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一場大變局的結局!李嘉誠看到了更遠未來

—老乾體v:李嘉誠早留了「後手」

因為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其中涉及中美兩國均很關注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李嘉誠被官方定義為最高級別的「背叛」:不顧民族大義、「出賣全體中國人」。

半個世紀前的改開,李嘉誠是第一批投資大陸的海外企業家,曾受到小平等領導人接見。他的行為被廣泛讚譽,認為他站在歷史趨勢正確的一邊。

下面這張照片來自香港大公報,這家媒體也是這次亮劍的輿論先鋒,三天六評,身量堪比當年「九評蘇共」,創下了歷史記錄。

除了營商,李嘉誠在大陸捐資做了不少慈善事業,包括早在1981年捐資120億港元建設汕頭大學。

這所學校是大陸唯一私人資助的公立大學,雖然行政級別不高,但在開放程度上,很多公立高校難以望其項背。

但有人發現,李嘉誠在內地的所有捐助項目,從來都沒有以個人命名過。

包括在香港討論捐建汕頭大學時,有人提議「為什麼不把它命名為李嘉誠大學呢」?

李嘉誠的回答是:「一個學校的名字應該代表其教育理念和學術精神,而非單一個人。」

隨即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將即將建成的大禮堂以李嘉誠的名字命名。李嘉誠回答:「現在掛我的名字,將來如果有一天摘掉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1981年,廣東的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而內地有些地方連農村土地承包都沒展開。

這就是李嘉誠對人、組織、時間的看法。如果是個棋手,有人看一步,有人看9步,而他看到了結尾、看到了底牌。

他有他的認知框架和歷史眼光的穿透力。

他看到了即將到來的輝煌改革開放五十年這一足以改變全球面貌的澎湃力量。

他也看到了更遠的未來,即一場大變局的結局。

很不幸。

非常不幸。

早在半個世紀前,他又看對了。

所以有時候,與其聽一個政客大言炎炎,還不如看一個企業家怎樣預判未來。

這一生,他看人、看事、看歷史,幾乎從無走眼,「超人」之名,絕非浪得。

寫家傳久了,我對歷史的感慨就特別多。有些成功的企業家,祖上多半是地主、資本家或讀書人。真正社會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的,確屬鳳毛麟角。

而這些年碰到的一些倒了血霉的企業家,其命運在歷史上其實有先例。但他們缺乏李嘉誠的機緣去穿透更遠的歷史,結果被時代的戰車撞得粉身碎骨。

如果說誰最懂得「不忘初心」,李嘉誠絕對算得上一號。

還有一個開發商,不管你怎麼罵,甚至挖他祖墳,也絕對算得上一號人物,那就是潘石屹。

抗戰中,他伯父死於中條山戰役,其黃埔畢業的祖父死於土改,潘本人幼時經常被罵狗崽子。

在這場長達三十年的房地產財富盛宴的結尾,成功自保的開發商,唯有李嘉誠和潘石屹。

說難聽點,他們早有預感;說好聽點,他們都是有非凡歷史穿透力的人。

像李嘉誠,該進則進,該撤即撤,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中國改開年代,儘可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己;碰到川皇這種時代,只能盡力自保獨善其身。

在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果一個國家都沒法保住自己的一衣帶水戰略,而指責一個加拿大籍華人企業家的自保行為是背叛祖國、不願挺身而出選邊站,先不說法律層面,哪怕在道德層面,也能顯出高下。

更不用對歷史的感知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老乾體v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321/219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