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支由義大利比薩大學科拉多·馬蘭加和英國思克萊德大學菲利波·比昂迪組成的團隊宣稱,在埃及吉薩金字塔群下方發現了「規模龐大的地下城市系統」。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但隨之而來的科學爭議也讓其真實性蒙上陰影。
研究團隊聲稱,他們通過結合衛星雷達與地震波振動數據,構建了地下三維圖像。結果顯示,三座金字塔下方存在八根垂直圓柱形結構,深度超過640米,下方另有延伸至地下約1.2公里的未知構造。團隊發言人妮可·奇科洛表示,這些圓柱體可能是通往地下線絡的入口,並推測其與古埃及傳說中的「阿蒙提大廳」存在關聯。此外,他們還提到發現螺旋形通道、立方體空間及五層斜坡屋頂密室等複雜結構。
然而,這一未經同行評審的研究遭到多方質疑。美國丹佛大學雷達考古專家勞倫斯·科尼爾斯指出,現有技術難以穿透如此深度的地層,「地下城市」的結論存在「嚴重誇大」。他解釋稱,雷達在乾燥沙質土壤中的有效探測深度通常不超過30米,即便存在古老洞穴或儀式性坑道,也應是小型結構。科尼爾斯以瑪雅文明為例,認為金字塔建造者可能利用原有洞穴作為宗教象徵,但規模遠非「城市」級別。
爭議焦點還集中在技術細節上。研究團隊未公開原始數據和分析軟體,僅通過發布會展示成果。科尼爾斯坦言:「若基礎方法不透明,任何解讀都需謹慎。」他建議通過針對性挖掘驗證,並強調「科學本就是在爭論中推進」。
值得注意的是,團隊成員背景引發額外關注。科拉多·馬蘭加長期研究UFO現象,曾在網絡節目中討論外星人議題;而菲利波·比昂迪專攻雷達技術,二人曾於2022年在《遙感》期刊發表論文,宣布在哈夫拉金字塔內發現密室與斜坡結構。此次研究雖採用升級技術,但未提供更多跨學科支持證據。
吉薩金字塔群建於4500年前,包括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哈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研究團隊重點考察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據稱存在與熱異常相關的構造。埃及考古界對此保持沉默,而社交平台已掀起熱議,甚至有美國議員轉發相關消息。
目前,團隊計劃在2025年繼續研究,但科學界普遍認為,唯有實地勘探才能揭開謎底。這場爭論不僅關乎技術可信度,更觸及古文明研究的方法論邊界——當尖端科技遭遇傳說敘事,嚴謹驗證仍是不可逾越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