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情報官員對美國研究人員與中國的合作發出警告

—500多所美國大學與中國軍事研究人員合作,引發外界呼籲加強研究保護。

來源:《福克斯新聞》/2025.10.14

打破美國對中國依賴的內部努力

小組成員莫莉·海明威、萊斯利·馬歇爾和特雷·高迪分析了唐納德·川普總統領導下的全球經濟政策。

多年來,美國和中國學者通過成果可以自由分享,所有人都可以獲取的開放式研究,在尖端技術方面並肩合作。但這種長期以來以促進知識進步而聞名的開放式做法,正在引起一些美國立法者們的警惕。

他們擔心中國——現在被認為是美國軍事主導地位最強大的挑戰者——正在利用開放式研究在軍事技術上趕上美國,甚至獲得優勢。他們呼籲採取行動。

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參議院情報委員會(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湯姆·科頓(Tom Cotton)說:"長期以來,我們的對手一直在利用美國的學院和大學來推進他們的利益,同時卻危及我們的國家安全和創新。"他已經提出立法,對聯邦政府資助的,與中共軍方合作的中國機構以及被認為與美國利益對抗的其他國家機構的學者開展的研究合作施加新的限制。

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敦促國防部重新審查他們與一家為美國軍人家庭提供家教輔導的中國金融公司的合同。(攝影:Tom Williams/蓋蒂圖片社)

眾議院中國共產黨問題特別委員會將保護美國的研究視為優先事項,並指責北京將開放式研究武器化,將其轉變為"外國人才輸送和軍事現代化的渠道"。

儘管世界上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正在通過關稅和貿易壁壘相互疏遠,但美國國會日益加劇的擔憂可能會破壞兩國之間延續了兩代人的深厚的學術關係。兩國關係已經從接觸轉變為競爭,甚至是徹底敵對。

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National Counter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enter)主任詹姆斯·坎亞洛西(James canalosi)說:"外國對手正越來越多地利用美國學術機構的開放和合作環境來為自己謀取利益。"該中心在8月發布了一份公告,敦促各大學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研究免受外國干預。

眾議院委員會僅在9月份就發布了三份報告。這些報告的目標分別是五角大樓資助的涉及與軍方有關的中國學者的研究;為中國培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的美中聯合機構;以及讓與軍方有關的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簽證政策。這些報告建議加強立法保護美國的研究,收緊審查中國學生和學者的簽證政策,並結束可能被用來增強中國軍事實力的學術夥伴關係。

根據美國私人情報組織"遊俠科技"(Strider technologies)的一份報告,近年來,有500多所美國大學和研究所與中國軍事研究人員合作,幫助北京開發具有軍事應用的先進技術,如抗干擾通信和高超音速飛行器。

2025年9月3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閱兵式上,一名人民解放軍戰士在海上作戰小組展示鷹擊-19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時站立在旁。

(攝影:王婷舒/路透社)

總部位於猶他州鹽湖城的"遊俠科技"稱,儘管近年來美國政府努力設置護欄,防止此類合作增強中國的軍事能力,但這種做法仍然普遍存在。

這份報告指出:美國實體與中共軍方附屬研究機構在2024年合作出版的STEM研究出版物將近2500份,這些研究領域包括物理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醫學和地質學。報告稱,儘管在2019年一些新的限制措施生效之前,這一數字達到了3500多份的峰值,但合作水平仍然很高。

該報告稱,這種合作不僅助長了"潛在的非法知識轉移",而且支持了中國"由國家主導的招募國際頂尖人才的努力,這往往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當局表示,外國可通過竊取機密用於軍事和商業領域、挖走角優秀研究人員至外國企業和大學,以及招募學生和研究人員作為潛在間諜等方式,利用美國的研究成果。

培養活躍的學術研究氛圍需要資金和長期支持。然而,竊取這些勞動成果卻輕而易舉,只需入侵大學網絡、挖走研究人員或盜用研究成果即可。當局表示,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對手會如此渴望利用美國的機構和研究的原因。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最新的威脅評估報告強調了對美國的對手——尤其是中國——尋求非法獲取美國技術的擔憂。有關當局表示,中國的目的是竊取可能給美國帶來優勢的軍事和計算機技術,以及最新的商業創新。

5月23日,一名工作人員在貴州大學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無人機仿真實驗。(劉旭/蓋蒂圖片社)

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社會學及科學、技術與社會助理教授阿比蓋爾·科普林(Abigail Coplin)表示,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已經設置了護欄,以保護機密信息和任何被視為敏感的信息。

她還說,開放式研究是雙向的,對美國也有好處,限制可能會導致人才流失,從而適得其反。

科普林說:"與實施昂貴的研究限制相比,持續(甚至增加)研究資金投入更能有效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競爭力。"

科技企業家兼投資者阿尼·貝利尼(Arnie Bellini)也表示,如果過度保護美國的研究成果,並阻止美國大學或初創公司分享有關新興技術的信息,就有可能扼殺進步。貝利尼說,要跟上中國的步伐,還需要在保護創新方面投入巨資。他最近捐贈了4000萬美元,在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建立了一個新的網絡安全和人工智慧研究學院。

貝利尼表示,鼓勵研發至關重要,但不能將機密泄露給美國的敵人。

貝利尼說:"在美國,我們的數字邊界正受到圍攻,這是一個現實——各種規模的企業都有理由感到擔憂。"

美國司法部(DOJ)的數據顯示,在美國起訴的所有經濟間諜案中,約有80%涉及據稱有利於中國的行為。

一些國會議員推動恢復司法部在川普第一屆政府期間創建的一個項目,該項目旨在調查中國的知識分子間諜活動。這項所謂的"中國倡議"於2022年被終止,此前批評人士稱,該項目未能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加劇了對亞裔美國學者的種族主義刻板印象。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北美保守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18/229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