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64:5月13日 北大絕食 鄧小平趙紫陽楊尚昆對談

1989年5月13日北京大學絕食團「絕食書」;8964:5月13日-鄧小平趙紫陽楊尚昆對談政局
1989年5月13日北京大學絕食團「絕食書」
1989年5月14日廣場絕食請願的學生。(法新社)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五月里,我們絕食了。在這最美好的青春時刻,我們卻不得不把一切生之美好絕然地留在身後了,但我們是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不甘心啊!
   
     然而,國家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物價飛漲、官倒橫流、強權高懸、官僚腐敗、大批仁人志士流落海外,社會治安日趨混亂,在這民族存亡的生死關頭,同胞們,一切有良心的同胞們,請聽一聽我們的呼聲吧!
   

     國家,是我們的國家,
     人民,是我們的人民,
     政府,是我們的的政府,
     我們不喊,誰喊?
     我們不干,誰干?
   
     儘管我們的肩膀還很柔嫩,儘管死亡對於我們來說,還顯得過於沉重,但是,我們去了,我們卻不得不去了,歷史這樣要求我們。
   
     我們最純潔的愛國感情,我們最優秀的赤子心靈,卻被說成是「動亂」,說成是「別有用心」,說成是「受一小撮人的利用」。
   
     我們想請求所有正直的中國公民,請求每個工人、農民、士兵、平民、知識分子、社會名流、政府官員、警察和那些給我們炮製罪名的人,把你們的手撫在你們的心上,問一問你們的良心,我們有什麼罪?我們是動亂嗎?我們罷課,我們遊行,我們絕食,我們獻身,到底是為了什麼?可是,我們的感情卻一再被玩弄,我們忍著飢餓追求真理卻遭到軍警毒打……學生代表跪求民主卻被視而不見,平等對話的要求一再拖延,學生領袖身處危難……
   
     我們怎麼辦?
   
     民主是人生最崇高的生存感情,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但這卻需要我們用這些年輕的生命去換取,這難道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嗎?
   
     絕食乃不得已而為之,也不得不為之。
   
     我們以死的氣概,為了生而戰。
   
     但我們還是孩子,我們還是孩子啊!中國母親,請認真看一眼你的兒女吧,雖然飢餓無情地摧殘著他們的青春,當死亡正向他們逼近,您難道能夠無動於衷嗎?
   
     我們不想死,我們想好好地活著,因為我們正是人生最美好之年齡;我們不想死,我們想好好學習,祖國還是這樣的貧窮,我們似乎留下祖國就這樣去死,死亡決不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如果一個人的死或一些人的死,能夠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能夠使祖國繁榮昌盛,我們就沒有權利去偷生。
   
     當我們挨著餓時,爸爸媽媽們,你不要悲哀;當我們告別生命時,叔叔阿姨們,請不要傷心;我們只有一個希望,那就是讓我們能更好地活著;我們只有一個請求,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追求的絕不是死亡!因為民主不是幾個人的事情,民主事業也絕不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
   
     死亡,在期待著最廣泛而永久的回聲。
   
     人將去矣,其言也善;鳥將去矣,其鳴也哀。
   
     別了,同仁,保重!死者和生者一樣的忠誠。
     別了,愛人,保重!舍不下你,也不得不告終。
     別了,父母!請原諒,孩兒不能忠孝兩全。
     別了,人民!請允許我們以這樣不得已的方式報忠。
   
     我們用生命寫成的誓言,必將晴朗共和國的天空。
   
                    北京大學絕食團全體同學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三日
   
   據油印傳單

==============

五月十三日上午,趙紫陽楊尚昆鄧小平住處,向鄧報告近況。這是胡耀邦忌日後,趙紫陽首次見到鄧。兩天前,鄧曾和楊尚昆有過交談,並對趙的立場有了清楚認識。而趙仍然弄不清楚鄧小平對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報社論的看法。

經過一陣噓寒問暖後,三人的對話開始切入正題,趙紫陽向鄧解釋他在政治局會議上的立場。

摘自楊尚昆友人提供的談話紀錄

趙紫陽:「小平同志,首先向你報告我對學生運動和動亂開始的看法。四月中以來,學生運動迅速展開,我們中間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內,都在設想儘快平息動亂。但是我察覺到,學生運動有二個特色值得我們注意。一、學生的口號是支持憲法的,他們要求民主,反對腐敗。而這些要求是符合我黨和政府的主張,我們無法拒絕。二、運動中有極少數人是壞份子,他們來自社會各層面。如果要平息動亂,我想我們就應該回應多數人的主流意見。」

鄧小平:「很明顯,這場動亂是由少數人煽風點火引起的。」

趙紫陽:「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說,務要區隔學生和支持者,少數壞份子想利用動亂渾水摸魚,惹是生非,想要攻擊黨和社會主義。因此我們要廣泛接觸民眾,利用不同管道與之對話,並建立互信。如果我們想要儘快平息動亂,就決不能讓衝突繼續擴大。」

鄧小平:「對話是好的,但重點是要解決問題。我們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這場動亂拖得太久,幾乎搞了一個月,老同志都非常擔心。陳雲、彭真、先念、王震、鄧大姊(鄧穎超)和我,都很擔心。我們必須拿出決心,我一再地說,要發展首先就需要穩定。在動亂中叫我們怎麼發展?」

楊尚昆:「戈巴契夫將來北京訪問兩天。今年我還聽說學生準備要絕食抗議,他們顯然要把事情搞大,引起國際視聽。」

鄧小平:「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戈巴契夫訪京期間,務必維持天安門廣場秩序,必須要維護我們的國際形象,假如廣場亂七八糟的,我們會像個什麼。」

楊尚昆:「抗議行動仍在持續,學生又打算要絕食遊行。我擔心俄羅斯這麼重要國家的元首來訪,會遇到打岔。我們必須要求北京的學生和民眾要協助我們,保證事態不出軌均按計畫進行。所有愛國主義都是能被接受的。但我很懷疑,目前能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迎賓儀式嗎。」

趙紫陽:「事關國家榮譽,迎接戈巴契夫應該在對的地點,用對的方式舉行。我認為廣大的學生會理解這個,他們應不會在迎賓儀式中搗亂。」

鄧小平:「但學生一旦過激失去理智,他們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楊尚昆:「我還是認為按計畫行事。」

趙紫陽:「今天中午我已透過傳媒,對外強調戈巴契夫此次訪京的重要性。」

鄧小平:「我稍早說過,這次動亂根源並不單純。反對者並非僅是一些學生,而是一群反動份子,和一群烏合之眾,以及一些極少數資產階級自由化份子。這些人想要推翻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這些人雖少,但夾在學生和群眾當中,將使平息工作更加困難。我們必須理解其中的複雜性,這絕非僅是學生和政府之間的事。」

趙紫陽:「政治局已達成共識,採用引導和區隔政策,在隔離一小撮搗亂份子的同時,贏得學生和知識界的認同,並用民主和合法的方式進行。為具體執行,政治局的同志已和多個團體展開對話。今早李鵬去了首鋼,中午我也會見北京勞工團體的代表。過幾天,胡啟立的人將和新聞界會面。」

鄧小平:「老百姓怎麼看這件事?」

趙紫陽:「示威活動雖在擴大,但僅限於城市和一些大學。農村沒有影響到,農民都是比較順服的。受影響的主要是城市勞工,他們對現況感到不滿,也同情示威群眾。但他們仍按往常般工作,未參加示威遊行,也未像學生到處亂竄。」

楊尚昆:「軍隊完全站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軍委的立場。示威活動無法蔓延到軍隊。」

鄧小平:「這場暴動應該讓我們對過去有所省思。我曾告訴外國訪客,說我們過去十年最大的錯誤是在教育。我的意思是指政治教育,而不是一般在學校課堂或社會大眾教育。過去我們在政治教育做得不夠,出現重大疏失。前幾天我一直在想,我們堅持四項原則和改革開放等兩條路線是對的。如果發生錯誤,表示我們放鬆上述的堅持,沒有用它作為教育我們民眾、學生和全黨同志的基礎。我們決不能輕忽政治的一面。我們決不放鬆一黨專政的基本原則,拒絕西方式的多黨體制。與此同時,黨也要認真解決民主和黨內腐敗等問題。」

楊尚昆:「我們必須區分對民主的合法需求,要有正確的民主權利。我們不能讓民眾利用民主來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反觀,當我們瓦解資產階級自由化後,也必須要確保無損及民主。」

趙紫陽:「當你高舉民主和法制的旗幟,就贏得群眾的心,並能很快團結民心。我記得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四年說過,黨的重要任務是領導群眾建立民主和法制,如此才能使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得以合法化。我認為我們應抓住這個機會,建立一個適應中國特殊情況的社會民主制度,我們應該在四項基本原則和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有計畫的、和平的、有秩序的進行。」

鄧小平:「我們必須全力反腐敗,至少要辦十到廿個大案,並且以高透明度處理,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解決貪腐問題。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結論是可能有太多高幹子弟和親戚介入其中,這也是儘管我們談論貪腐多年,但貪腐一直難以杜絕的理由。我們不能再逃避下去,在這場運動里,沒有任何標語是反改革開放的,大部分都是抨擊政府腐敗,當然這可能是煽動人民做其他事的煙幕彈,但這不能改變我們必須整黨和達成我們戰略目標的事實,如果我們不懲處貪污腐敗,尤其是黨內的貪腐,我們將招致毀滅……中常委必須下定決心,當我們面對像這樣的政治危機時,一定要堅持原則,當然我們也一定要儘可能和平的解決學生運動。」

摘自中國時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64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