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每天都用的保鮮袋恐致癌 集體訴訟曝光致命真相

微波爐「叮」的一聲過後,熱騰騰的飯菜里可能藏著422萬個隱形殺手!

一份最新的集體訴訟揭露,全美超2億家庭使用,號稱「微波加熱安全」「冷凍安全」的Ziploc保鮮袋,可能在日常使用中釋放出大量致命的微塑料

這起由加州居民切斯洛(Linda Cheslow)提出的51頁訴狀指出,Ziploc冷凍袋、滑扣冷凍袋、滑扣儲存袋,以及各式Ziploc塑料容器,在微波爐加熱三分鐘內,每一平方厘米塑料就可能釋放多達422萬個微塑料顆粒,以及驚人的21.1億個奈米塑料顆粒。

這些塑料製品在正常使用時可能會分解,釋放出微塑料和奈米塑料顆粒。這些微小顆粒不僅可能污染食物,還可能潛入人體,帶來嚴重健康隱患。

什麼是微塑料?簡單來說,就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它們和癌症、心血管病、內分泌干擾、甚至生殖系統問題有關。

而最新一項對人體樣本的對比研究顯示,從2016年到2024年,人體內微塑料含量暴增了50%。

不僅如此,科學家還在高達7到30倍的大腦樣本中發現了比肝臟或腎臟更多的微塑料,而且痴呆症患者體內的含量更高,骨髓里也能檢出聚丙烯微塑料的蹤跡。

訴狀中質疑,Ziploc產品上用「Microwave Safe」「Freezer」等標籤誤導消費者,讓人以為只要按說明操作,就能萬無一失。

原告認為,生產商舒潔強生(S.C. Johnson)在明知產品存在健康風險的情況下,把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常見塑料美其名曰「食品級安全」,卻刻意隱瞞了它們在冷熱交替環境下會分解出微塑料的事實,嚴重背離了食品容器的最基本功能。

對於這一指控,舒潔強生方面迅速作出回應,稱「Ziploc產品按指示使用時是安全的」,並否認所有有關微塑料釋放的指控毫無根據。

然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研究的不斷深入,普通消費者只能在標籤和宣傳之間摸不著頭腦——到底誰在說實話?

更讓人擔憂的是,現在有聲音呼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更新微波安全標識的法規。

目前的標準,顯然沒有考慮長期化學暴露的風險,也沒跟上塑料製品實際使用方式的演變。有專家指出,如果法規不及時跟進,消費者每天都在廚房裡給自己和家人做實驗,實驗對象就是他們的身體。

集體訴訟建議將過去四年內購買過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囊括在內,勝訴後,符合條件的群體成員可分享賠償金。

這場風波還引發了更大的討論:我們對塑料製品的依賴是不是該重新審視了?在美國,塑料保鮮袋和容器因價格實惠、方便耐用,早已成為家家戶戶的廚房標配。

可隨著微塑料危害的曝光,公眾的擔憂與日俱增。不僅Ziploc,另一大品牌Rubbermaid也因類似問題被毒理學家點名,批評其塑料製品在加熱時可能釋放有毒化學物質。

專家們還呼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趕緊更新「微波安全」標籤的標準,因為現在的法規已經跟不上科學研究的步伐,未能充分考慮長期化學暴露的危害。

對於每天在微波爐里加熱剩菜的人來說,這起官司無疑是個警鐘:那些看似無憂無慮的保鮮袋,或許正默默地把塑料碎片送進食物里。

如果要用微波爐加熱,儘量選擇玻璃或陶瓷容器,或許是個更安全的辦法。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加西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25/222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