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畫家陳丹青說:「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誠然,的確如此。一個人內心的蛛絲馬跡,會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臉上。
譬如,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精明強幹的探春,則是「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可見,心境不同,脾性不同,面相也就不同。其實,面相不單指外貌,更是一個人內心的模樣。
1
面相,就是心相
古人云:「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
心相乃面相的根本,想了解一個人的品性,無需與他深入接觸,他的面相自會告訴你。
南宋時,蘇州有位員外正為養子富貴說媒,恰逢一僧人化緣,他見富貴面相。
背地裡囑咐員外:「施主,萬萬不可留此人在身邊,他將來定會敗光你的家財。」
就這樣,富貴被「趕出家門」,他心中不解:「這僧人才見我一面,怎就知道我覬覦員外家財?」
後來,他因機緣巧合去了軍隊,一路做到了將軍,想回蘇州看望員外。怎知,又遇見了當年的僧人。
僧人主動對富貴說:「年輕人,你若為官,必是三品。」
富貴忍不住問道:「師傅,曾經你說我會敗家,如今又說我能官至三品。你我只見過兩面,何以如此肯定?」
僧人意味深長地說:「當年,你面相奸邪晦暗,顯露貪財之色。如今,你眉眼清朗疏闊,一身正氣,乃官運亨通之相。」
正所謂「心之所向,臉之所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罪福報應經》中講:「為人端正,顏色潔白,輝容第一。」
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會不知不覺流露出神情,寫在臉上。
為人端正、心底敞亮的人,面相常光潔如玉;滿身戾氣,刁蠻乖張之人,面相多刻薄猥瑣。
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往往會暴露出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你的長相,正是你內心的模樣。

2
長相,暴露性情
心慈者寬容,總能以換位之心替別人考慮。
他們常常記別人好處,幫別人難處,容別人短處,遇事豁達,心境開闊。
由此,面相日趨慈眉善目。
相反,心狠者刻薄,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們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以處處刁難他人為樂,認為別人應該嘗嘗自己所遭遇到的不公。
這樣的人,眼神充滿戾氣,一臉兇狠惡毒,是負面情緒的傳播者,更是惡性循環的源頭。
拿破崙說:「脾氣不好是修煉不深,看不慣別人是胸懷不夠。」
常常看他人不順眼的人,勢必會屢屢遇到讓自己不順心的事。
當一個人成為了情緒的傀儡,外界便能肆意影響自己的心情。
久而久之,性情暴躁,面目猙獰。

3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
人們總是感嘆命運的不公:出生富貴,便一生無憂;出生貧寒,便一生悲慘。
其實不然。
惠能大師曾說:「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
一個人即使生於富貴人家,但若不注重內心的修行,一樣逃不過厄運。
一個人即使先天未得老天庇佑,但若始終心懷善念,行善積德,命運也將改變。
唐代宰相裴度的一生,便是最好的印證。
他年少時寄居在山神廟中,一位僧人為他相面,斷言他將來橫死無疑。
幾年後,他在廟中撿到兩條玉帶,擔心失主著急,他便一直揣在懷裡,直到一位婦人前來找尋。
原來,婦人的夫君蒙冤入獄,本想用玉帶救其性命,哪知不慎遺失。就在萬念俱灰之際,是裴度讓她看見了希望。
後來,裴度將婦人送出廟門,不可思議的是,山神廟竟然在他身後轟然倒塌。
逃脫了厄運的裴度,從此順風順水,不僅高中狀元,還成為了當朝宰相。
有句話說得好: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眾邪遠之,福祿隨之。
裴度的善念善行,不僅改變了宿命,還迎來了遠大前程。
《道德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上天對眾生一視同仁,卻獨獨眷顧行善積德的人。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不在於出生的高貴,也不在於權力的大小,而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能否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人的命運,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其埋怨宿命,不如存善心,修善行。心念好了,命運自然就好了。
▽
有人說:「少年的臉是父母給的,中年的臉是生活磨的,而晚年的臉是自己修的。」
一個人的面相,寫滿了往日歲月里的內心記憶。
善人善相,貴人福相,惡人惡相,小人損相。
人生在世,你的面相,就是你的風水,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