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派視角下的"對等關稅"
一、自由市場並非無條件的無防禦地帶
奧地利學派自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以來,堅定主張自由市場、自由貿易與貨幣競爭的制度框架。但我們也必須明晰:
"自由"是一種基於普遍私有產權尊重共識、自願交換與法治契約基礎上的秩序結果,而非抽象理想狀態的投影。
當一個國家(比如現在的美國)面對來自外部的非市場力量侵蝕(如補貼、操控貨幣、環保豁免、強制技術轉讓),則該國若仍堅持開放貿易,無異於自動解除自身所有博弈手段。這不僅無法激發經濟協調,反而加劇結構性失衡與資源錯配,陷本國於長期空心化與技術依附中。
換言之,自由的前提是對非自由行為的抵禦能力。對等關稅正是這一能力的表現形式。
二、自由貿易必須建立在對等秩序之上
自由貿易的理想,是在貨幣中立、生產不扭曲、信息對稱的市場中,通過比較優勢實現帕累托改進。但現實中的全球貿易,早已偏離這一框架:
國家補貼製造;
匯率長期操控(特別是人民幣);
環境與勞工標準競爭失衡;
專利制度的掏空與盜用;
外匯存底武器化(如中共用美元買美債,再反哺出口商);
這一切,使得"比較優勢"演變為"政治優勢"。在這樣的非對稱秩序中,奧地利學派並不主張消極接受。正如米塞斯在《干預主義批判》中所強調:
"當市場信號遭遇權力壓制時,不作為並非中立,它反而構成了對秩序的縱容。"
因此,川普先生的"對等關稅"並不是凱恩斯主義式的保護主義,而是一種限度內的反干預機制,它旨在喚醒對方市場的真實價格信號,使交易關係重回理性,就是在維護自由貿易。
三、次優機制中的自發秩序重建嘗試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並不尋求永久隔離世界市場,而是以臨時壁壘迫使結構調整。這符合奧地利學派的"次優策略"理論:
當制度環境不純粹自由時,個體/國家可以採取有限手段,恢復行動空間,直至市場自發機制可以重新發揮作用。
比如說:
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引導部分製造業回流本土或轉向第三國;
重構美墨加產業鏈,形成成本+安全性並重的供應關係;
激勵企業對"非市場風險"重新評估,如強制技術轉讓、原材料依賴等;
通過貿易摩擦打開重新談判窗口,從而重塑"交易的邊界條件"。
這並非"干預主義回潮",而是通過談判威脅的手段,促成未來更可持續的自由交易環境。正如哈耶克所言:
"在通往自由秩序的道路上,某些規則性干預並不等於否定自由本身,而是對無規則狀態的矯正。"
四、技術異化與就業結構:對個體行動者的回應責任
奧地利學派強調"人是行動者"(actor),他以目的為導向,做出價值判斷與選擇。而在AI技術大潮之下,舊有分工結構正在崩潰:
1.自動化替代低端人力;
2.高端技術崗位不具備普遍遷移性;
3.中間層製造崗位長期外包,致使本國工人階層被拋棄。
而自由主義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自動讓渡市場決定",而在於保留個體適應、轉換、提升的行動通道。我們可以看到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產業重構策略:
1.重啟中端技術型崗位(電池、汽車、基礎製造);
2.鼓勵藍領向"熟練技工+技校教育"轉型;
3.降低對AI不可替代崗位的邊緣依賴;
4.避免"全民福利替代勞動"的凱恩斯式救濟陷阱;
5.這是典型的"用短期干預換取個體行動力復甦"的策略安排,符合米塞斯與博姆-巴維克對"人力資本"與"結構性演進"的定義。
五、關稅作為主觀風險定價的替代工具
自由市場之所以高效,是因價格機制能準確傳導資源稀缺性。但在全球供應鏈中,"價格"往往被掩蓋以下因素:
1.戰爭風險(如俄烏衝突對能源與糧食的破壞);
2.政治依賴(如中國封控造成美企斷供);
3.合規風險(如ESG規則差異);
4.制度穩定性(如國進民退、財產隨政權波動)。
這些"非價格性成本",難以通過正常市場反映。而"關稅"正是對這些風險的一種替代性明示機制。當政府在關鍵領域如稀土、晶片、電池等施加高額關稅,實質上是告訴市場:
"此地風險高,你應做出主觀判斷。"
這正是奧地利學派所強調的未來不確定性與個體主觀預期的結合點。
六、警惕長期國家干預的路徑依賴陷阱
儘管我們為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策略找到理論正當性,但我們也必須強調"干預不應成為慣性"。任何暫時性的糾偏措施,若未及時退出,將產生以下後果:
1.企業形成"政策依賴",喪失效率提升動力;
2.政府主導製造資源配置,轉向重商主義路徑;
3.民眾將市場失靈歸因於自由,而不是干預扭曲;
4.持續的報復性關稅將演化為"新貿易壁壘";
因此,奧地利學派最終仍主張:
"貿易應以私人契約為基礎,關稅政策必須有清晰退出機制,並以重建自發秩序為目標,而非替代之。"
結語:川普關稅的奧地利式兩難與希望
若堅持自由而不抵禦對手干預,則陷於空心崩潰;
若全面干預,我們的國家則有可能墮入國家資本主義之網。
"對等關稅"是兩害之間的權衡,是奧地利學派面對現實制度失衡時的自我調整,既不是復古保護主義,也非技術官僚主義的"政策工具",而是一場主權、理性與行動自由的再平衡嘗試。
真正的自由,不在於你能開放什麼,而在於你敢說"不"以換回未來更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