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情感世界 > 正文

什麼?研究發現:長得醜,可能會被誤認為能力強

  關於美醜之間的秘密,其實遠比我們的想像的更加豐富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不自覺地被外貌所影響。

例如,漂亮的人常在約會、招聘和廣告中獲益,這種現象被稱為「美麗溢價」。

然而,近期學界卻發現,外貌並非成功的簡單直線公式——某種程度上的「醜陋溢價」也在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

尤其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平台上,賣家的個人資料照片成為買家形成第一印象的關鍵。

那麼,外貌是如何左右在線銷售成敗的呢?

一項名為《The Faces of Success: Beauty and Ugliness Premiums in e-Commerce Platforms》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藉助愛彼迎的入住率和中國知名二手交易平台五英里的銷售時間數據,揭示了一條「U」形美學曲線:外貌極佳和極差的賣家往往比中等外貌者擁有更優異的銷售表現。

那麼,為什麼極端「美」和「丑」的賣家能更佳吸引買家?

在該研究中,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心理機制被逐一解構。

首先,美麗溢價體現在吸引力高的賣家被視為更具社交魅力和能力,使得買家更易信賴其推薦與商品,購買意願自然上升。

其中,社交性比能力更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就是說,帥氣靚麗不僅僅是表面加分,更能喚起買家心理中的溫暖和熟悉感。

而醜陋溢價則源自一種「補償性適應」的刻板印象——長相欠佳的賣家被認為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於是買家更傾向相信他們專業能力強、誠信可靠。

這種「技術宅」般的刻板映射,反而成為醜陋賣家的競爭利器。

而那些顏值中等的賣家,在社交性和能力信號上都遜色於這兩極,導致他們處於劣勢。

值得一提的是,產品類型對這種關係有顯著調節作用。

對於外貌相關的產品,比如服飾或美容品,具備吸引力賣家的社交性仲介作用更加突出;

而售賣專業技術產品時,缺乏吸引力的賣家所展現的能力仲介效應更強,契合了消費者的潛意識期待。

此外,性別因素也讓這場「美醜博弈」更具層次。

男性買家並未對吸引力出眾的女性賣家表現出明顯的「美麗溢價」,而女性買家則更願意認為外貌普通甚至略顯拙笨的男性賣家更有能力。

這種現象支持了「技術宅」刻板印象中的性別認知差異,揭示出電商平台上微妙的性別互動效應。

通過這篇論文,我們窺見了電商市場背後的心理學與社會學交織,也提醒我們,別用單一維度評判成功的多面性。

未來,如何科學利用這些發現,幫助各類賣家優化形象和服務,將成為電商領域值得深耕的新方向。

關於美醜之間的秘密,其實遠比我們的想像的更加豐富有趣。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國際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3/229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