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人們常說:「凡人畏果,菩薩畏因。」
惡緣造惡業,善緣有善果。因果輪迴,誰也躲不過。
今日種種遭受,皆是自己昨日種種選擇。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你給別人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傷害別人,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四十二章經》中說:「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而墮其面。」
不論你傷害的是誰,實際上都是在傷害自己。即使你現在毫無知覺,但總有一天它會繞回來。
《百喻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愚人,因與人結仇,卻想不出報復的辦法,整日悶悶不樂。
於是有人告訴了他一個害人的咒語:「毗(pí)陀羅咒可以害人至死,不過一旦使用,你自己就會先死去。」
愚人一聽,卻是歡喜極了:「請您教教我!只要能傷他,我先死也願意!」
果然,愚人使咒先害死了自己。
古印度語中,毗陀羅有「起屍鬼」的意思,念此咒能起死回生,但活過來的屍體往往會先殺死念咒的人。
故事中的復仇者,只想著害人,恨意蒙蔽了雙眼,所以不擇手段。殊不知,果報終是降臨在了自己的頭上。
《太上》有云:「夫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人生在世,不論何時都要心存敬畏。做下的惡行,瞞得住所有人,卻瞞不過老天。
起心動念皆是惡,那就是在造惡業,即使惡報未到,但惡果已經種下,早晚會有大禍。
做人,傷害別人,最終一定會傷害自己。
心中裝滿怨恨,就會被怨恨禁錮。心中都是歡喜,人生才能處處逢喜事!
天道有輪迴,報應從不爽。
一個心懷怨恨的人,下場一定不會太好。只有心寬不計較,才能種下善因,收穫善緣,福祿自來!
對別人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有道是:「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
善待他人,即使不見回報,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福德。
唐朝有一個人,即將任職江南縣令。
出任前,一個算命先生問他:「你壽數將盡,明年七月就要到頭了,怎地還要去那麼遠的地方作官呢?」
他回答:「我還有個女兒未出嫁,得給他攢點嫁妝。」
到任後,這位縣令買了一個婢女,問起婢女的家世,才知婢女父親原是自己的老朋友,因兵寇作亂,遭此劫難。
縣令心下唏噓,感嘆婢女遭遇,於是將積攢下的嫁妝全數給了婢女,並許了一戶善良的人家。
任職十年期滿,縣令返回家鄉,算命先生與他重逢嚇了一跳:「你明明壽祿將盡,怎地一點事也沒有?」
當得知他出嫁婢女的事後,算命先生才恍然大悟:「看來,你的福壽是不可限量了。」
果然,這位縣令不僅高壽,而且家庭和睦興旺,子孫代代有福。
善待他人,是在積德。越是善良的人,福報越重。
老話常說:「富貴有命,生死在天。」
可這個天,不在天地,而在人心。人心善良,陰德就會充盈,自然能衝破五行命運。
善心得好報,善待生福光。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有福之人,不是只想著給自己積福,而是在盡全力幫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福德深厚。
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定數。你善待一切,就會被一切善待!
你怎樣對待別人,最後一定回報在你身上
經云:「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造惡得惡,行善得善,果報即使沒有顯現,但一定不會消亡。
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過去,有個年輕人出門經商,途中發現一位女子在河邊痛哭。
詢問得知,她賣掉家中最後一隻母雞,想買柴米,不料換來的卻是假銀兩。擔心自己不是被丈夫打死,就是會餓死,倒不如早早投水去了好。
年輕人聽完,告訴她:「我能辨別銀錢真假,你拿來讓我瞧瞧。」
於是拿起銀錢左右看了看,趁女子不注意從自己身上掏出一塊真銀錢說:「你看錯了,這是真錢,放心拿去買柴米吧。」
女子半信半疑,但見那錢果真買來了柴米,於是歡喜離開。
年輕人繼續前行,卻趕上戰亂,流箭四射,忽然一箭射中自己左胸,應聲倒下。
誰知自己只是胸口微痛,用手一摸才發現,這一箭恰好射在了那個假銀錢上,救回了自己一命。
世間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吉凶福禍,一切的背後,都是因果。
與人為惡,報應不爽;與人為善,就是在廣種福田。
地球是圓的,把善良送給別人,老天就會送給你福報。
這就是佛家常說的「業力不可思議」。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循環,你怎樣對待別人,最後都會回報在你身上。
佛經告訴我們:「福報是自己修的,痛苦是自己找的。」
人可以不富有,不聰慧,卻不可以折福損福。
種好福田,修心修行,你只管善良,因為一切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無論什麼時候,都請你保持善意,老天一定不會虧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