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文獻勝過雄辯:從解密檔案看誰先發動韓戰

馬長虹/中蘇關係史一直是現當代史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人民出版社剛剛出版,何明、羅鋒編著的《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利用和依據了許多解密檔案及其它文獻資料,訂正了以往許多不實的史事和看法。

關於誰先發動了朝鮮戰爭

作者在書中明確告訴讀者,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朝鮮人民軍迅速越過三八線,向南推進,28日即占領了漢城。韓戰是北方政府率先發動的,而且是在精心策劃後發動的,這一點學界早有公認,但人們固有的觀念總是「南方政府不斷進行戰爭挑釁,北方被迫反擊」,結果韓戰爆發了。早在2000年,軍事科學院編著的《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就利用新公開的檔案,提到了這樣一個情況:自1950年1月以來,朝鮮北方政府就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史達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

關於「由誰掛帥出征朝鮮」

本書一改以往「毛澤東同志原先決定讓林彪去朝鮮指揮志願軍,可他害怕,託詞有病,硬是不肯去」的提法,說「受毛澤東器重並準備委以志願軍總司令的林彪,卻明確表示不贊成出兵朝鮮」,並認為「林彪的話不無道理」,這種評價的改變其實包含著在這一問題上的學術進步。《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就明確指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最初考慮掛帥出兵人選時,首先考慮的是粟裕或林彪,並非只是林彪一個,而後來改為彭德懷,也不是因為他們害怕不肯去,而是因為「林彪和粟裕均有病在身,不能掛帥出征」。

關於「長波電台」的新史識

1958 年夏天,中蘇之間由「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事件引發了一場嚴重爭吵。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這場衝突是中蘇關係走向破裂的導火線,其原因在於赫魯雪夫企圖控制中國,蘇聯的做法侵害了中國主權。到底該怎樣認識這一問題?書中披露,關於「長波電台」,蘇聯方面一再表示,「所有權肯定是中國的,但蘇聯既然使用,出一些錢也是應該的,可以用貸款的形式提供」。而中國方面則堅持,「中國不需要貸款。如果蘇聯一定要出錢,中國就不搞了」。就「聯合艦隊」問題,赫魯雪夫稱,他本人和蘇共中央主席團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想過像中國同志所想的那樣要共同指揮中國的艦隊,從來就沒有兩國共有的想法和影子」。本書指出,「莫斯科的這些考慮是針對美國的,並非有意控制中國」。兩國間的分歧,其實在於對軍事同盟運作方式的不同理解:赫魯雪夫要求的是共同行動,而毛澤東需要的只是單向援助。

陳錫聯披露珍寶島衝突的細節

此後,又發生了炮擊金門風波、原子彈問題、人民公社問題、中印衝突、蘇聯撤回專家、中蘇公開論戰、劃界談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其間,中蘇雙方雖幾度有意緩和矛盾,修復關係,但是新的爭端層出不窮,直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1966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不派代表團參加蘇共二十三大,兩黨關係隨之中斷,「蘇聯的黨和國家的領導現在被修正主義篡奪了」的定性同時下發全黨;與此相呼應,蘇聯在中蘇邊界陳兵百萬,並派二十萬蘇軍進駐蒙古,在遠東配備了可以進行核攻擊的數百架轟炸機,從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蘇聯方面挑起的邊境事件竟達4189起之多,最終導致了珍寶島事件的發生。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烏蘇里江中游主航道中國一側,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是個江心小島。1968年年底烏蘇里江封冰後,珍寶島成為中蘇衝突的焦點,蘇聯邊防軍一再武裝登島,攔截上島的中國邊防巡邏隊,毆傷中國邊防巡邏人員,甚至開槍挑釁。1969年初,中方決定自衛反擊。3月2日,中蘇在珍寶島發生了第一次武裝衝突。面對上島攔截中國邊防巡邏隊的蘇軍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寶島上隱蔽待命的中國精幹小分隊,奉命投入戰鬥。戰鬥進行了三十多分鐘,雙方各傷亡數十人,殘餘蘇軍退出了珍寶島。當時的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回憶說:這次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確實是經過中央批准,早有準備的。當時正準備開九大,大軍區首長均已來到北京,因此,中央軍委專門在京西賓館開設了一個房間,架設了專線,由我負責直接與前線聯繫,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負責掌握國際方面的情報,隨時向周恩來匯報,並由周恩來下最後決心。為了最初的戰鬥,我們準備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從三個軍抽調了三個偵察連,一個連二三百人,由有作戰經驗的參謀人員帶隊,進行了專門的訓練和配備,打得乾脆利落。

今天看來,珍寶島事件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兩國關係無以挽回的標誌;同時,它又使中國一貫的反美立場迅速發生了改變,而美國對此也作出積極回應,中美迅速開始接近和對話。

(選自《文摘報》,原載《北京日報》8.20)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文摘報/北京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