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已在路上!中國3800萬卡車司機的未來終結?

—中國3800萬卡車司機的未來,要被「它們」終結?

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從未來變成現在,而卡車,無疑又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行業。

根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在2024年12月27日新聞發布會上的說明,中國貨車司機從業人員規模約為3800萬人,他們承擔了全國超過75%的公路貨運量,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力量。

在過去,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危險、枯燥,但收入較高的行業。

許多大型卡車司機跑一個月長途,其收入能夠達到上萬元甚至更高,儘管辛苦,但和其他工作比起來,這是一份相比之下回報頗高的工作。

但今天,這個工作正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多個城市開通了無人駕駛卡車路線。和過去的無人駕駛網約車不同,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更低,收入也高度不穩定。

無人駕駛網約車,對一部分人的衝擊還沒有那麼大。

但現在,准入門檻更高的無人駕駛卡車已經在路上。

北京和天津港之間的高速公路上,如果你留意觀察,肯定能夠看到無人駕駛卡車的身影,這些大型卡車滿載貨物,但卻能夠自行導航行駛。

按照規定,目前這些卡車上仍然配有安全駕駛員,但這些卡車通常情況下都不需要人類駕駛。按照一些人的經驗來看,離真正取消駕駛員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對安全駕駛員來說,自動駕駛卡車的好處之一是能夠減輕壓力和疲勞,還能夠讓雙手雙腳空出來做其他事情。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安全駕駛員就會立刻接管車輛,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這是一個尚在起步階段的技術,目前還不會對卡車司機群體造成衝擊,但機器學習疊代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

和人類駕駛相比,無人駕駛的卡車更能夠節省成本,畢竟卡車司機的薪資水平,還要遠在網約車司機之上。

而凡是能夠降低營運成本的東西,企業都會想要,因此投資全自動無人駕駛卡車,其目的就是要把駕駛員成本無限降到接近零。

目前在安徽合肥,數百輛無人駕駛配送車已經在這裡開始營運,在這座人口八百萬的城市中,人類駕駛和無人駕駛時常會出現。

而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有超過500輛配送車獲准上路,遍及超過50個城市,其中合肥的進展最為領先。

這離不開合肥的鼓勵支持。從地方鼓勵開始,經過地方試點,再到經驗積累,最後法規優化,然後就可以走向全面落地。

當然,任何和無人駕駛相關的東西,都少不了人們對安全的憂慮。

但這可能也只是時代發展中的小插曲;正如同當年人們害怕照相會吸走靈魂一樣,只要在技術階段充分驗證了其安全性,那麼大面積落地推廣,可能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無人駕駛配送車運用最多的,還是物流配送中的「最後一公里」,相對來說,這也是低速情境裡最安全的試運行方式。

讓無人配送車將包裹從快遞公司的大型倉庫運送至社區配送點,再由電瓶車駕駛員完成最後一段遞送。

這樣做,可以大大節省人力成本。

不少從業者分享稱,這樣做配送速度更快了,而且雇用三輛無人電動配送車連續運行數天的費用,與雇用一名司機的成本相當。

換句話說,無人駕駛的運行成本,目前只有人類的三分之一,如果疊加規模效應擴大,最終成本還會比人類更低。

唯一的挑戰,還是安全問題。

而當下為了儘快走入市場,在露天礦區和港口等封閉場域外,無人卡車最可能的應用場景就是在偏遠、環境惡劣、路線筆直,行駛距離長的地區。

除了安全挑戰,目前無人駕駛卡車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也不少。

第一個挑戰就是「眼睛」。

無人駕駛卡車需要通過「看」來確定障礙物進行規避,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鏡頭,以提前偵測更遠距離的潛在危險;而一些高速複雜道路可能還需要沿途加裝額外感測器。

而極端天氣、突發狀況或繁忙路段中的不確定性風險,都可能成為危險的一部分。

而更重要的還是成本。

目前無人駕駛卡車還不成熟,市面上甚至沒有專門的原生自動駕駛車型,目前市場上的無人駕駛卡車仍然是傳統車輛改裝而成。

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自動駕駛卡車全面落地的難度。

但難,並不意味著不去做,只要有商業前景的東西,唯一真正阻礙它的,恐怕也就只是時間。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無人駕駛卡車能夠極大提高物流效率,而物流效率的提高,又能夠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好處。

企業的物流成本降低了,自然消費者購物也就能夠更便宜。

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一個機器替代人類的時代,而我們人類自己,最終能做的,可能會越來越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羅sir財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18/223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