡」。而對於一個自詡老練的世界級領導人來說,這種誤判實在太過天真。
10.2025年3月已經不是2022年3月了。烏克蘭在當時成功守住基輔,被世界稱頌。但如今,三年過去,烏克蘭已付出了150萬人的死傷代價,澤連斯基也不再是那個全球追捧的戰爭英雄。他推遲了選舉,關閉了反對派媒體和政黨,暫停了公民基本權利,並在2022年春天曾有機會以平等姿態談判時選擇了拒絕,如今在2025年春天依然如此,儘管局勢對他已極為不利。
澤連斯基,你究竟要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