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灣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反應堆 美國正在終結DEI,而台灣將重演嗎?

台灣能源將出現危機嗎?安全重要還是環境保護重要,引發思考!美國正在終結DEI,而台灣將重演嗎?

台灣最後的核反應堆,台灣核三2號機,5月17日下午降載,18日凌晨停機。法新社說,關閉其最後一座核反應堆,引發人們對依賴能源進口及易受中國潛在封鎖影響的擔憂。

中央社消息,台灣電力公司(周五)表示,核三2號機明天下午開始降載,晚上10時機組解聯,18日凌晨零時前將熱功率降至零,進入停機狀態;預計兩天後,可開始將燃料棒移出爐心,先放在用過燃料池,移出時間約需1至2周。

半導體工業

法新社15日報導說,台北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但其住宅、工廠和重要的半導體工業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化石燃料。

台灣總統賴清德所屬的民進黨長期以來一直承諾要讓台灣擺脫核電,而主要反對黨國民黨則認為有必要保留核電供應以確保能源安全。

在台灣屏東縣南部,馬鞍山核電廠營運了40年。現在這個深受遊客喜愛的地區遍布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

2024年,核電僅占台灣電力供應的4.2%,但一些人擔心馬鞍山核電廠的關閉將導致電力供應問題。

41歲的 Ricky Hsiao在附近經營一家民宿,他說:"台灣很小,目前沒有其他自然能源[......]可以替代核能。

他告訴法新社記者:現實情況是,台積電和其他大公司需要大量電力。如果電力不穩定,他們就會離開台灣"。

福島陰影

相反,兩個孩子的母親凱瑞-陳(Carey Chen)擔心發生類似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災難,因為台灣和日本一樣經常發生地震。

40歲的陳女士告訴法新社記者:「如果我們能找到其他穩定的能源,為了每個人的安全,我贊成建立無核區」。

在20世紀80年代的核能高峰期,核電占台灣能源生產的50%以上,全島有三座核電廠運行著六個反應堆。

由於福島核泄漏事故引發的擔憂,一座在建核電站於2014年關閉,兩座核電站在營運許可證到期後於2018年至2023年間停止營運。

台灣的大部分能源來自化石燃料,到2024年,液化天然氣(LNG)占能源結構的42.4%,煤炭占39.3%。

可再生能源僅占11.6%,這個占比和政府要在2025年達到20%的目標相去甚遠,且有時會遭到當地社區的反對。

總統保證,即使耗電的人工智慧(AI)不斷發展,現有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發電廠的新機組將替代馬鞍山核電廠的生產,能源供應仍將保持穩定。

相反,控制議會的反對黨周四批准了一項延長台灣核電站壽命的法律。

國民黨議員葛如鈞(Ko Ju-chun)告訴法新社:"在我們發展技術、國防和加強國家安全時,這是一個不應該被排除的選項"。

環保人士並不認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可再生能源足以讓台灣實現自給自足。

同時,日本計劃到2030年將核能發電比例提高10%,韓國也主要使用核能,而台灣卻與這些鄰國背道而馳。

馬鞍山核電廠所在的恆春鎮的鎮長尤史經(Yu Shih-ching)感慨道,我們認為核電是必不可少的。這位國民黨籍鎮長對核電站為當地經濟帶來的就業機會和活力表示讚賞。

入侵風險

法新社這篇報導說,面對北京封鎖和入侵的風險,台灣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似乎也特別成問題。

中國認為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加強了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

今年4月,北京在演習中模擬了對台灣重要港口和能源基地的打擊,以及對該島的封鎖。

台灣政府的數據顯示,在封鎖情況下,島上的液化天然氣和煤炭資源分別足夠生存11天和30天。

台灣清華大學能源專家葉宗洸(Yeh Tsung-kuang)警告說:"沒有核電,我們的能源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這將損害我們的國家安全。

據中央社說,至於重啟核電的可能,仍待主管機關修訂核管法子法確定安全檢查程序,才能進一步評估。

據維基百科介紹,台灣自1970年代開始,為了應對日漸嚴峻的電力用量而開始使用核電,並由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先後興建3座核能發電廠投入商業運轉。

截至2020年,台灣的核電裝置容量為300億度,占台灣總發電量12%、能源消耗8%。但隨著三哩島事故之後,世界發生多起嚴重核事故,台灣開始出現反核運動,而1980年代開始籌建的核四廠尤其成為焦點,並衍生出長達40年的「反核四運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18/222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