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3個海淀牛娃:10年後的北大學霸,竟成了普通人

北京海淀區,「六小強」是每個母親心中最理想的學校。

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幾乎是每年的「門檻」,如果能進入這幾所學校讀書,考上名牌大學的希望更大。

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霸,常常是社會競爭的中堅力量,成為家長心中最理想的「成功典範」。

然而,成功難道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或者一張入學通知書就能輕鬆定義的嗎?

前兩年,一部名為《真實生長》的紀錄片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六小強」之一的十一學校的三位學生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們從青澀到成年的蛻變的全過程。

這三位孩子,背景、性格、夢想和選擇的道路截然不同。那麼,十年後,他們都在經歷怎樣的人生呢?

紀錄片中,周子其是高中時最耀眼的學霸。

鏡頭下的他,意氣風發,滿懷理想,通過努力後,最終如願考入了北大的歷史系。

然而,現實對周子其來說卻充滿了挑戰。

曾經他一度自信滿滿,認為憑藉自己的才華和聰明才智,前途定會一片光明。

但步入大學後他很快發現,歷史系所研究的內容和他想像中的完全不同,甚至讓他逐漸感到無聊。

於是,他開始修雙學位,學習經濟學,嘗試拓寬自己的視野。

然而,儘管他努力追尋新的方向,卻始終無法找到內心真正的熱愛和興趣。

社會的變動和那幾年的特殊性,也讓他的職業生涯陷入了困境。

那些曾經高高在上的期望和理想,在現實面前卻化為了泡影,雖然曾是學霸,曾考入北大,可是對未來他深感迷茫。

與周子其的困惑不同,陳楚喬的成長道路顯得更加自由和寬廣。

她成長在一個不太焦慮的家庭,父親沒有給她太大的壓力,反而經常鼓勵她,勇敢選擇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不過,陳楚喬並沒有選擇輕鬆的「兜底」機會,而是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十一學校。

在這裡,她度過了一段自我探索的歲月。

她的學習成績並不是最突出的,就在她迷茫時,發現自己適合創作,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後來陳楚喬轉入了出國辦,一邊為留學做準備,一邊和同學們搞創作,拍攝電影等等。

最終,陳楚喬選擇赴美留學。

在紐約,她所做學的一切,都是來自內心的渴望,儘管藝術生的路註定不平坦,但她已經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所以說,陳楚喬的路註定會越來越明朗。

記錄片中還有一個叫李文婷的女孩,來自山西普通家庭的她,和陳楚喬、周子其有很大的不同。

出身小地方的她,沒有那麼多的選擇,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

所以李文婷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成績是她必須走的路。

為了學習,李文婷不像其他同學那樣沉迷於各種社團和活動中,而是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她的家境並不富裕,父母的期望也沒有那麼高,但她深知,只有通過知識和努力,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

經過努力後,陳文婷的成績不斷提升,最終成功考入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大學畢業後,她順利地進入銀行工作,過上了穩定而幸福的生活。

這三位孩子的人生軌跡看似各自不同,卻都展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那就是:

成功並不只有一種標準,努力並不一定等於順利,選擇和機會常常比努力本身更為關鍵。

周子其的才華、陳楚喬的勇氣和李文婷的踏實,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和潛力。

但最終決定他們命運的,除了聰明才智和努力外,還有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以及對現實的應對能力。

或許,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走上所謂的「成功之路」。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成功不僅僅是成績的數字,也不僅僅是考試的分數,其實生活中的選擇比我們想像中的更重要。

周子其、陳楚喬和李文婷,雖然各自走的路不同,但最終的結果卻都證明了了一個道理:

人生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選擇了什麼起點,而在於能否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勇敢面對變化,擁抱未知。

其實們,每個孩子的成長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關注他們的成績和進步,更要教會他們如何面對挫折。

畢竟人生並不是一條固定的直線,它充滿了起伏和變數。

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但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如何在挑戰面前保持冷靜,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所以說,優秀的家長,不應該只盯著成績單,應該更注重培養孩子適應為了能力。

真正的成功,是擁有不斷追尋和擁抱變化的勇氣,是在風雨中學會自洽的智慧。

正如周子其所說:「我不能說成為了當時想要成為的人,但還在往那個方向走,因為只要還在前行,人生就有希望。「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砍柴書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14/221895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